诗的境界——情趣意象
                              文学院075  陈龄妤  07013082
每一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副画境,生动活泼地出现在眼前,沉浸于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快乐,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于是,个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就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了。诗的境界分为情趣和意象,下面就这两方面谈谈诗的境界问题。
(一)情趣和意象死亡金属音乐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见到一首诗,首先是对诗的外观产生印象,这是诗中的画面,是景,也就是所谓的“意象”。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意象,我们抬头一看或是闭目一想,无数的意象就会纷至沓来,其中也只有极少数的偶尔成为诗的意象,因为纷至沓来的意象凌乱破碎,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须要有一种情感来融化它们,关注它们,这样它们才会有生命,才会有完整形象。从意象中产生一种直觉,产生一种情感,就成了“情趣”。也就是说,光有意象还不行,必须要有情感去体验,这样的诗才会有意义。
vae图片
诗的境界是情和景的融合,是情趣和意象相互影响的结果。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来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则黯然神伤;就另一方面来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高兴时花儿也好像在微笑。这两种貌似相反而实质相同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相生而且相契合无间,情恰能生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如果只有意象没有情趣,那么只有表象的呈现,因为这是每个人视觉产生的结果,并没有添加任何相关的元素,只是很平淡的自然景观。但是,如果在意象中加入情趣,那效果就不一样了。人可以把景物感情化,把感情融入到景物之中,让景物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诗就富有意境了。反过来说,如果只有情趣没有意象,那也很少能让情趣化为诗,以为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把情趣附加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更谈不上诗的意境了。所以说,只有把情趣和意象相融合起来,诗才会产生意境。克罗齐在《美学》中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
艺术把一种境界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史诗和抒情诗的分别,都是繁琐派学者强为之说,分其所不可分。凡是艺术都是抒情的,都是情感的史诗或剧诗。
shake it baby这就是说,抒情诗虽以主观的情趣为主,也不能离意象;史诗和戏剧虽以客观事迹所生的意象为主,也不能离开情趣。
小淘气家族
(二)、诗的境界
根据情趣和意象的想契合的关系,可以讨论出诗境的两种分别。
第一个分别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来的“隔与不隔”的分别。依他说,即是“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隔与不隔的分别可以从情趣和意象的关系上看出来。诗的情趣和意象相互渗透,使人见到意象,便能感到情趣,这就是隔,这是一种很直接的表达方式,使人能很清楚明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观点,这就是所谓的“不隔”。与之相反的“隔”,就是说,诗的情趣和意象零乱或者空洞,情趣浅薄或者粗疏,读者看了意象之后,不能在心中出现明了深刻的印象,想象不出诗的境界。王国维称诗的“不隔”就像是“语语都在目前”,让人看得很透彻;“隔”就像是“雾里看花”,让人捉摸不透。不隔是显性的,隔是隐性的。我们不能希望一切诗都“显”,也不能希望一切诗都“隐”,因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人有种种“类型”上的差距。有的人接收诗偏重视觉器官,一切都要用眼睛看见,所以要求诗须“显”,就像造型艺术一样;而有的人接收诗偏重听觉和筋骨
的感觉,最易受音乐节奏的感动,所以要求诗须“隐”,就像音乐一样富有暗示性。意象其实不必全都由视觉产生,各种器官都可以产生意象。只是大多数人形成意象主要靠视觉,在欣赏诗和创造诗时,视觉意象也最为重要。然而,过分讲究不隔,会让读者觉得诗歌过于粗浅,让人觉得通俗简单,这样的诗读起来就会非常乏味。而过分讲究隔,就会显得非常晦涩,让人难懂,读起来也会非常枯燥。所以,要形成诗的境界,就要掌握隔与不隔的分寸,让隔中有不隔,既能让人看懂,又需要一定的揣摩,体会,这样形成的诗的境界就会具有艺术感。
第二个分别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除隔与不隔之外,又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别。“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有我之境,就是说诗的境界中有自我的存在,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而返照,无我之境,是一种超脱自我的境界,人和自然合为一体,诗的境界中没有自我的存在。与其说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不如说是“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而也有很多写无我之境的。要达到无我之境的境界,诗人的心态必须也要达到无我之境。要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放入整个大自然中,抛开一切世俗杂念,跟大自然何今夜你会不会来歌词
红包拿来为一体。就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比而言,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有我之境。有我之境把自我放入了大自然,但是还存在着自我,而无我之境就是完全地与大自然融合,形成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超脱世俗的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只有深刻地体会情趣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充分把握情趣和意象的层次,才能体会出物我两忘的境界。
综上所述,诗的境界需要情趣和意象的融合统一,从而形成“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所以,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