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人爱情观和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和平与爱吉他谱
陈诗雨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比翼双飞,是“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那么,当代女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2、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3、分角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王妃 萧敬腾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
  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意象: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forever 21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
郭鑫和阿布
  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意象:“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3、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太阳公公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4、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课后作业:
  听庞龙歌曲《两只蝴蝶》,感受这首歌曲所描绘的爱情画面,你有说明样的感触?用不少于500字的小文章书写你的感受。
  《致橡树》教案2
  一、导入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板书:木棉的自白)
  二、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
  1.朗读。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人们的爱情观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师:想想此诗目的是阐述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也就是作者认同的、赞同的一是种什么样的爱情观?(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明确:不,这些都还不够。
  师:“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这些指的是哪些?)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也就是从这里把诗歌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不认同的爱情观,一部分是认同、肯
定的爱情观。)
  2.解读第一层:体会作者在诗中否定了哪些世俗的、传统的爱情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明确讲析:
  一方攀附:
  A.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
  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
  (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或婚姻关系?(“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今天,“傍大款”者还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代女性绝不做“以丈夫为职业”的女人。)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单方痴恋:
  A.小鸟,还是痴情的。体现在哪里?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B.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 (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
  一味奉献:
  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而且橡树对它没有任何回报。)
  C.提示:我想给大家念几句歌词, 选自艾敬的《外婆这样的女人》:“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谁而活着;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他和他的孩子们。情窦初开时为爱牵引,瓜熟蒂落时为爱受困,人到中年时残花败叶,人老珠黄时为着儿孙??”
  外婆这一生过得怎样?
  (把一生给了他和孩子们,为了别人而活,没有一刻是为了自己活的,这就无所谓有自己
的人生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看,这种一味的奉献不足取。虽然从道德情感方面说是高尚美好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来看是不明智的,而且从爱情关系的维系发展方面看也未必是明智的)
  让学生举例。教师补充举例:一对夫妻本是大学同学,婚后女子为支持男子的事业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操持家务,十几年过去了,男子事业有成,而女子没了事业青春不在,最终因无共同语言而分手。
  D.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