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五第四十九
感医疗之乱局,叹中医之没落,惜人命之枉丧!本将长期致力于中医经典及传统中医理念的传播与普及工作,唯愿通过您的关注分享,以达抛砖引玉、正本清源之目的。
[对于经典,任何翻译都有可能曲解原意,因此,希望同学们只能以译文作辅助,而把精力放在原文的阅读上,也许读一遍两遍不懂,读十遍乃至百遍定能了然于心。切记!
黄帝内经·灵枢·五第四十九
篇名与要点
五,即面部的五种颜与脏腑疾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望诊篇的精华。此篇和前篇一样,也是雷公与黄帝的对话,而非岐黄对话。显然,通过不断的学习,黄帝技艺大增,可以带学生了。
本篇主要论述了脏腑肢节反应于面部的泽及其分布位置,因而从面部泽变化可测知全身脏腑组织的疾病。通篇主要论述面部五内应五脏各主不同的病变,并从泽之浮沉、枯润
演员 田馥甄、散聚及上下辨病之久新、深浅及预后顺逆。这些都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也是诊之大纲,故篇名《五》。马莳《灵枢注证发微》:'篇内有五,言病之义,故名篇。'
原文与译文
(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曰:五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译文)雷公向黄帝问道,青、赤、黄、白、黑五变化,仅仅以明堂为标准吗?我不知道其意。
(原文)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译文)黄帝回答说,明堂就是鼻,阙就是两眉之间的部位,庭就是前额部,蕃就是两颊的外侧,蔽是耳前方的部位。以上所谈到的明堂、阙、庭、蕃、蔽这些部位的正常现象应该是端正、宽大、丰满,远离十步以后还能看得清楚。如果观察到某个人有以上的特征,他的寿命一定会达到一百岁。
(原文)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
(译文)雷公问,怎样辨别面部五官的表象呢?
(原文)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以致,病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荒漠甘泉伴奏
(译文)黄帝回答说,鼻的正常表现应是鼻骨高起,端正而平直。五脏在面部的相应部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面部的中央。六腑在面部的相应部位,列于五脏部位的两旁。头面的情况反映在两眉之间和前额,心的情况反映在两目之间的下极。胸腹中的五脏平和,五脏真气所化生的五,正常地反映到面部,不出现异常的泽,鼻部的泽也明润。由此五官的病就不难辨别了!
(原文)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
(译文)雷公问,您能给我讲讲怎样辨别五官的气吗?
(原文)黄帝曰:五之见也,各出其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
(译文)黄帝回答说,五在面部的表现,有其固定的位置。如果在某个部位出现泽隐晦如陷骨中的,就必定是发生了疾病。如果五出现在相乘的部位上,即子出现在母位,即使病情很重也不会死亡。
(原文)雷公曰:官五奈何?
(译文)雷公问,怎样通过观察五来诊察疾病呢?
(原文)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
(译文)黄帝回答说,青和黑主痛,黄和赤主热,白主寒,这就是通过观察五变化来推断疾病的大概情况。
(原文)雷公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
(译文)雷公问,怎样判断疾病是在逐渐加重,或是在减轻呢?
城里的月光 许美静(原文)黄帝曰: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
i dont care
(译文)黄帝回答说,疾病在人体的表里内外都可以发生,对疾病进退的推断,不但要运用诊,还要结合脉诊。
(原文)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
(译文)切按病人的寸口脉,脉象滑、小、紧而沉,为阴邪侵入五脏,疾病逐渐加重,且病在内;
(原文)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
(译文)人迎脉大,紧而浮,为阳邪侵入六腑,疾病逐渐加重,病在外;
(原文)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
(译文)寸口脉浮滑,五脏的阴邪逐渐消退,疾病一天一天减轻。
(原文)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
(译文)寸口脉沉滑,五脏的阴邪逐渐亢盛,疾病一天一天加重,且病在内; 人迎脉浮滑而盛大,六腑的阳邪逐渐亢盛,疾病也一天一天加重,且病在外;
(原文)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译文)如果人迎脉和寸脉的脉象浮沉、大小都一样,说明脏腑阳邪亢盛,疾病便难于治愈。疾病发生在五脏,如果脉象沉而大,为正气充足,疾病就容易治愈。如果脉象细小,是正气不足,疾病就难以治愈。疾病发生在六腑,若脉象浮大,为正气充足,疾病就容易治愈。若见小脉,为正气虚不能抗邪,病难治。人迎脉盛大坚实,主感受寒邪的外感病。寸口脉盛大坚实,主饮食不节的内伤病。
(原文)雷公曰:以言病之间甚,奈何?
爱情漫游(译文)雷公问,如何根据面部的泽变化来判断疾病的轻重呢?
(原文)黄帝曰:其麤以明,沉夭者为甚,其上行者,病益甚;其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
(译文)黄帝说,面部泽明润而含蓄,病轻;泽沉滞而枯槁,病重。五从下向上蔓延,病情就逐渐加重。五从上向下,像云雾消散一样逐渐消退的,疾病将要痊愈。
(原文)五各有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
孟星亚
(译文)五在面部的表现,均与脏腑所主相应部位有关,整个面部分为内外,内部归属五脏,外部归属六腑。如果五的变化是从外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内部,则疾病的发生,是从六腑开始,而逐渐影响到五脏。五的变化从内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外部,疾病则是从五脏开始,逐渐影响到六腑。疾病由五脏影响到六腑,应当首先五脏,然后六腑,违背这个原则疾病就会加重。疾病是由六腑而影响到五脏,就应当首先六腑,然后五脏,违背这个原则,疾病也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