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厦⼤演讲:感谢所有⽤命写字的⼈,把光留给世界(视频+全⽂)
董卿厦门演讲:感谢所有⽤命写字的⼈,把光留给世界
空夹6公斤黄金2019年6⽉30⽇,厦门⼤学迎来了朗读与阅读的盛会。中央⼴播电视总台著名节⽬主持⼈,《朗读者》节⽬制作⼈、图书主编董卿携《朗读者II》同名图书与厦门读者度过了⼀个属于⽂学的下午。厦门曾吸引了鲁迅、巴⾦等⽂学⼤家在此地驻⾜,构筑他们的“南国之梦”,也养育了像林语堂、蔡其矫、舒婷这样的⽂⼈,⽤细腻的笔触记录这个城市的每⼀块⽯头和海风。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城市,所有⼈以朗读的名义相聚,共同拥抱⽂学。以下是董卿在厦门⼤学演讲实录。
⼤家好!很久没有来厦门了,所以站在这⾥觉得很亲切。我出⽣在上海,但是来到厦门,我⾃然也就成了⼀个北⽅⼈。(笑)我记得在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曾说过:“⼈⼀到了南⽅,他就觉得⾃⼰的年纪变轻了。想哭,想笑,想唱歌,想跳跃。”来到这⾥,我就觉得⾃⼰变得年轻了。
今天站在这⾥,真正让我⼼中有感慨的是,⼀百年前,1919年的6⽉26⽇,我的同乡、上海⼈、教育家黄炎培先⽣刚刚来到厦门,还没有安顿下来,就被陈嘉庚先⽣兴冲冲地邀请到演武场来参观厦⼤校址,站在那⼉兴奋地畅想未来:“三年之后”“⼭坡上下,楼宇巍峨,弦歌之声,与海潮相答……”刚刚听着⿎浪⽂学社⼏代新⽼社员在那⾥讲述、朗读,我感慨万千。读书之声与海潮相答,⼀百年了,陈嘉庚先⽣对教育的热诚和奉献在这⽚⼟地上没有被辜负,所以请允许我郑重地向各位问候,厦门⼤学的⽼师们、同学们,厦门热爱朗读的观众们、读者们⼤家好!我是董卿,我们终于见⾯了!
我今天可以和⼤家分享⼀下我这两年⾛过的⼀些⼼路历程。
冬天的孩子音译歌词
《朗读者》节⽬成功之后,很多⼈会问我⼀个问题:董卿,你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个节⽬?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总是很难⽤三⾔两语就把它回答好,所以我想到了⼀个⼈,这个⼈和陈嘉庚先⽣⼏乎是同时代的⼈——英国的乔治·马洛⾥,他曾经就读于剑桥⼤学,也是英国著名公学查特豪斯的书院长、英国皇家地理学院的成员。他有着⾮常俊朗的外表,除去外在之外,还有⼀颗热爱探险的⼼。他在1920年、1922年、1924年三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常不幸的
是,1924年他在第三次登珠峰的时候遇难了。整整七⼗五年以后,⼈们在珠峰北坡还有⼏百⽶的地⽅
发现了他的遗体。⾄于他在遇难前是否有登顶,这成为登⼭界的⼀个谜,很多⼈愿意相信他登顶了,因为这不仅改变⼈类攀登珠峰的历史,⽽且似乎也为他短暂的只有三⼗⼋年的⽣命画上⼀个感叹号。其实在我看来,攀登珠峰对乔治·马洛⾥来说不⽌是⼀个结果,更多是尊崇内⼼的选择。在之前有美国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登珠峰的时候,他简短地回答了⼀句:Because it's there,因为⼭在那⾥。所以我突然想,我可不可以借⽤他的回答——为什么要做《朗读者》?因为⽂章在那⾥。
中国古代的先贤早就对⽂学的本体有过阐述,“⼼⽣⽽⾔⽴,⾔⽴⽽⽂明,⾃然之道也”,它的意思就是说⼈⽂来⾃于天⽂地⽂,圣⼈之所以伟⼤,就是秉承天地⾃然之道,以⽂施⾏教化。在刘勰之前,曹丕说“⽂章经国之⼤业”;在刘勰之后,杜甫说“⽂章千古事”。作为⼈类⽂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这些重要的⽂字被忽略了,被遗忘了,被淡漠了,甚⾄被丢弃了,这是⼀件很可悲的事情。
科技的发展深刻地改变我们的⽣活⽅式,我们不得不⾯对这样⼀个事实:在上个世纪五六⼗年代,电视在西⽅发达国家民众的⽣活⾥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时,就有⼀个社会学家说,电视让⼈们变成了遗忘症患者,我们只对⼆⼗四⼩时内发⽣的事情感兴趣,我们对过去⼏百年、⼏千年的事情知之甚少。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三分,不仅仅是电视,还有我们的电脑、⼿机,的确把阅读经典的时间⼤⼤地压缩了,⽽且这样的改变也影响了电视节⽬内容、视频内容的⽣产。
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学⽣,我们可以回顾⼀下:2000年到2015年是各位的童年、少年、青春成长的阶
段,你们印象深刻的节⽬有哪些呢?《超级⼥声》《快乐男声》《中国达⼈秀》《中国好声⾳》《⾮诚勿扰》,我不是说这些节⽬不好,我也很喜欢这其中的⼀些节⽬。我爸爸,⼀个传统的知识分⼦,到今天依然是《⾮诚勿扰》忠实的观众,每到周末⼀定守在电视机前看《⾮诚勿扰》。我后来跟他开玩笑:你这种忠实的守护在我们业内分析来看,就叫补偿性收看⼼理。他的初恋就是我妈,⼤学认识的,结婚妻⼦也是我妈,从⼆⼗多岁⼀直到七⼗多岁,⾯对的唯⼀的⼥性,都是我妈。哪像现在⼀个男⽣对⾯可以站⼆⼗四个⼥⽣,相互沟通,充分了解,多么新奇。(笑)不过后来我采访孟⾮的时候,他也说,其实选择越多意味着失败就越多,未必现在的婚姻就⽐那个时候的婚姻更幸福。
央视女主播凸点我们回溯这么长的时间,你会发现⼏乎不到任何⼀个⽂化类的节⽬可以产⽣⼴泛的影响,这是⼀种缺失,所以2016年2⽉19⽇,当时国家领导⼈到中央电视台调研的时候说,中央电视台每天要⾯对数亿的观众,⼀定要多做⼀些脍炙⼈⼝、寓教于乐的好节⽬。这句话对所有⼀线的电视⼯作者来说是⿎励、鞭策,也是⼀种警醒,《朗读者》就是在那个春天酝酿,经过整整⼀年的跋涉,到2017年2⽉和⼤家见⾯了,⼀经播出⼀下就传遍了⼤江南北。⼀夜暴红的命运就说明了这⼀类节⽬的长期匮乏。我们只是做了这样⼀件事情,就是敢于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回归到丰富、深刻的⽂字世界⾥。每⼀次有这样的机会和你们⾯对⾯,我都⼼怀感激,有这样的相聚并不容易,我们可以谈谈⽂学、读读⽂章,是⼀种⾮常好的享受,这就像在茫茫的⼤海上航⾏,我们可以彼此照亮、彼此⿎励,所以谢谢⼤家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来到这⾥,谢谢你们!
这两年来最感谢的⼈,是⼀位⼜⼀位⾛进我们的演播室,坐在我对⾯的那些朗读者。⼤家刚刚在短⽚⾥看到有超过130位朗读者,这⾥⾯既有薛其坤、潘建伟这样的科学家,⼀位是清华的副校长,⼀位是中科⼤的副校长;也有像贾平凹、贾樟柯这样的⽂学家、艺术家,还有像黄永⽟这样弥⾜珍贵的⼤家,他们的到来让我们再次读懂了什么是⼤写
的“⼈”——⼈的品格、精神、志向、灵魂,⼈之所以为⼈的⾼贵。
今天我站在厦门,我⾃然会联想到在节⽬中出现过的和福建、厦门有关的⾯孔,⽐如说余光中先⽣,他⼆⼗⼀岁在厦门⼤学就读,在这⾥发表了⼈⽣第⼀⾸诗,⽽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段电视影像,也留给了我们《朗读者》。我们可以⼀起看看。
余光中朗读《民歌》影像
这是2017年5⽉2⽇,我们到台湾去他家拍摄,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七个⽉以后他将会离开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当时我听到他读这⾸民歌:“传说北⽅有⼀⾸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可以歌唱”,我热泪盈眶。这⾸诗就像那⼀句妇孺皆知的“后来乡愁是⼀座矮矮的坟,我在外头,母亲在⾥头”⼀样,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对母亲、故乡、民族最深刻的眷恋和爱。我做这个节⽬总是会情不⾃禁地在⼼⾥感恩,感谢这些所有⽤命写字的⼈,把光留给了世界,照亮了我们。
还有⼀个嘉宾是吴孟超先⽣,他是福建闽清县⼈,⽼先⽣是我们国家最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他⼀⽣给⼀万六千多名的肝癌患者开过⼑,有多少⼈因为他的这双⼿逃离了⿁门关。我们国家曾经是肝癌的⾼发国家,新中国成⽴之初,那个时候医疗⽔平差,肝癌五年存活率不到14%,后来在吴孟超先⽣和同⾏、⼏代学⽣的努⼒下,探索、创新出⼀些新的⼿术疗法,肝癌术后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71%,⾮常了不起。
疗法,肝癌术后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71%,⾮常了不起。
他在节⽬中提到了⼀件往事:在他⼋⼗六岁时,吴⽼遇到了⼀个病⼈叫甜甜,她是湖北⼈,肝脏患了海绵状⾎管瘤,有好⼏⽄,没有⼀个医院,没有⼀个医⽣愿意收留她,因为风险太⼤了。后来⼥孩的母亲听说上海有⼀位吴孟超先⽣,如果他能够答应给孩⼦看病,说不定孩⼦还有救,妈妈就带着孩⼦到了上海。很快吴⽼就安排甜甜住院⼿术,当时跟了吴⽼三⼗年的护⼠长就跟他说,这样的病⼈也收吗?有多⼤的风险呢?⼀旦⼿术失败了,这会影响到你的名誉,属于晚节不保。吴⽼是特别温和的⽼先⽣,但那次他⾮常严肃地说,我吴孟超的名誉和⼀个⼈的命⽐,哪个更重要?
skater boy我当时听了醍醐灌顶。因为我个⼈在做第⼆季《朗读者》的时候,内⼼是有不少包袱的,因为第⼀季那么成功,很多⼈给予你赞美,你⾃⼰也会觉得真好,到了第⼆季的时候就会想,我还能获得这么多的鲜花和掌声吗?你会变得很焦虑、恐惧,听到这番话之后,我就幡然醒悟。
李连杰女儿照片
这样⼀个德⾼望重的耄耋⽼⼈,还可以淡然地看待名利,那我们呢?对于我们来说,记录时代⼈物,发掘⽂学宝藏,为观众构建⼀个能汲取⼀些养分和⼒量的精神家园,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去做就可以了。后来很巧,第⼀季节⽬开播的时候正好是节⽓“⾬⽔”,第⼆季节⽬开播的时候⼜是⼀个节⽓“⾕⾬”,
雷启飞
有⼈就说,你们是不是挑⽇⼦?不是,真是撞上。很多时候,做⼈做事都和农民差不多,你只需要踏踏实实,收成的事情就交给⼤地吧,这是《朗读者》这些嘉宾给我的感受。
刚刚陈伟鸿和台上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也说到,厦门真的是⼀个⽂⼈荟萃的地⽅,冰⼼、林语堂都在这⾥⽣活过,就算没有来过厦门也会知道那就是鲁迅笔下“永是这样的⼭,这样的海”“树和花草,也永是这样开着,绿着”的地⽅;是巴⾦⼼中永不忘怀的“南国的梦”;是郭⼩川所说的“这不过是祖国的⼀地,却凝聚了祖国的多少豪⽓!”在《朗读者》节⽬中,我们不⽌⼀次朗读过汪国真先⽣、舒婷⼥⼠的作品,我记得新中国第⼀代飞机设计师、专家顾问程不时先⽣,他当时朗读的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个九⼗岁的⽼⼈⼀辈⼦命运多⾇,最后当他认认真真地读“从我的⾎⾁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由”的时候,全场为之动容。
《朗读者》两季了,今天之所以和⼤家见⾯,是因为节⽬⼜⼀次回归到了图书,影像⼜⼀次回归到了⽂字,感谢⼈民⽂学出版社,它也会变成⼀个更加隽永、安静、私密的空间,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到属于你的光。就像伏尔泰曾经说:“⽂学就像炉中⽕,我们从别⼈那⾥借来⽕种,然后点亮⾃⼰,再去温暖他⼈。”
再次谢谢厦门的读者!谢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