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课例《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音乐
山不转水转 那英教学课例名称
《沂蒙山小调》
卢广仲 七天
教材分析
歌曲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为配合八路军打击反动地方武装“黄沙会”而创作,当时是年轻团员阮若珊作词、李林作曲,全曲一开始共有八段,后经改编保留了歌曲前两段描写沂蒙山区自然风光的词。便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沂蒙山小调》。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民歌的演唱方法来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学唱和欣赏《沂蒙山小调》,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结构特征,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作用,增加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正处于变声期,不宜大声演唱,我将利用情景法、体验法、示范法、练习法、探究法、听唱法等对学生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悟。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在学习这首歌时,我将采用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法、体验法、示范法、练习法、探究法、听唱法等进行学习,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听、唱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魅力,表达出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味当地的特产——民歌。
高清视频mv2.播放《沂蒙山小调》。
二、新课教学
1.播放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2.简介歌曲。
3.师生就山东的人文地理知识交流。
4.教师边唱边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对民歌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
5.第二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特征。民歌独特的音、滑音和装饰音的运用,更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特和赞美自己家乡的那种自豪感。
6.教师电子琴弹奏乐谱,学生用“Lu”哼唱旋律。。
7.分析感受歌曲的调式和结构。分析歌曲分为几句?回忆民歌的种类,讨论《沂蒙山小调》属于哪一类?
练唱歌词:
421页赵丽颖内容1.练唱歌词(一)。
重点体验。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练唱歌词(二)。
重点分析感受歌曲拖腔的特点。
3.练唱歌词(三)。
用汉字接龙的游戏启发感受“鱼咬尾”的旋律创作手法。先用语言接龙来理解什么是“首尾”相接;再进一步“练习旋律接龙”;最后明确前句的“尾”,为后句的“头”。
8.对《沂蒙山小调》加以分析验证,认识到“2、1、6、5”各音的作用。
三、巩固新课
1.欣赏《沂蒙颂》片段:乳汁救伤员。
2.欣赏柳琴曲《春到沂河》片段。
3.比较这两段音乐主题与《沂蒙山小调》这首民歌之间的联系。
爱笑的天使四、创作练习
运用所掌握的“鱼咬尾”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由学生对所创作的旋律进行试唱、讲评。
五、完整演唱歌曲
全班齐唱歌曲,教师伴奏。
六、课堂小结(略)
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让学生了解山东民歌的风格情韵,掌握了“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以及传统的创作手法“鱼咬尾”的特点。希望通过对山东民歌的学习,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它,热爱它,传承它,使之弘扬和发展下去,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绚烂多彩。
课例研究综述
爱无止境
作为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学科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不能停留在教材内容知识的层面,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