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作者:李铁刚
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2期
        摘要:小提琴这一西洋乐器传入我国也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中,我国产生了大批小提琴作曲家以及演奏家,并且小提琴的受众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小提琴演奏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小提琴演奏者为小提琴民族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此,本文也尝试对我国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中国小提琴民族化 发展趋势 反思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2-0018-03
        16世纪初,小提琴这一乐器诞生于意大利米兰,由于其音细腻、韵味独特,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状态,同时其演奏技巧也较为多样化,不仅可以营造出温柔缠绵的意境,同时也可以营造出急促、热烈的氛围,这也使得小提琴這一乐器自诞生之后就受到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广泛欢迎,同时也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公认的重要乐器之一。在康熙、乾隆两帝年间,
请回答1988主演重聚小提琴这一西方乐器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我国,这也使得小提琴对我国听众的音乐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受众体。建国以后,小提琴在中国经历了缓慢的发展以及变化,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小提琴演奏体系以及演奏团体,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小提琴演奏更加具有民族化特征,因此对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简析
        17世纪,小提琴由欧洲传教士传入中国,此后意大利、德国以及法国等国家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对中国小提琴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也促进了中国小提琴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使得我国在小提琴艺术方面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小提琴艺术想要在世界领域站稳脚跟,仅仅凭借几场比赛、拿几个奖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中国小提琴作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保证其与当前中国民族化以及特化艺术发展道路相统一,这样才能产生更加具有中国风韵的小提琴作品,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小提琴艺术在世界小提琴演奏领域的影响力。可以看出,中国小提琴艺术以及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形成以及发展为中国小提琴留学生回国后的小提琴艺术钻研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专业音乐院校对小提琴学派的不断完善,更加有利于中外音乐交流活动的开展。
        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技巧,这也使得中国小提琴艺术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并且开始逐渐尝试与中国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扎根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将中国小提琴演奏与中国民族音乐进行结合可以使小提琴演奏更加趋向本土化、特化,对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体系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小提琴来说,其属于一种外来音乐艺术形式,传入我国之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生命力,并且其艺术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可以看出,其在与我国民族文化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在不同阶段产生一些矛盾,例如,国际上的小提琴作曲家在进行提琴曲目创作的时候,往往更注重抒发个人感情以及表现演奏技巧,而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创作来说,往往强调更为高远的主题立意,这与中国文化艺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受到“以文载道”思想的影响有直接关系。相比之下,西方世界的艺术作品创作则更为纯粹。因此在进行中国小提琴民族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互相取长补短,在广泛选取各领域素材的同时,也要强调小提琴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以及技巧性。目前来看,虽然很大一部分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在选题上、演奏技巧上以及乐理应用上都不同程度的融入了民族风格,但是很多小提琴作品依然没有真正融入民族文化内涵,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虽然使得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受众体在我国不断扩展,但是却没
有走入世界高水平的行列,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依然较为有限,这也激励我们今后在中国小提琴艺术中融入民族化音乐理念的时候,要取其精髓,不能只是一味地讨好观众,要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持续的、深入的探究,从而更为精准的到中国小提琴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契合点。
        二、中国小提琴音乐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小提琴音乐史上,第一首由中国人原创的小提琴音乐作品是李四光的《行路难》,这首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小提琴音乐自主创作方面的空白,这一作品的原创者李四光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是业余音乐爱好者,《行路难》这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创作于1919年,这时候的李四光刚刚大学毕业,受到留法同学会的邀请,前往巴黎进行学术演讲,李四光在巴黎短暂逗留了一段时间,并且开始喜欢上了小提琴的独特演奏方式,养成了借小提琴抒发感情的习惯,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李四光谱写出了中国第一首原创的小提琴音乐作品《行路难》。《行路难》在创作风格上属于传统的浪漫主义,虽然其在技法上尚且不够完善,但是立意深邃,是我国当时知识分子苦难历程的重要总结概括。
        回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情况,可以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非《梁祝》莫属,这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在我国有广泛的知名度,其受众体年龄跨度很大,从幼儿阶段的孩子一直到老年人都能够感受到这一小提琴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很容易被音乐作品所吸引。一开始《梁祝》这首音乐作品是在1959年的5月在上海兰心大剧院首演,这里原本是话剧舞,而这一次则是开展音乐舞蹈汇演,当由何占豪与陈刚作曲的小提琴曲目《梁祝》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之后,整个剧院内部都鸦雀无声,短暂的寂静之后场下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充分体现出了观众对于这首小提琴音乐作品的认可程度以及喜爱程度,这也标志着小提琴曲《梁祝》的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此后,这一曲目开始在俄罗斯、美国以及日本等多个国家进行巡演,受到了世界各国友人的欢迎,同时也使得中国小提琴艺术真正意义上走出国门,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受众体。
破天荒 张芸京
感谢那个女孩        三、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趋势探析
        (一)以民族文化精神为内核
        回望过去我国小提琴艺术音乐创作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小提琴艺术一路走来一直以民
族文化精神为基本前提,从而确定小提琴音乐作品题材,今后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也势必会将民族化作为基本方向。题材是音乐作品创作的基础前提,同时也是小提琴音乐作品的重要载体,为了今后可以更好的推动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应该注意将富有民族文化精神的题材融入到小提琴创作中,从而使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使其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更为贴合,这样才能使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特征得到更为突出的体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因此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所涉猎范围也非常广泛,各民族文化往往都具有自身鲜明的文化特征,可以为我国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化艺术源泉。例如,地方民歌、民间乐曲、地方兴趣等等都可以为小提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创作提供营养以及灵感,从而使得中国小提琴的演奏风格更为多样化,其演奏形式也会变得更加新颖独特,可以吸引多个审美层次的受众体。在小提琴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小提琴这一乐器的音以及自身演奏特点,从而保证民族文化精神的渗透更为全面、立体。
        (二)注重创作理念的创新
        对于小提琴演奏艺术来说,其属于一种西方传入我国的音乐形式,而小提琴这一乐器
等母体环境往往与我国艺术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性,在进行小提琴音乐作品创作的时候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对小提琴自带母体环境的创作理念进行一定创新以及改变,使其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审美环境相符合。在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让小提琴这一音乐形式与中国文化环境进行互相碰撞以及相互糅合,从而使小提琴艺术与我国文化艺术环境擦出新的火花,进而改变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现状,进一步扩展中国小提琴艺术创作空间,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培养我国小提琴受众体的多元化审美态度。
        (三)借鉴民族乐器特点
        中国民族乐器丰富多样,古筝、琵琶、洞箫、二胡、马头琴等等传统民族乐器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小提琴民族化演奏来说,想要使其在演奏技巧方面得到有效创新,也应该注意积极借鉴我国民族乐器的特点以及风格,这样才能使小提琴这一西方乐器与东方民族文化之间的气质更加契合,也更加有利于丰富小提琴的音、音调,同时也实现了对小提琴演奏方式的持续创新。例如,对《赛马》这一曲目来说,其是我国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二胡名曲,在国内外有广泛知名度,
这首曲子一般会用二胡或者马头琴进行演奏,具有浓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特,曲谱结构紧凑,跌宕起伏,演奏过程中往往可以有效地引导听众情绪,使其在曲调中不能自拔,更有万马奔腾之气势。而今后在进行小提琴民族化演奏创新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利用小提琴这一西方乐器来演奏《赛马》这种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的民族曲目,在演出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积极借鉴一些二胡以及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从而使得小提琴演奏的民族化特征得到体现。这就需要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对低音部分进行有效发掘,使其在音组成上更为丰富多元,这样才能使小提琴民族化演奏可以驾驭多种类型的曲目,进而提升了小提琴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艺术的契合程度。中国小提琴民族化与民族乐器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路径之一,但是中国小提琴演奏者也应该有充足的耐心,对小提琴与民族乐器特点的结合进行长期钻研,从而使得两类乐器之间的融合达到西方与东方文化对接的效果,这也使得小提琴音乐在我国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爱的传说        (四)融合中西方演奏特
唐志中 小咪        今后中国小提琴在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在融入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应该保留部分原有的西方小提琴藝术理念,通过中西合作的方式共同演绎现代小提琴音乐作品,在进行小
提琴民族化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对其民族化风格进行有效把握。对于中国民族化的小提琴音乐作品创作来说,其最为主要的特征体现在可以选择的题材更为多样化,其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在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要体现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还要体现出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将这种文化意识融入到西方小提琴演奏中可以达到“刚柔并济”的演出效果,使得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以及演奏方法体系更为完善,这也打开了中国小提琴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与演奏应该互相结合,并且互相参考,随着小提琴民族化音乐创作风格的改变,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也应该发生变化,无论是音乐创作者,还是演奏者,都应该大胆求新,将中国民族化特文化艺术理念融入到小提琴演奏中,这样更有利于今后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从而引领新的时代潮流以及音乐潮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元化的文化思想以及艺术形式也是小提琴艺术今后发展要遵循的根本理念,通过在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以及演奏中体现出“双文化”,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受众体更为广泛,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中国小提琴艺术打破国家以及民族的界限。
        四、结语
高桥直纯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引进小提琴艺术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我国对于小提琴艺术体系的发掘以及创新始终步履不停,在过去300多年中,我国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小提琴作曲家以及演奏家,这也使得我国小提琴音乐作品组成非常丰富,主题立意也更为多样化,使得小提琴艺术成为了我国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国在进行小提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实现中国小提琴民族化作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保证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可以体现出浓郁的民族化特氛围,从而使得小提琴这一西洋乐器可以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到对接点,这样可以使小提琴艺术在我国有更为广泛的受众体,同时也使其可以在中国这片土壤中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在今后小提琴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将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作品中,从而使得小提琴音乐作品内涵更为广泛,同时还要将民族乐器特点与小提琴民族化创作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丰富小提琴民族化创作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