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复习讲义
文学常识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 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有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
《荷塘月》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背景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淤泥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字词积累
颇不宁静  乘凉  闰儿  眠歌  悄悄  大衫  煤屑xiè  幽僻pì  蓊蓊wěng郁郁  空隙
duó    袅娜niǎo nuó  羞涩sè    渺茫    颤动  shà  宛然
凝碧    薄薄  酣眠  参差cēn cī    斑驳bān bó    丰姿fēng zī也作“风致” 
峭楞楞  稀疏  qiànfirst day of spring影  和谐  梵婀玲  没精打采  鹢首    纤腰束素  嬉游 
无福消受  惦着  曲折  名曲  洋河大曲  独处chǔ  妙处chù 处方chǔ   
含情脉脉  mài络分明    妖童媛女yuàn  令嫒ài  蝉媛yuán  一缕lǚ  一绺liǔ
裙裾  龙盘虎踞    点缀zhuì  拾掇duō  chuò  chuò
课文梳理
1、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1——3)观荷缘起“心里颇不宁静”
二、(4——6)荷塘月:月下荷塘    荷塘上月  四周景
三、(7——9)联想中回到现实
明线:游踪:家——小煤屑路——荷塘——
暗线——情感:忧————
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脉络:心里颇不宁静    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想起采莲的事  我什么都没有
心中颇不宁静  离开家  去荷塘    观月  回忆江南  回到现实
思想感情:不满现实    淡淡哀愁;寻求超脱  淡淡喜悦;联想寄托  渴望自由;
无法解脱    淡淡哀愁
阅读理解
1、第四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1)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2)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拟人  “袅娜”  “羞涩”
比喻  晶莹剔透      忽明忽暗      不染纤尘
(3)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由嗅觉向听觉转移。(通感)  烘托幽雅和宁静。
修辞手法: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举例: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塘中的月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4)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拟人  动静结合    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5)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所见与想象结合,言有尽而意无穷。 
2、第5段的动词理解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3、 第6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
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 
不同:本段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 。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的浓重气氛。
4、小    结
荷塘月——画 面 是美丽的,气 氛 是宁静的,格 调 是雅致的。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荷塘月》复习练习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乍看(zhà) 峭楞楞(lènɡ) 妖童媛(yuàn)    B.鹢首(yì梵婀玲(ē假如 信乐团 歌词睡熟好久(shú)
C.羞涩(sè櫂将移(zhào)  纤腰束素(qiān)    D.敛裾(jù渴睡人(kě惦着江南(dià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遍满)望   蓊蓊(草木茂盛)郁郁    B.袅(轻飘飘的)  (跟别人商量)
C.船棹(船桨(游戏,玩耍)          D.媛(美女)  (发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利比亚内战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无论它的结局是卡扎菲下台,还是利比亚分裂成两半,都将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痛苦过程。
B.作为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中国,软实力建设不应采取冲突或回避的方式,而应以激活自身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为突破口,这是中国得天独厚的软实力资源。
C.波及全国的碘盐抢购事件提醒我们,面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焦虑心理,关注应更及时、更具前瞻性,不要让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得逞。
D.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那些来自乡村的选手个个都是锦心绣口,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4.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5.下列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描写点缀层层叶子的荷花,却不给人以重复单调的印象,关键在于三组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月夜下荷花的特点。
B.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居,也爱独处——本句写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既有对现实的留恋、不舍,也暗示了尚有许多的不如意。
C.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发现自己在现实中并不可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不免有些失落。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暗示自己对江南家乡的怀念,心情不禁开朗起来。
6.下列对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交代了采莲的时间和地点。                  B.第二句是说莲花出水很高,超过了船上人的头。
C.第三句是说莲蓬成熟了,压弯了莲茎,因而要低头采摘。  D.最后一句是说莲子像刚出水一样的明亮。
7.下列对本文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极度不满,思想上充满着苦闷和彷徨。
B.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悦来自于荷塘月的无边美景使作者得到心灵的彻底解脱。
C.作者在文中始终都流露出既苦闷又幻想超脱的矛盾心理。
D.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是文中作者主要的思想倾向。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现代作家,著有散文集《欧游杂记》、小说集《背影》等。
B.古代乐府原是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后来由此变化而专指一种诗歌体裁。C.朱自清,以散文成就最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意境清新幽雅,语言质朴有风采。《背影》是其代表作,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D六朝林宥嘉现任女友指的是东吴、东晋和建立在江南的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诗歌繁荣发展到唐宋这个顶峰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阅读课文,完成919题。
9.这段文字依次写了荷(  )、荷(  和谐中国)、荷(  )温馨的歌曲和荷(  )
10.下列对这段话的逻辑顺序的安排,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    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
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    D.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
11.这段文字描写荷塘的景十分精彩。下面是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汪涵 杨乐乐  )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子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12.分别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作为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
亭亭的舞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