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的答铃
高中音乐课本体现音乐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实施育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高中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编排的第五单元幼儿教育专业声乐必修曲目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此曲目为代表使学生学习后能举一反三,更加喜爱我国民族音乐。对学习其他声乐曲目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教材在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懂得歌曲的艺术特点,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认识作者王洛宾及其代表作和贡献。
2、能力目标:把握高音的唱法和位置,注意咬字吐字的训练。并通过教唱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演唱,提高音乐表现力。
3、德育目标:学习传统文化音乐,感悟人生、感悟自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
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4/4拍,采用分节歌的形式,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起一伏,形成了相互对应的风格,显的十分明朗、流畅。
在教学上要注意咬字、吐字的训练,力求每段歌词,每一个乐句,每一个字音都能够仔细推敲。要把握住高音的唱法和位置,要求声音往前送,竖起来,在音量上要做相应的艺术处理,才能唱的动人心弦。唱高音要求节奏准确,声音到位,气息要深而不僵。要强调曲调重复的特点,把握好歌曲后半部的内在情绪。教学中要强调歌唱性,处理时要把握激情与深情,明亮与温柔的关系 。
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以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为学习重点,掌握歌唱技巧并流畅演唱歌曲。难点是歌曲咬字吐字的处理,需要老师示范讲解,令学生领悟明白,能够认真泉水荷花
思考。
四、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相当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在小学、初中阶段的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比较多的民歌,知道一些有关民歌知识。但实际上,在现代通俗音乐的冲击下,青少年的脑海里,对民歌的概念比较模糊,更不会去学唱了。对音乐知识了解的少,对民歌接触的更少,接受民歌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又要启发,鼓励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去感受和体会民歌的魅力,声乐演唱的魅力。将“视、 听 、说、唱、 练”五种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作品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视、听、说、唱、练”五结合、启发、讨论,适当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生动直观的多媒体,钢琴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教师
苏艳丽大鹏大张伟事件视频
时间
2012.11.7
年级
高一幼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辅助教学
多媒体  钢琴
1、知识目标:认识作者王洛宾及其代表作和贡献
2、能力目标:把握高音的唱法和位置,注意咬字吐字的训练
3、德育目标:学习传统文化音乐,感悟人生、感悟自然、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歌曲的演唱
教学难点
掌握歌唱技巧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蔡琳近况
终极一班片头曲学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猜歌游戏
播放歌曲片段共六首
三、新授课
1、介绍作者王洛宾
2、作品介绍
3、学唱歌曲
4、声乐理论
5、歌曲欣赏
四、小结
五、作业
精神饱满
他不懂 张杰注意力集中
探究式教学
学生通过探究自主独立的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理解歌曲情绪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练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识作者王洛宾作品及贡献
全面学习这首歌,强化声乐技巧的训练
领悟作品意境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
《在那遥远的地方》
情  绪
激情与深情      明亮与温柔
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钢琴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中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并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多感官体验的机会,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让他们通过思考、交流、实践等方法,循序渐进地了解民歌特点。了解王洛宾其人及其代表作和贡献。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整堂课都能兴趣盎然。学生不但不感到乏味,而且能主动参与、增强了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反思之二:课程实施
1、课堂中尊重了学生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学习《在那遥远地方的》的时候,我以猜歌的形式开头,把学生带到西域民歌的想象中,他们一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同理解和体会。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必须得怎样唱,怎样回答。而是充分给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想想应该怎样抒发感情,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发现构建,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
索,充分地肯定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