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教育活动
【论文摘要】 幼儿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的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接触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每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儿童的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鲜明、美丽、有声和富有动态的歌、舞等易感兴趣、易于理解接受的,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音乐是他们发展的需要,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论文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的过程。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幼儿发展的科学规律
陈鹤琴先生指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一首好的音乐可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但幼儿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所限制,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应是一种充分重视儿童主题性发展的活动。在以音乐为对象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幼儿注意,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唱独角戏,或干着急,幼儿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对幼儿失去信心,而幼儿也许会因此对音乐失去兴趣。
2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情感的体验
    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的情感体验,优秀的音乐作品曲目和音乐语汇,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和发展
他们的想象、记忆、思维,培养幼儿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以及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提供更多情感体验与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大胆表现,积极体验自己的情感。
《纲要》中指出:“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明明就歌词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
《纲要》指出:“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音乐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产物。所以音乐活动具有娱乐性特点利用音乐的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4、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能使幼儿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揭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像春
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乌溜溜 袁成杰更深刻更持久。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
1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
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记得有人说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吃喝闪3雨果精练地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再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根据卡尔威特的“潜能递减法则”,幼儿时期是开发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期。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
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球为学术性左脑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音乐技能训练的工具大部分都是双手协调活动促使左右半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开发。
2音乐的非具体性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像力
音乐的存在是非具体的,抽象的。它只能借助于声音表现于不断流失的时间里。因此欣赏音乐的过程其实是对音乐的感受和所导致的想像力的延展的过程,在幼儿的脑子里,形成无穷的形象画面。音乐的这一特性正好与幼儿丰富的想像力这一特点相契合。音乐的通过把自然声响模仿、升华、加工而成,本身就是把想像力转化成现实的过程。在现代音乐领域,人们更加注重心灵的自由表达,而非严格遵守标准,对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要求更高,
一些艺术家们注意到了儿童早已表现出来的自发性歌唱,他们随意哼出来的那些无法用任何调性来规范的歌曲,已经具备了典型的无调性歌曲的某些因素。因此音乐非具体性的特征,对进行音乐活动的幼儿提出了想像力、创造力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的发展。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1歌唱活动
    歌唱是指用嗓音来演唱有旋律、有歌词的歌曲以及节奏朗诵、唱名游戏等。歌唱是幼儿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歌唱既是童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又是幼儿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当幼儿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 歌唱活动看着我的眼睛作为一种情感艺术,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体验与表达中认识音乐的重要性。在音乐活动中,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歌,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唱歌的兴趣和欲望。
首先这些歌曲必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易于幼儿理解,才能激发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幼儿歌曲的选择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歌词内容要有趣并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第二,歌词结构要相对简单,多有重复,有发展的余地;歌词内容要易于用动作表演。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范唱,让幼儿在优美的范唱中形成听觉形象。在范唱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表现力可采用有伴奏和无伴奏交替范唱范唱自身体态、表情尽量多和孩子产生感情上的交流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音高、节奏听清歌词感受完整的歌曲形象,激发幼儿歌唱兴趣。
教师如果创设有效情境同时让幼儿参与情境表演,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孩子完
置身于情境之中,由情入境,更能使幼儿在浓厚的表演兴趣中大胆歌唱将审美和情感教育渗透全过程让幼儿积极的投入活动情境中去体验美创造美黎姿晒20年前旧照,并从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2.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包括律动和舞蹈,对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优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韵律活动中多选择旋律优美,节奏富有特点的音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欲望,引发他们积极用模仿动作、舞蹈动作和游戏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旋律和情绪情感。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韵律活动中,教师适当的运用语言提示幼儿做动作或讲解动作,有助于幼儿较快地掌握动作的要领,但不要过分的依赖语言的作用,要培养幼儿尽快习惯倾听音乐、感受能力,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要依靠口令和数拍子来跳舞,而要让幼儿学习按音乐的情绪来跳舞;不要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大胆想象、大胆体验、大胆创造,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肯定、鼓励他们富有个性的表达,因为这种对艺术的表达是自由的表达,是创造性的表达。
特别注意由于每个幼儿的性格不同,对于音乐的表现力不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要总让一部分胆大的幼儿老当演员,而一部分胆小的幼儿老当观众。这样会造成那些天赋好的幼
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作为教师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获得自信。
3、欣赏活动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通过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音乐知识,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组织音乐活动前,教师要通过精心准备的具有生动性、可操作性、探索性的学具,让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实质,最后通过讨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从而构建初步的音乐知识。
 由于年龄、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使幼儿在欣赏音乐中存在差异,这会造成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和感悟不太一样,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要求,随时帮助他们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要尽量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培
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尽量为幼儿创造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因为生活是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理解,而且解决起来比大人给他们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他们还会感到自然、轻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音乐和知识的能力。
下载歌词
此外,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始终来自和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儿童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创设与教育活动相适应的环境,探究和发展其所蕴含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自己的发现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表现,在表现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