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名家名作》·探索
一、 赵之谦《花卉册十二开》的背景与设、构图(一)《花卉册十二开》的背景wild wild web
赵之谦的一生是在艺术与为官两者矛盾中度过的。他曲折的命运以及“屡试皆黯”“五上他礼部不第”的科举之路,使得他依靠卖画来维持生活,而现实残酷的生活环境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影响,但是他又坚持自己的“雅韵”,慢慢地将“雅”与“俗”两个对立的方面融合在一起,这个转变一方面与他的文化修养、对传统文人绘画的学习与认识以及在金石方面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跟他的社会文化阅历、社会审美认识密不可分。
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年,赵之谦30岁。《赵
之谦年谱》中写道:“四月,为元卿作《花卉册》十二开。”①
从赵之谦31岁的前后十年来看,他的人生道路波澜起伏,很是曲折。1850 年,21岁的赵之谦追随缪幕,结识了许多好友,在这期间他参加了三次应试, 第三次终于中了举人,却不料因太平军起义而折返,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缪梓死,幕府散。在他南下期间,东瓯很多千奇百怪的生物令赵之谦大开眼界,也开拓了创作题材。1862 年,33岁的赵之谦搭乘洋轮北上,不料34岁远在他乡的赵之谦却失去了妻子,令其万分悲痛②。
(二) 赵之谦《花卉册十二开》的设与构图
两宋时期,中国画花卉的彩取法于自然花卉,如宋代花鸟团扇。元代时期,水墨写意出现后,中国画花卉的彩大多都以墨为主,略施浅,力求淡雅。而赵之谦却采用浓艳的彩,通过墨的叶来平衡彩,以墨配,形成视觉冲击,这是中国画设中的大胆创新与突破。赵之谦设绚丽而不失古雅,豪放中追求以法度。在中国画中,笔墨和技巧固然重要,而花鸟画章法也很
重要,王树村先生认为:“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着围棋。” 古人将构图比作下棋一般,下笔需慎重,循循有序,要先构思成熟,“意在笔先”,否则“勿下一笔,犹如走错一子,而使全局失败”。
印小天发文疑回应插刀教事件花卉册分有十二张,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取材丰富,穿插有致,彩鲜艳却不失古朴,笔墨浓厚,金石气十足。写牡丹、令箭、荷花、菊花、葫芦、梅花、竹子、芙蓉、鸡冠花、桃花、水仙、花十二种植物,据其题识可知,其画法分别取自陈洪绶、恽寿平、马元驭、蒋廷锡、李鱓、李方膺、张雪鸿、寄尘、任熊诸家,可见其浸淫百家,熔铸一炉的艺术取向(如图1)。
《花卉册  其一》从整体来看属于满构图,颜鲜艳,物象丰富。左边向上出纸,向右延伸了一丛碧绿叶子和曙红水仙花,后面一层蓝的南天竹接着势向右延伸到右中下,画面下方的石头也是从左下角向右上角的一个势,画面中一株灵芝向左形成一个反势, 左下角空的位置均补上了小叶,密不透风,右上角密密麻麻的题跋平衡了整个画面。南天竹的蓝与灵芝的朱膘呈互补,增强了画面
的彩对比。整幅画基本采用勾勒加填的方式,偶有一笔带出,可见作者内心的认真细致。
《花卉册 其二》中作者所写的葫芦为纺锤形、淡绿,旁有大片葫芦叶陪衬,葫芦叶直接用铺开,在半干状态以墨线勾勒叶茎;另有朱红南瓜和大片墨叶相衬。其中花青与枝绿极富层次感,与明度较高的朱红南瓜互为补,视觉效果突出,整个画面显现出不流于俗的灵动和生动气息。从题跋可知,作者是见到任熊的葫芦而画此画,可惜我们现在无法到相关文献去一睹
[摘  要] 清代之前,中国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并形成了一套具体、全面的审美系统和绘画理念,由于西方绘画的涌入,加之清末封建主义的颓势,中国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清末很多艺术家在汲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同时也在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充满生命力地发展着。赵之谦作为清末杰出的艺术家代表,将书、画、印相结合,把古朴的书法和篆刻风格融入大写意绘画中,其出的绘画创新能力和宏肆古丽的画风影响着后世的画家,为中国近代美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关  键  词] 赵之谦;构图;章法;设;金石趣味
高原三星
探析赵之谦中期绘画作品《花卉册十二开》
范芙荣
注释:
①邹涛:《赵之谦年谱》,荣宝斋出版社,2003,第64页。
②张小庄:《赵之谦研究(上册)》 ,荣宝斋出版社,2008,第34页。
073
任熊所作的葫芦,但我们也可以从其他作品中了解一二。
《花卉册 其三》中绘有鸡冠花、雁来红、令箭等物象,皆从右下角出枝向左上角延伸,采用没骨手法, 颜由朱膘、浓淡墨和嫩枝绿搭配,艳而不俗,十分符合赵之谦中后期彩的特点。后面一层枝叶的勾勒采用书法用笔,金石味十足,在构图上也丰富了画面。这幅画中令笔者眼前一亮的是白的鸡冠花,常见的红鸡冠花艳丽非凡,而白却淡雅别致,让笔者想起北宋王令七绝中的“一顶春云若剪裁”,形容花头仿佛天上的春云裁剪而成。作者所作的白鸡冠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花卉册 其四》是两枝绽放的桃花,一枝向上出枝,一枝从右下向左出枝,这使笔者联想到《芥子园画传》中总结的“叶必由起手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二笔交凤眼,三笔破象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①。左上角的竖短题款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 作者画的枝笔致婉转圆通。桃叶一笔画成,半干后用小笔勾叶脉与叶茎,小巧又不失挺拔,桃花用曙红点染,变化丰富,格外娇艳。
《花卉册 其五》从整体来看偏向右走势,几片叶子和一朵开放的花向左形成反势,从彩方面来看,画中萱草的叶子变化丰富,颜沉稳,用笔老辣,花朵整体采用朱膘点染,深和花蕊处用曙红点染,题款方面用竖题跋拦边收气。张雪鸿,即张敔(1734—1803年), 字虎人桐城人,兼擅四体书及飞白书。
《花卉册 其六》从整体来看,花头向左倾斜,其中向右倾斜的两个花头形成反势。在彩上作者一贯音乐 论坛
的用大胆鲜艳,每朵花颜各异,有曙红、蓝、朱膘、墨、藤黄等,其中墨花的花瓣纹路作者用朱膘加藤黄
勾勒,生动描绘了“花千态万状”。
《花卉册 其七》描绘的是一株牡丹,后面一层石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与丰富性,笔尖蘸浓曙红向外点染,叶子采用没骨手法,正叶偏冷,反叶偏暖,彩变化丰富。作者题跋中写了“学李复堂”,李复堂又名李鱓,李鱓工诗文字画,中年画风趋向写意,对晚清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可看出作者的构图和花瓣的晕染方式是学习李复堂的。
《花卉册 其八》描绘的是两株花,一株是茶花,另一株是枇杷花,作者从左下角向右上取势,把复瓣茶花艳而不俗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从外形上区分开了茶花叶和枇杷叶,花的枝干还是作者以往的风格,充满着金石韵味。
《花卉册 其九》采用双钩和没骨的形式,描绘秋菊盛开的状态,颜鲜艳不失典雅。画中青的菊花一笔点缀,朱红的菊花采用枯笔画法,体现了菊花的苍劲之感。观摩南田的《丛菊图》可看到,整幅画面从右下角向左上角出枝,四朵偏白的菊花与两朵朱红菊花争奇斗艳,而赵之谦的菊花采用满构图的方式,也表现出一簇一簇的菊花竞相开放的场面。从两幅画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赵之谦的菊花更加写意豁达,豪放不羁,而南田的菊花更加细腻入微,清新脱俗,二者各有特,将菊花盛放
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梓咏《花卉册 其十》描绘的是水边的荷花、荷叶与芦苇,荷花的用更凸显出荷花的娇艳欲滴,荷花先没骨,然后在半干状态下勾花丝,活灵活现。侧写荷叶,其正反叶变化丰富,十分生动。寥寥数笔芦苇叶增加了整幅画
注释:
①李庚主编:《芥子园画传 李渔论定本》,人民出版社, 2018 ,第208
页。
图1  《花卉册十二开》  赵之谦/作  (故宫博物院藏)
074《名家名作》·探索
的势,在荷花茎和荷叶干的空白处增加了水草似的植物,既丰富了画面,又增加了块,十分耐看。
《花卉册 其十一》描绘的是一丛杜鹃花,颜还是如以往般鲜艳丰富,整幅画形成从右下角到左上角的势,起承转合,题跋拦边封角,锁住气息,增强了画面气势。南沙相国,即蒋廷锡,清初著名花鸟画家。作者画的杜鹃花的走势与蒋廷锡画的小画的走势大抵相似。
《花卉册 其十二》中一根梅枝从右下角直接向左走,枝干上点缀三四朵梅花,右边出来几枝朱的竹叶,文人气十足,梅枝采用双钩,竹叶采用没骨,两者结合。该图与任熊作于咸丰四年(1854 年)的《花卉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亦有神似之处,足见其相互砥砺、互为影响的艺术情境。
二、《花卉册十二开》题跋的师承源流
在赵之谦《花卉册十二开》中有一部分画中的题跋写明了学习古人的技法传承,这也是赵之谦中期绘画作品的一个特点,使其绘画内容更为丰富,也为后期风格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花卉册十二开》中传承技法的作品题跋分别为第二幅作品题跋:“蓏有理,只依样。丁豹卿赠予任渭长画葫芦。戏作此并题。撝叔。”  “任渭长”,即任熊,笔力雄厚,气息静穆,深得宋人神髓。尝居蛟川姚梅伯(1805—1864年)家,为作大梅山民诗意图一百二十帧,兴酣笔落,二月余而成。
第三幅作品题跋:“元人锦石秋华卷子,临得一角。撝叔。”从题跋可看出作者是临摹加创作了元人画的《锦石秋华卷》,但是现在从文献中没有查到元人画的《锦石秋华卷》,实属遗憾。
第五幅作品题跋:“拟张雪鸿。撝叔。”①从题跋可看出赵之谦是学习张雪鸿的作品,虽说是“拟”但是加入了自己独有的绘画方式和大胆的用,整个画面让读者眼前一亮。
第八幅作品题跋中“照殿红”是茶花的一种,“无忧扇”是枇杷叶的别称,作者把茶花和枇杷花作为表达描
绘的物象,把美丽的朝霞比作红艳的茶花,把枇杷叶比喻和暖的南风,令人充满遐想。从题跋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是取画家王武之法。“忘葊”即王武(1632—1690年),字勤中, 号忘莽、不山、雪颠道人、如是翁等,江苏吴县人,清初著名花鸟、山水画家。我们可以看出赵之谦学习的影子,在画花头的时候同样都是笔尖浓笔根淡,层层画出,自然从容。
第九幅作品题跋:“南田翁丛鞠图。凡十余种变化,超妙无能规仿。偶摘树枝,临其大概。冥思索意,形秽甚渐也。撝叔。”从题跋可看出作者是学习南田的丛菊图,其中“形秽甚渐”可看出作者的自谦,更能看出作者对南田登峰造极的没骨手法和技巧的肯定和称赞。南田,即恽寿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等。精花鸟禽虫,以徐崇嗣没骨为法,独开生面,海内宗之,有常州派之称。亦善山水,书法得褚遂良神髓。
第十幅作品题跋:“花似斗,太华峰;令解语,胜碧筒。学李复堂,撝叔。”古诗《鹧鸪天·太华峰头十丈莲》中写道:“太华峰头十丈莲。”表示太华峰头的莲花有十丈多,一望无际。“花似斗,太华峰”表明荷花之大,似斗一样,“碧筒饮”,意思是采用新鲜的荷叶装酒,将叶心与叶茎相连,从吸管中喝酒,酒入口中,是暑天的美味饮品。这样对比看赵之谦的画似乎有一些李复堂荷花的影子,只不过李复堂用笔更加潇洒,不羁。
第十一幅作品题跋:“好相思,不如归。撝叔拟南沙相国。”从题跋中可看出作者描绘的杜鹃花似杜鹃
鸟,表达了当时远离故土的思想和对妻儿的怀念之情。赵之谦画的杜鹃花的走势与蒋廷锡画的小花的走势大抵类似。
第十二幅作品题跋:“落落数点谁与亲,何可一日无此君。此种画法非世眼所合,然实取章侯、寄尘、虬仲三家神理,合而拟之者。任渭长死,吾谁与语。元卿属画小册,为殿以此。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乃比志也。赵之谦。”赵氏尚自题道:“此种画法非世眼所合,然实取章侯(陈洪绶)、寄尘(八指头陀)、虬仲(李方膺)三家,神理合而拟之。此任渭长死,吾谁与语。”与任熊很有伯牙遇钟子期之感。
三、《花卉册十二开》的金石韵味简单爱伍佰
金石韵味出于“碑派”书法,后来被融入绘画艺术中,将圆劲苍的厚形成古拙质朴、粗犷刚健的独特美感。赵之谦的绘画从金石中汲取了很多养料,采用“碑派”、篆隶用笔,线条浑厚凝练,沉郁顿挫,还有些作品采用拓片、碑版等绘画方式。
在推敲赵之谦《花卉册十二开》中的作品时,笔法都十分圆厚苍劲,彩虽然鲜艳但是很沉着,这也是赵之谦后期作品的另外一个特点。
作者简介:
范芙荣(1999.2—),女,汉族,中央美术学院2017级学士学位,目前中央美术学院研二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学院花鸟专业。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注释:
①邹涛:《赵之谦年谱》,荣宝斋出版社,2003,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