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B010621)之“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研究总结
一、“课题申请书”所预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由北京联合大学刘全礼教授申报,2002年批准立项,属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HB010621)。“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作为该课题的重点子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提出了如下研究内容和重点。
1邱泽演过哪些电视剧、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的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普及的能力培养;
2、音乐对儿童智能发展的影响的量化性研究,针对智力因素的诸多方面,从注意力、言语智能、记忆能力、想象创造力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二、课题研究概况
2002年开始到200512月历时三年,课题的研究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6月到200212月,对音乐教育与儿童能力的调查以及理论探讨,并在实验室进行预试验、设计修订能力测评量表以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二阶段:
20031月到20057月,进行研究样本的采集和实验。自20031月始,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奔赴江西、浙江、广州、等18个省的省会城市、中等城市(最小到地级县)采集研究样本151234例,其中有效数据75459例。这些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年龄组0—3岁组、4—6岁组、7—10岁组并分别以学校或幼儿园为单位作为实验小组。在每一个研究小组里,我们分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最多的人数不得超过该小组人数的50%;实验对象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决不通过任何的行政手段与摊派,以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有效;对被试通过量表实施前测记录数值——对被试按照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音乐方面的影响——对被试通过量表进行后测记录数值。
第三阶段:
20057月到200512地下音乐人月,进行研究数据收集和整理。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检验研究假设。
下面就四个能力的详细研究汇报如下:
——音乐对注意力方面影响的量化研究:
1、研究内容: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向性,二是集中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注意力是否专心、注意力是否集中。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选择。人在觉醒状态时,周围的客观事物是很多的,但人们在某一时刻并不把这些客观事物都作为自己心理活动的对象,而只是选择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方向上的保持和深入。其表现为:心理活动在指向于一定物体的同时,一方面会离开其它无关物体,另一方面会主动地抑制和排除无关事物的干扰,甚至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保证对指向对象反映的清晰性、鲜明性、准确性。作为一种相对稳固的个性心理特征,我们在使用量表测量时主要对音乐对注意力的四个品质量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转移。
2、研究假设:
在学习音乐时,通过音乐训练注意力的学生,在其它各门学科的学习上较普通学生反应更快、注意力更易集中,并集中时间长久。
3、研究实施:
研究中大量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体验音乐的力度、速度、音的高低、空间、节奏等诸因素,从而可以达到认识、分辨声乐、器乐,以及进一步认识各种音的分类、各种不同形态的器乐表现,同时完成了注意力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的量化研究。
4、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音乐对于孩子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品质、注意的转移品质四个方面总有影响率达到87%,而在以下儿童常见的注意障碍问题的改善方面有效率达到71%
●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林彦俊八卦●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或书籍弄得很脏很乱);
●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做事难已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落四;
——音乐对言语智能方面的量化研究:
1、研究内容:
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智慧。语言帮助我们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帮助人们从“物体命名”发展到脱离具体物体进行议论。言语智能的四种成分包含阅读、听说
、写作和说话。阅读使人们能够认识一些并为亲身经历的物体、场景、程序或概念;听讲的过程让我们获得许多指示,也是进行感情沟通的重要渠道,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说话是另一种必备的表达与沟通技能;写作则是使人能够与素昧平生的人进行无形的交流。正是通过言语的智能,使人们能够记忆、分析、解决问题、规划未来并进行发明创造。言语智能的四种成分的发展,对人在任何学科取得学习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课题研究人员将言语智能的研究定向为四个方面:
tarja第一个方面:研究孩子对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及建构能力;
第二个方面:研究孩子对实践发展顺序、过程和规律关系的把握与描述能力;
第三个方面:研究孩子理解、归纳、概括的语言抽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个方面:研究孩子理解事物寓意及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第五个方面:研究孩子口语、书面作文以及语言交流能力;
2、研究假设:
通过有效的音乐训练方法,孩子的言语智能较同龄、同等能力的孩子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
●能够很好地感受并反映出他人口语的声音、节奏、彩、及变化;
●能够很好地模仿他人的声音和语言;
●能够有效地倾听、理解、释意分析并记住别人所说的内容;
●能够有效地阅读、理解、概括、分析或解释阅读内容的概要;
●能够结合不同的目的、针对不同听众有效的“说话”,懂得随机应变、简要、善辩、有说服力或热情地说话;
●能够创作文学作品或口语沟通作品;
3、研究实施:
课题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一组故事性强、具象性强的经典音乐曲目作为素材,大量运用奥尔
夫的游戏化的方式,将音乐与绘画、诗歌、表演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将孩子分为三个年龄组:0—3岁、4—6岁、7—10岁分别进行教学研究以及量表的前测与后测实施。
4、研究结果:
言语智能深深的根植于孩子对自己能力的感受与自信中,孩子们在安全的无负担的环境中尽情享受音乐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经统计:控制组的7—10岁孩子组82%数学能力明显提高,因为原来孩子数学的障碍主要是由于不能明确老师的问题不知所措而造成的,经过音乐的训练孩子们看懂题意与要求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控制组0—3岁组、3—6岁组孩子经过四个月的音乐刺激,语言能力较原同等能力孩子超出59%,经过一年的音乐刺激,语言能力较原同等能力孩子超出72%
——音乐对记忆能力的量化研究
1、研究内容:
记忆是人们对经验的记识、保持、应用的过程。从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看,它是人脑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就记忆本身而言,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
映。这种反应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方式进行的。记识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其间的联系,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将记识的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回忆是对过去经验的恢复,是对保持在头脑中的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过程,回忆包括再认和再现两种。再认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再识是指以掌握的知识能回想起来,以学会的动作能再实现和以经历的情感能在体验的过程。课题研究人员就音乐对0—3于和伟最新电视剧岁组、3—6岁组、7—10岁组孩子在记识、保持、再现和再认四个方面的量化影响作了专门的研究。
2、研究假设:
通过音乐的干预方式,孩子们能够达到记忆三个阶段的提升:
第一阶段:从内隐记忆无能(对记忆根本无概念)到外显记忆无能(知道自己该记住哪些却记不住);
第二阶段:从外显记忆无能到外显记忆胜任(有意识的运用记忆技巧迅速完成记忆)
第三阶段:从外显记忆胜任到内显记忆胜任(自动运用各种记忆技能)
3、研究实施:
课题组研究人员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曲式、代表性的器乐、节奏、曲调、和声及音的形态表现风格不同的经典音乐名曲,要求孩子们尽量使用要求的方法来思考。这些方法是按记忆不同分类的记忆常用方法,如:接近联想记忆法、类似联想记忆法、对比联想记忆法、奇特联想记忆法、概括记忆法、提纲记忆法、网络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图示记忆法、字头记忆法、规律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及时复习记忆法、分布记忆法、变化记忆法、读忆结合记忆法等等。
4、研究结果:
一般来说:评定一个人记忆的指标是记忆的速度以及记忆的保持能力。研究表明:通过音乐的方式,4—6岁组是记忆能力整体发展最快的年龄组,控制组的孩子平均比对照组的孩子记忆速度快412%,而记忆保持的时间长796%0—3岁组是内省式记忆发展最快的年龄组;7—10岁组是外显记忆发展最快的年龄组,控制组的孩子比对照组的孩子记忆速度快216%,记忆保持的时间长146% 。所以通过有效的音乐方式,孩子的记忆能力将会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
——音乐对孩子想象创造力影响的量化研究
1、研究内容: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指我们直接的感知、接触、操作某一事物后,该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又称记忆表象。新形象是指我们间接通过图片、影视、语言、文字的介绍而感知接触某一事物后,在头脑中构造出的该事物的形象,又称想象表象。想象表象的材料来自记忆表象。
根据产生想象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指有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不同,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好看的三圾片名字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语言表述和图样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以及创造想象都是课题研究人员设计的研究内容。
2、研究假设:
通过聆听音乐并进行有计划引导,控制组的孩子在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以及创
造想象在形式上、内容、创新方式方面都高于同龄孩子。
3、研究实施:
课题组研究人员专门为孩子选择一组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采用循序渐进的步骤研究施测对象在想象创造力方面发展的过程。研究分为四步:
第一步:研究再造想象的模仿活动;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再造想象的过程。
第二步:激活表象的活动;有的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并不少,让他提取时,他会很容易的回忆出来,但要让他的表象活跃起来或者加以重组改造时,他却感到很困难。针对这个问题,课题组研究人员采用音乐的方法激活他们头脑中的表象,经常引导他们听着音乐编故事、进行各种音乐的创意设计,各种方案重组,经常根据音乐展开各种想象竞赛,同时设想如果自己是这个曲子的作者会怎样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