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抒情性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布局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特。从学校课堂和校外大量的众音乐艺术活动中可以看出,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适用性。为了音乐专业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这门学科技能,我针对抒情性歌曲这一常见体裁,来研究它们在即兴伴奏上的布局处理。
  关键词:抒情歌曲 即兴伴奏 和声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性
  “红花也要绿叶衬”,而伴奏就是这个“绿叶”。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始终坚持以钢琴教学为“主科”的教学体制,把钢琴即兴伴奏课当作钢琴教学的一种延续、一种辅助教学,忽略了钢琴即兴伴奏课与它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随着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歌曲演唱对即兴伴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钢琴上即兴弹奏出自己喜爱的歌曲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由此可见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性和实际性。
  二、与伴奏相关的名词及定义
  一般歌曲的伴奏先后顺序可分为:前奏、间奏、高潮、尾声。
  前奏是指歌曲开始之前,预示歌曲的主题内容、思想感情,或描绘意境、渲染气氛,提示
演唱者的情绪、音高、调式、调性、节奏、速度及力度等,给我们带来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前奏中的旋律可以用歌曲中的某一旋律构成,常见的是用歌曲的结束部分和高潮乐句来作前奏的旋律。
  间奏是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情绪变化、调式对比的衔接,特别对音乐内容的补充、烘托气氛、描绘背景起着桥梁连接作用,也为演唱者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歇息机会。
让青春继续第三季  高潮是主题发展的顶点,也是音乐情绪最集中、最饱满、最动人的部分和最具感染力的片段。而高潮部分的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布局:1.反向八度、音阶及半音阶进行;2.根据风格特点使用震音、琶音等;3.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和弦、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
  尾声是通过钢琴伴奏对歌曲的终止进行加强和补充,进一步抒发作品的思想感情,让歌曲的内容表达得更充分、更完美,它具有音乐的结束功能。
  谈到伴奏,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伴奏音型和伴奏织体。伴奏音型是指和弦与和声进行在伴奏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它分为柱式和弦音型、分解和弦音型、综合性音型。伴奏织体是指伴奏中旋律、和声、低音三个层次的纵向组织形态与横向运动形态,它分为完整性织体和不完整性织体。列举如下例子说明:
  1.柱式和弦音型。表现特点——坚定有力、气势磅礴、庄严宏伟、豪情激荡。它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原型(四部和声的各音)同时奏出的一种形式。如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运用了和弦式伴奏音型来表现新中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誓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坚定决心。以下为两种柱式和弦的常见类型,如图3-1、3-2大量乐谱。
 
  三、抒情性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布局
  众所周知,抒情性歌曲一般以自由抒发内心的丰富情感见长,根据其风格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结构短小的抒情歌曲,包括许多“小夜曲”、“摇篮曲”或具有类似风格特征的歌曲;另一种是颂歌类型的歌曲;第三种是抒情性通俗歌曲。现就这三种风格的抒情性歌曲钢琴伴奏从曲式、情绪、调性、伴奏音型、和声、织体等进行具体的实例分析。
  1.结构短小的抒情歌曲。以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为例,参考伴奏音型:(1)“竖琴”式伴奏音型(即琶音整体和弦);(2)柱式和弦伴奏音型;(3)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这首歌曲是经典的俄罗斯民歌,作词是苏联著名歌词作家马都索夫斯基,作曲则是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
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发展了诗歌形象,仿佛就是从俄罗斯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用作曲家本人的话来说,歌曲是“顺着字母从笔尖底下流出来的”。为此类抒情歌曲配伴奏时,我们首先应对歌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分析。
  (1)曲式、情绪。这首歌曲的结构比较短小,是一段体曲式结构。作曲家突破了乐句的方整性——第一乐句是四个小节,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少一个小节,第三乐句割成了两个分句,一处使用了切分音,对意义上的重音的强调恰到好处,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二乐句相近,但不从强拍起,而变为从弱拍起。四个乐句在章法上竟没有一处是和另一处完全相同的,歌曲旋律的转折令人意想不到却又自然得体,气息宽广,结构精巧,于素雅中显露出生动的意境。它的情感表达含蓄内在,旋律线条温婉舒展,整体风格较为平稳柔和。
  (2)调性。作曲家灵活地运用了调式的变化——第一乐句是自然小调式,第二乐句是自然大调式,第三乐句旋律小调式的影子一闪,第四乐句又回到了自然小调式。所以,我们在配伴奏时,应该即时反映这一调式的变化。
  (3)伴奏音型。从歌曲的歌词意境不难看出,这首歌曲是在晚上唱的,那么为它配伴奏
时,伴奏音型就不能运用硬邦邦的柱式和弦,反而是这种琶音式的柱式和弦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当然,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也可以运用于该曲,在这里,以谱例中琶音式的柱式和弦为主要研究对象。
 
                图4-1
  (4)和声。在对歌曲的曲式、调性以及伴奏音型有所认识之后,接下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编配和声。这类歌曲的和声配置应以正和弦为主,即Ⅰ、Ⅳ、Ⅴ级,也可以较多地注意到其他和弦材料的有效运用。特别是在这首歌曲伴奏音型较为柔和的情况下,丰富的和声彩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伴奏手段。在第8小节的Ⅱ7和弦,也可以理解为是c小调的重属七和弦,即c小调Ⅴ级的属七和弦。这个小节从属七到属七的运用,使得整个旋律听起来有大调的感觉,非常明亮,也非常适合用在这一小节。
 
            图4-2
  (5)织体。谱例中所运用的织体样式是完整性织体,因为它具备旋律、和声、低音这三个基本要素。
想起歌词
  (6)整体布局。分析这首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整体布局使用的是带旋律的完整性织体伴奏,运用琶音式二分音符的柱式和弦,整首歌曲的伴奏音型没有太多变化,只是第5小节及第8小节的转调处及最后的尾声处运用了琶音式四分音符的柱式和弦。这样简单的布局也是为了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相融合。
 
  这类歌曲的句末长音或休止的伴奏补充不要过于“显眼”,应尽量采用较为柔和的手法,如弱奏方式的模仿、短音阶以及柱式和弦的转位等。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不必作出任何特别的处理,而只要将伴奏音型保持平稳持续地进行即可。这种结构短小的歌曲,它的钢琴伴奏太复杂,如伴奏音型变化太多,就会显得花哨,使人产生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因为钢琴伴奏始终是为了让演唱者更好地发挥演唱水平,而歌曲的前奏部分可以用高潮部分的旋律来引入。就这首歌曲而言,主要突出一个“静”字,琶音式的整体和弦能很好地表现出这个“静”字,这样的弹奏方式就像是在夜晚拨揍一架竖琴,那种安逸、柔和充分达到了钢琴伴奏与歌曲融合、统一的完美效果。
  2.颂歌类型的抒情歌曲。以《长江之歌》为例,参考伴奏音型:(1)三连音节奏伴奏音型;(2)双手交替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3)综合性伴奏音型。《长江之歌》由王世光
作曲,胡宏伟作词。歌曲的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从《长江之歌》可以看出,这类颂歌类型抒情歌曲的旋律线条较为跌宕起伏,具有明显的高潮段落。具体分析如下:
  (1)曲式、情绪。这类歌曲一般以两段体或三段体为主,谱例中的歌曲为A-B-A三段体曲式。它的A、B两个乐段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对比和发展关系。情绪情感的表达较为自由舒畅,常常以大开大阖的方式体现出明显的对比性和戏剧性。节拍、节奏以及速度、力度等方面也常采用具有较为丰富和自由的表现。魏俫
  (2)调性。这首歌曲的调性始终采用大调,整首歌曲有很明亮的大调彩。
  (3)伴奏音型。为配合歌曲中丰富的音乐层次表现,伴奏织体和伴奏音型常常随着乐段之间的对比和展开而发生变化。分解和弦是常用的伴奏音型,当出现明显的情感对比和发展因素并趋向于歌曲高潮时,可加大分解和弦的节奏密度或换用带低音的柱式和弦伴奏音型。
  (4)和声。和声配置方面以正三和弦为主要框架的基础上,可根据歌曲内容需要,配合比较多的和弦材料的应用,以丰富的和声彩作为重要的伴奏手段。
  (5)织体。在柔和平稳的乐段中,常采用不带旋律的伴奏织体,也可运用音柔美的单
音旋律奏法。到情绪情感表现较为强烈时,多采用结合和弦的旋律奏法,以烘托和渲染气氛。
  (6)整体布局分析。这类颂歌性风格的歌曲,前奏部分的和弦选配就要以主三和弦来确立调式调性,给人坚定有力、朝气蓬勃、奋勇前进的气势。
  ①这首歌曲的A段部分采用的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织体类型也是带旋律的织体。
 
            图4-5
  ②B段过渡到A段采用的是两个十六分音符的下行连接,因为B段较A段而言,情绪上发生了变化,旋律变得安静,情绪中也透着一种亲切,这里的伴奏音型使用的是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而织体则是无旋律织体,右手采用过渡连接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下行,像流水般衬托出优美的旋律。
  ③采用了三连音的伴奏音型,区别在于这里织体更为丰富,为完整性织体。它的伴奏中多了低音,三连音也不再是单纯的单音,而是采用原位柱式和弦的三连音伴奏音型。并且在长音处也有别于A段,这里的长音处在右手加进了一个声部,用音阶的上行补充了旋律的空洞,使整个旋律听起来更加的饱满。这就是高潮应该达到的效果。
  ④歌曲的尾声为最后四小节,旋律中依然透着高潮中的激昂,仍然有一种朝气蓬勃、奋勇前进的气势,故尾声所采用的伴奏音型跟高潮部分基本类似,区别仅仅在于尾声采用的柱式和弦运用了和弦的转位。因为这里的旋律较高潮部分而言,旋律更加的空旷,被拉得很长,这样就需要织体中的伴奏声部来填补旋律中的空缺。如果只是重复使用和弦的原位,肯定远不如使用和弦的转位来得更贴切。
  孔令辉和马苏的女儿
  再现段虽然旋律与A段并无区别,但在情绪上还是存在差异,因为再现A段在整首歌曲中担任的是高潮这一重要部分,所以在进入高潮前,即B段最后一小节,一定要有一个向高潮推动的旋律进行,之前一定要出现低音,这样才能更好地突显出歌曲进入高潮时的最高点。
  3.抒情性通俗歌曲。
  以《涛声依旧》为例,参考伴奏音型:三种基本伴奏音型。
  一般来说,这类歌曲包括通俗易唱、深受人们喜爱并且流传的大陆或港台流行歌曲以及中外影视歌曲,例如《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东方之珠》等等。
  《涛声依旧》是一首词、曲均由陈小奇创作的歌曲,这首歌作者借用一首唐诗的苍凉意境
注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故事与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1)曲式、情绪。多为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旋律较为舒展绵长,但也常常蕴含着很具有动感的节奏进行。随着内心情感从宁静柔美的内向式倾诉过渡到酣畅淋漓的外在性表达,歌曲的演唱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力度对比。这首歌曲是二段体曲式,整首曲调连绵流畅、深沉含蓄,音域虽然不宽其音乐语汇却十分丰富优美。句逗清晰,起伏有致,贴切地表达了歌词的思想内容及主人公那惆怅而无奈的心情。
  (2)调性。这首歌曲采用的是F大调。
  (3)伴奏音型。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都比较常用,还常常以附加和弦外音的方式奏出。
  (4)和声。和声的配置仍以正三和弦为主要框架,和弦应用以原位和弦为主,根音为五度关系的和声进行应用较为广泛。连续的三度根音下行也常被应用,例如大调中的Ⅰ—Ⅵm—Ⅳ—Ⅱm等等,并可在进行中加入经过音构成平滑的音阶或低音下行。二度进行,特别是下行二度的和弦进行,例如大调中Ⅵm—Ⅴ—Ⅳ—Ⅲm—Ⅱm等等。除正、副和弦以外,其他带变音记号的和弦常被当作彩性和弦并有较多的使用,以进一步丰富和声的表现手段。在和弦中加入外音也是常用的和声手法。和声的节奏一般较为宽疏并具有某种程度的
对称性。
  (5)织体。柔和的段落常常使用不带旋律的伴奏织体,有时也可结合单音方式弹奏旋律。在富于力度感的段落中,常常结合某种节奏型,并且采用附加双音或和弦的方式在右手声部将旋律“坚决地”奏出。
  (6)整体布局分析。
  ①这首歌曲是由A—B两乐段组成的两段曲式。
 
           图4-8
  A段为前四句,这一部分的旋律舒缓,情绪起伏不大,犹如倾诉般,所以选用了安静的四分音符整体和弦的伴奏音型配合右手的单音旋律来表现这种氛围。和声的选择上也主要是以主和弦为主,在A段的第四句(即最后一句)结束处使用了Ⅰ—Ⅴ的正格半终止。这一部分的织体也是选用的包含低音、和声、旋律在内的完整性织体。
 
            图4-9
  ②紧接着的第9小节是衔接高潮的间奏,伴奏音型仍然采用A段的整体和弦,而和声则是
主到属的平稳进行来巩固调性。
  ③B段(高潮段落)在情绪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故在伴奏的安排上也与A段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是织体中的旋律不再是简单的单音而是使用柱式和弦,其中旋律线条隐伏于和弦的高音声部。这里伴奏也不再是安静的整体和弦而是流动的分解和弦,这样的安排能更好地突出高潮的最高点。
 
            图4-10
  ④尾声使用了安静的琶音式分解和弦有结束的感觉,在演唱部分完了之后感情伴奏还有一个补充的结尾,结束在Ⅴ—Ⅰ的正格终止上。
  四、结论
盖鸣晖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抒情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布局的分析,当然,在真正的实践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织体、和弦、伴奏音型,要根据不同演奏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如钢琴技巧、演奏者手的大小等)来作出正确的、适合演奏者的选择。因为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艺术综合能力的反映,不仅需要伴奏者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能力、熟练掌握和声编配的理论知识,将丰富的伴奏音型、织体及各种表现手法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还要
有在键盘上正确的弹奏方法,设计合适的指法,并有在各常用调上移调弹奏等综合能力。
  其实,钢琴即兴伴奏也是一种创作,但是这种创作不允许我们有更多的准备,当我们为主旋律选择和弦、考虑音型、编配伴奏的同时则要求在钢琴上弹奏出来,既要求创作上的速度,又要求音乐形象上的尽可能完美。当然,即兴伴奏的能力并不会随之而来,多学、多听、多想、多练是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很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于苏贤《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3。   
  [2]徐慧林 林棣华《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10。
  [3]刘聪 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8。
  [4]李和平《音乐创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5]谢哲邦《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6。
小雨沙沙  [6]朱敬修《歌曲写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7]冯德钢《歌曲钢琴即兴伴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