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欣赏《晨鸟之歌》(纯自然音)
  这是模拟自然中各种鸟鸣声,一种纯自然音响。作者通过对清晨鸟儿鸣叫声的模似,营造一种清新、美好、空灵的情景,使人们对大自然充满无限遐想。
江蕙落雨声  (二)欣赏《空山鸟语》(二胡独奏)
  《空山鸟语》为刘天华作曲,初稿成于1918年,10年后才定稿。标题采唐代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之意。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作者通过音乐记述外界现象时,并非采用自然主义态度,而是深深渗透了自己的感情。结构上属于多段体,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简单几笔就描绘出题意幽邃、深远、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接着,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鸣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使音乐更加优美生动,富有情趣。
  刘天华(1895年~1932年)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中途辍学,曾学过铜管、小提琴、钢琴。1914年自学二胡,创作二胡曲《病中吟》。1915年,应聘任江苏省立五中音乐教员。曾在江阴举办暑期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始,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教学之余,随外籍音乐学习小提琴及西洋作曲理论,兼修戏曲音乐。曾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搜集、整理。共作有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二首丝竹合奏曲,代表作有《病中吟》、《月夜》、《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烛影摇红》等二胡曲,并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第一个采用近代记谱法,编辑出版了京戏曲谱《梅兰芳歌曲谱》。吸收小提琴演奏的长处,将二胡从伴奏乐器上升为独奏乐器,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曾筹建国乐改进社,并主编《音乐杂志》。
  (三)欣赏《百鸟朝凤》(唢呐独奏)
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
高晓松怎么了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曲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的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70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同时进一步将鸟叫声集中压缩,有层次的合理安排,并配以新的伴奏曲调,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全曲的段落大致如下。
  1 唢呐在奏出清新、悠扬的乐句之后,随即模仿鸟叫声,伴奏中的笛子与其对答呼应,互相竞奏,使乐曲一开始就展现出百鸟齐鸣的情景。
  2 具有浓郁的地方彩和乡土气息的旋律,优美流畅,使音乐充满着活力。
  3 唢呐自由地模仿各种鸟叫声,伴奏声以舒展的节奏,如歌的旋律与唢呐演奏的旋律在节奏形态和情绪上形成一定的对比。
陈秀丽图片  4 活泼欢快的短小乐句排比出现,音乐富有情趣,好像人们在山林中嬉戏。
  5 这是第二次出现的鸟叫段落,演奏者运用复杂的、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模拟了喧闹的百鸟争鸣之声。
  6 速度转快,音乐热情奔放。当乐队突然停止之后,唢呐出人意料地运用花舌音发出知了的叫声,几乎可以乱真。更有趣的是,有一段模拟知了被捉在手心中发现阵阵挣扎声,最后知了一声长鸣,飞向远处。
ktv经典歌曲  7 音乐进入高潮段落,速度加快,音型短小,反复推进,接着出现唢呐的华彩乐段。
  这样长的一段旋律,演奏者运用一种特殊演奏技巧,即“特殊循环换气法”,一口气吹完的,中间没有停顿。由于一口气吹奏这么长的时间,旋律又是在高音区,渲染了强烈的音乐气氛和显示了高超的演奏技巧。
  8 短小的结尾,这是高潮段落的继续,音乐情绪越加热烈,再次出现百鸟齐鸣,它与引子相呼应。
  (四)歌曲《小鸟小鸟》
  《小鸟小鸟》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久唱不衰的优秀儿童合唱歌曲。歌曲以欢快活泼的节奏,流畅优美的旋律,表现小鸟在春天阳光里,在林间花丛中,在田野山岗上自由飞翔、婉转歌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68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为齐唱部分,旋律采用模进手法,加上典型节奏“”反复运用,使歌曲朗朗上口, 十分亲切,仿佛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图景第二乐段为合唱部分,节奏拉开,旋律上扬,歌词全用“啦”,表现了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欢歌,和小鸟一样飞翔歌唱的欢快心情。
  (五)歌曲《白兰鸽》
  《白兰鸽》是一首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的美国歌曲。歌曲赞美白兰鸽在蓝天里自由飞翔,表达了人们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歌曲为44拍,大调式,
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为前八小节,共四个乐句,每个乐句都以主和弦,1、3、5三个和弱起小节开始,词曲十分口语化,表达了人们对白兰鸽的热爱之情。第二乐段节奏展开,音乐多次重复,抒发了人们对白兰鸽的赞美以及人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六)欣赏《云雀》(排箫独奏)
  《云雀》是一首罗马尼亚民间乐曲,常以称为“奈伊”(nɑi)的罗马尼亚民间管乐器——排箫演奏。传统的奈伊仅有七至八根吹管,后经罗马尼亚著名排箫演奏家法尼卡·鲁卡(1894年~1968年)改进,吹管增至二十根以上,扩大了音域,成为独奏乐器。本曲后被改编为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的独奏曲和器乐合奏曲等。
  乐曲采用A大调,急板,24拍。在节奏活跃的引子之后呈示的主题,首先以小二度导音性质的倚音装饰的长音奏出,随后移高八度,节奏越来越紧凑,生动而逼真地模仿云雀欢快的鸣叫,展现了天青气朗、云雀飞舞的自然图景。
  这一主题反复后,出现具有比较强烈的切分节奏的主题,形成欢快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旋律。
  乐曲发展中插入了云雀各种鸣啭的音调。
  接着,乐曲运用开头两个主题展开,最后,在充满喜悦的欢快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2分钟。
 (七)欣赏《飞驰的鹰》(笛子独奏)
  这是一首赞美秘鲁民族英雄阿塔瓦尔帕的乐曲。后来,印第安作曲家、诗人罗夫莱斯为此曲填上了歌词,成为一首歌曲。
  公元12世纪,印第安部落形成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印加帝国。1533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打败了印加的军队,俘虏了印加帝国的国土——阿塔瓦尔帕。阿塔瓦尔帕宁死不屈,被秘密处死。从此,这块土地沦为殖民地,印加帝国虽然被消灭了,但是阿塔瓦尔帕为抵抗外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鼓舞了千百万印加人民。人们把他比作飞驰、栖息在安第斯山的神鹰,把他看作自己祖国的象征,人们编写了许多歌曲和乐曲来赞美他,《飞驰的鹰》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是秘鲁最有代表性的音乐曲目。
  乐曲为e小调,24 拍,二部曲式结构。A段速度徐缓,带有沉思和怀念的情绪。B段速度
不变,情绪比较激动,蕴藏着一股内在的力量。
  印第安民族称他们的竖笛为“盖那”,是印第安族的传统乐器。伴奏的乐器主要有吉他、木琴和具有拉丁美洲民族特的打击乐器等。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西邻太平洋,面积1 285 216平方千米,人口2 394万。首都利马。是古代印加人的故乡,被誉为“太阳子孙的国度”。
  附谱:
孙佳君三级
    飞驰的鹰
    (笛子独奏)
    缓慢、沉痛地
    D.A.罗夫莱斯编曲
    黄锦炎、谷文娴译配
  (八)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女声独唱)
  《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名《丹顶鹤的故事》。这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叙事歌曲。歌曲描绘的幽幽情境令人遐想、沉思,抒情婉转的音乐向人们诉说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歌曲为44 、24 混和拍子,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为小调式,词曲意蕴深远,前奏音乐配上真切的道白语言紧紧扣住人们的心弦。歌词像一幅秀丽的山水风情画,又似一首清新抒情小诗,表达了对救鹤女孩的深深眷念之情。旋律更是深沉流畅,运用同音反复、级进的手法和口语式的音乐语言确切地表达了歌曲的深沉意境。
  歌曲第二乐段调性发生了变化,音乐从小调转成大调,曲调彩变得明亮、开阔。歌词以拟人的手法、反问的语气谱写了一曲天地之间的悲歌,尤其是结束句高八度假声哼唱,表达了丹顶鹤为女孩伤心哭泣,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性,和谐发展的整体性。
  附谱:
    一个真实的故事
    (女声独唱)
    解承强、陈雷、陈哲词
    解承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