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县出土,64,分上中下三层.
乐府
三分损益律,春秋时期产生的计算乐律的理论,以弦长为计算基础.
鼓吹乐
九部乐
诸宫调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伴奏乐器宋时主要用鼓、拍板和笛,代表人物是孔三传。
成相篇
破阵乐
李维嘉女朋友照片参军戏
礼崩乐坏
变文
踏歌
减字谱
文人音乐
唱赚
散乐
琴乐
何成天新律
荀勖笛律
曲子及其创作方式
弹歌      相传为黄帝时作的古歌,反应狩猎生活的。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八佾      是西周时期礼乐制度下产生的一种乐舞演出的形式,一行一列为一佾, 八佾为88列共64人,是国君才能使用的编制形式。
六代乐舞  简称六舞由最高乐官大司乐亲自掌教。黄帝---云门大卷  ---大咸  ---  ---大夏  ---大濩  ---大武
八音      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乐器科学分类法。分为金、石、土、  革、丝、木、匏、竹。
十二律    《吕氏春秋?音出篇》中记载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出,黄钟、大吕、大簇、夹钟、姑冼(xiǎn)、仲吕、蕤(ruí)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李延年    西汉武帝时期的乐府音乐家,他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把乐府所收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音乐网站排行相和歌    原是对汉代北方各地流行的各种民间歌曲的统称,有徒歌、但歌、 相和歌三种形式,为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清商乐    前身是相和大曲,随着音乐文化的南移,原来的中原旧曲加上 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
百戏      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产生于汉代。只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 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戏等,后于散乐同。
歌舞戏    南北朝末年兴起了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      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碣石调*幽兰>    中国古代琴曲,又名《倚兰》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亦是今天唯一所见的  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由南朝梁代丘明所传。
万宝常  隋代宫廷音乐家,他妙达音律,遍工八音。突出成就是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适应了汉族音乐和西域音乐交流发展的需要,也是古代音阶调式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总结。 
燕乐    中国隋唐至宋代的宫廷中饮宴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  亦称“宴乐”。广义上是指汉族俗乐与外来音乐的总称;狭义上则专指唐十部乐的第一部,即
张文收所作的燕乐。
歌舞大曲  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据有重要地位,也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大曲有散序、中序、破三部分。<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由唐玄宗李隆基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
变文    是唐代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艺术,内容分为讲述佛经故事和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语言主动淳朴,有韵有白,有说有唱。
教坊梨园  是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建立的音乐机构。使宫廷音乐的发展具备了极为优越的条件,客观上促进了唐代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梨园以“丝竹之戏 ”的器乐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任。
唱赚董洁经纪人    曲子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而清唱套曲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
填空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2战国时期的《成相篇》开创了我国(说唱音乐的先河)。作者(荀子)。
3鼓吹乐分为(鼓吹)和(横吹)。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李莞主演的电视剧
4嵇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
5琴曲《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被誉为我国古琴音乐的(活化石)。
6(“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二部伎以(演出形式)为区分标志。
7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又名(“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
8(歌曲)、(舞曲)、(解曲)是隋唐多部乐中的三种音乐体裁。(解曲)是有声无辞的器乐曲,一般速度较快,具有热烈粗犷的特,多属西域音乐风格。(健舞)和(软舞)
是唐代宫廷痛彻心扉歌词9燕乐中两类不同风格的小型乐舞。《绿腰》又名(《六么》)是一种软舞的形式。
10唐代的燕乐半字谱是我国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当时有(管谱)和(弦索谱)两种谱式。
11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南宋时期出现了民间艺人的行会组织
(书会)和(社会)。
12北宋时期,在汴京瓦子勾栏中,民间孔三传创造出一种新的大型说唱音乐形式(诸宫调)。
13宋杂剧的表演结构(艳段)(正杂剧)(散段)。
14 墨子的思想(非乐)道家(大音希声)
简答题
1..中国古代音乐史划分
上古(---221年)以钟磬为代表的先秦乐舞时期
中古(前221---960年)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时期
近古(960---1911)以戏曲为代表的近古世俗音乐时期。
2.从西周到战国800年间音乐发展的文化与成就
,西周形成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周代有专门的采风制度,采集民间歌谣以察民情.器乐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器乐已有约70,有系统化的乐器分类,叫做八音”.器乐合奏相当发展.这时期一些乐器如琴瑟笙箫等发展成独奏乐器.已形成调,调式,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乐理观念.西周时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代表儒家学派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著作<乐记>成文于战国.
3.唐代音乐机构
为了适应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由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不同的系统,乐工人数则有数万人,其分工之精细,规模之宏大,技艺高超,均属历代之最。
a太常寺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b大乐署主管对于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管理制度相当严格.c鼓吹署则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乐,乃是卤薄与军队的官署。D教坊和梨园则是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重要建立的音乐机构。E唐代教坊集中了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F梨园因设于禁苑附近之梨园而得名。是专习法曲专搞器乐的组织,他与教坊的区别在于,教坊专习歌舞,弹家处于从属的地位,均由女性入选;梨园则以“丝竹之乐”的器乐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任。
4隋唐九部乐 隋九  清商伎 西凉伎 龟兹伎 疏勤伎 唐国伎 安国伎 天竺伎 高丽伎 礼毕  唐九 燕乐 清商乐 西凉乐 龟兹乐 疏勤乐 唐国乐 安国乐 天竺乐 高丽乐礼毕
5音乐论著 a《北堂书钞》隋代虞世南编纂,我国最早的类书之一b《乐书要录》岳律学专著,生书于久视元年,武则天召集著作郎元万顷等编纂。对于研究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c《教坊记》唐代音乐著作,作者崔令钦。对于研究唐代的音乐机构和演出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d《羯鼓录》唐代关于羯鼓的专门著作,南卓著。是古代具有乐器专史性质的
一部著作e《乐府杂录》唐代音乐见闻录,段安节著。是研究唐代后期礼乐制度、音乐、舞蹈、戏曲发展轨迹的宝贵资料。
论述题
《乐记》
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乐记》形成中国第一次音乐美学潮流的代表作
关于《》的成书年代及成书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1《》一书为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 2 此书是汉儒采用先秦诸家有关音乐的言论编纂而成
falling原唱内容:1关于音乐的本质 《乐记》中通过对声音乐的精辟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2关于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强调音乐与政治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 3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 主张使用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 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有比较深层的论述,它强调音乐给人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是我国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书集中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他在文章中探讨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感情、创作与演奏问题,通过琴客和东野主人之间的反复辩驳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自律”论美学的最早典范。
内容包括1关于音乐的本质,嵇康认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音乐与人的感情是没有必然联系的,音乐不过是有一定的声音排列组合起来的,用以表现声音的自然和谐,他本身是没有哀乐之情的,哀乐不过是在人的心里,在特定的时候借助声音托显而出2关于音乐的声情问题,嵇康认为人的感情上的哀乐是因为人心中先有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是他表现出来的,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情感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3关于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嵇康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等同于政治,完全忽视音乐的艺术性的观点,是有着进步意义的,并且他所看到的音乐形式美、音乐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理解之间的矛盾也是前人所未论及的。4《》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行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