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虚“调研究述评
蒋业勇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510006)
摘㊀要:‘步虚“一调道教彩浓烈,历史悠久,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富㊂兹从音乐㊁舞蹈㊁歌辞三个方面对‘步虚“调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㊂音乐方面,学界的研究集中于‘步虚“音乐渊源㊁音乐形态嬗变与音乐风格等方面;舞蹈方面,学界的研究涉及‘步虚“舞蹈的舞蹈属性㊁渊源与其内在宗教心理;歌辞方面,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唐代的‘步虚“歌辞研究较多㊂
关键词:步虚㊀步虚舞㊀音乐㊀歌辞
都要好好的 歌词作者简介:蒋业勇(1992 ),男,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㊂
‘步虚“本为道教中的曲调,其起源至少可追朔至东晋末年①,南朝时这一曲调得以在道教内发展传播,到唐代被纳入燕乐系统㊂②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其列入‘杂曲“,录‘步虚“歌辞四十八首㊂③任半塘搜罗
vitas星星
①②
③关于步虚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安帝时期葛巢甫所著‘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见‘道藏“第9册,文物出版社㊁上海书店㊁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第
868页㊂
‘唐会要“ 诸乐 条: 林钟宫,时号道调:‘道曲“‘垂拱乐“‘万国欢“‘九仙“‘步虚“  见(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三,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第395 396页㊂该条罗列了唐代道调14曲,其中有‘步虚“一曲㊂‘册府元龟“载: (天宝十载)四月,帝于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㊂ 见(宋)王钦若‘册府元龟“,明刻初印本,第617 618页㊂两则材料足以证明‘步虚“曲调在唐代得到规范完善,并被纳入燕乐系统㊂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826 831页㊂
研究综述㊀
有何不可歌词整理了‘步虚“所涉部分资料①,但他对‘步虚“的研究多局限于唐代,这种局限放在他‘唐声诗“的论述框架下是无可厚非的,但若要了解‘步虚“的源流和它在历史中的真实面貌,就必然要突破唐代声诗的视野㊂事实上,学界对‘步虚“这一调的音乐㊁舞蹈㊁歌辞各方面的研究都颇有建树,且不局限于唐代㊂
一 ‘步虚“音乐研究
‘步虚“诞生之初,本为道教中道士诵经礼赞的一种吟诵,其音乐性并不明显㊂它由道教韵腔一步步发展,在唐代经过唐玄宗改制,被纳入燕乐系统,成为燕乐曲调中的一种,并在唐代向世俗化转变,被女冠㊁乐伎等不同阶层的人所喜爱和演唱㊂整体来看,学界对‘步虚“音乐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步虚“音乐的起源,二是‘步虚“音乐在历史中的发展嬗变,三是‘步虚“音乐风格研究㊂
冷漠小三
falling skies(一)‘步虚“音乐渊源研究
学界对‘步虚“音乐渊源的研究有两种较为普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步虚“音乐的创制受到了三国时佛教经乐的启发和影响,另一观点则认为‘步虚“的音乐与三国时佛教经乐有共同的渊源㊂这个渊源有的学者认为是汉魏时期的清乐②,有的学者则认为是文献中记载的曹植在鱼山听闻到的诵经声㊂从历史的眼光看,‘步虚“的音乐必然是受多种影响㊁多层启发的产物,其渊源呈现出模糊性,也是合乎情理的㊂
王小盾结合三国时佛教呗赞转读③之法传入中土的事实,得出了一个关于‘步虚“音乐起源的整合性结论,他认为 三国孙吴之时,佛教呗赞转读之法传入中土㊂在这一历史事件的启发下,神仙道教也创制了用于内修的‘步虚“歌咏 ㊂④陶然㊁周密合著的‘唐宋步虚韵的词学观照“一
782
①②③
④任半塘:‘唐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第250 256页㊂
清乐是相和歌㊁鼓吹曲㊁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的总称,是汉魏以来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㊂王小盾指出,佛教梵呗分为两类,用于佛经散文部分的唱诵称 转读 ,用于佛经偈颂部分的歌唱称 呗赞 ㊂参见‘道佛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
74页㊂
我秀故我在王小盾:‘道教 步虚舞⓪  兼论道教歌舞和巫舞在宗教功能上的联系与区别“,‘道佛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74页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