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歌中蕴涵的艺术魅力
作者:刘栩含
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11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所在,包括民歌的起源与时代特征、民歌的多样内容、民歌的功能作用、民歌的艺术特点等。
        [关键词]民歌 艺术魅力 起源 功用 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66-01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中国作为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音乐国度,为民歌的发展提供了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多样的格调风情。当我们欣赏各地民歌的时候,沁人心脾的是大气中不失柔美、磅礴中绽放神奇的艺术魅力,曲中流露的是或粗犷豪迈、或吴侬软语、或巫楚奇幻、或喜乐哀怨……广阔天地中蕴涵的种种自然风光和乡土风味以及人们的真情实感都融入民歌之中,使人不觉心醉神迷、融入其中。细细品鉴民歌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
        一、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我国的民歌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民歌的产生是人们集体劳动与生产生活的需要。最初的民歌形式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号子,而且歌与舞是结合在一起的,并与巫等宗教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夏商周时期,随着奴隶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出现了民间民歌和宫廷雅乐两种截然对立的民歌体系。
        到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民间民歌对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进行了揭露与批判。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和《楚辞》开创了民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先河;汉朝出现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南北朝时期,多民族音乐文化交流融合,出现了《本兰从军》等故事歌流传至今;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断巩固,民歌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歌”“清戏的不同历史阶段,涌现出大量不朽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作品。
        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的洗礼,涌现出大量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优秀民歌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民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特别是在当代社会,出现了大量在表现内容、创作方式、演唱方法、表演形式等都有创新的新民歌,如《彩云之南》等在众中广泛流传。同时,在宋祖英等歌唱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民歌表演出现在悉尼歌剧院和维也纳金大厅等国际舞台,标志着中国民歌走出国门,在世界音乐强林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
        江南style的歌词二、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各具特
        从体裁来看,民歌可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等六类。从形式来看,民歌的种类繁多。汉族民歌不但有民谣、儿歌、山歌和劳动号子,还有信天游”“爬山歌神仙哥哥”以及四季歌”“五更调等特样式。而少数民族民歌则包括藏族的”“,壮族的every praise,回族的花儿等,各具独特的形式。
        三、社会功用突出,贯穿生活各个层面
        第一,教育与传承功用。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如瑶族的《盘王歌》等,记载了人类
起源、英雄史诗、民族的发展、生产生活等内容。
        第二,人生礼仪功用。在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四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民间歌曲常伴随礼仪活动。
        第三,祭祀与驱邪功用。一些民族常在祭祖、祭祀、驱邪仪式中演唱特定民歌。
        第四,交际功用。包括恋爱、交流、迎送和对歌等,常在传统节日或日常生活中歌唱。
        第五,表达人民的心声。歌以咏志,许多传统民歌表达了人民对旧社会不合理制度的反抗。
        四、紧贴百姓生活,文化艺术气息浓郁
        首先,民歌具有鲜明的诗歌性、文学性和抒情性。民歌歌词属于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平仄不严。民歌的作者多用文学修辞手法,如在歌曲《望月》中用月亮抚慰着我的心,我的泪水浸湿了月光等歌词,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突出了爱情主题。
民歌还十分善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往往只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就可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其次,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在内容、音调、曲式结构、演唱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各具特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如苗歌朴实浑厚、藏歌靓丽淳美、蒙歌雄壮悠扬等。而汉族民歌,则是北方以豪放见长,南方以婉约取胜。
初瑞雪        最新娱乐新闻八卦再次,民歌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传统民歌主要依靠于人民众口耳相传,不借助记谱法或其他方式。在世代相传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歌唱者,常对现有民歌进行即兴编词,体现出民歌创作和歌唱中的即兴性。集体性表现在很多民歌并非产生于一时、创作于一人,但经过人们的不断加工流传至今。变异性体现在,民歌的曲调和旋律在长期流传中不断得到加工,因此出现了一首民歌有许多变体的现象。
        中国民歌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创新、传播和发展,已成为中国民间音乐丰富和发展的源泉,对于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上、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