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草原风光,体验蒙古族风情——游览内蒙古有感
每次听大草原的歌曲,歌曲中描绘的一望无际,无边寥廓的草天一的意境常常浮现在脑海中: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清清的湖水、洁白的羊……引发无边遐想,特想去大草原看看、走走。2022年7月中旬有机会参加内蒙古六日游,走海拉尔——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满洲里路线,终于实现亲近大草原的愿望。
第一天莫日格勒、室韦
莫日格勒,蒙古语弯弯曲曲的意思,是一条河流,离海拉尔市区半小时车程。景点依河而建,展现了草原的原生态自然风光,类似于内地的农家乐,下马酒、敖包、骑马、射箭是其主要娱乐项目。下马酒,是蒙古人欢迎客人、为客人洗尘的意思,据说是一种尊贵的迎宾礼节,和成吉思汗有密切关系。主人敬酒时,客人双手接住,然后用右手无名指蘸三下酒,弹向天空、大地和自己额头,再一饮而尽。如客人不胜酒力,不能一点不喝,而要轻轻抿一口,以示尊敬主人。喝了下马酒,来到敖包前。敖包,蒙古语“ 堆子”,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
fort minor
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围着敖包拜祭3圈,祈求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接着骑马。自小没骑过马,只在电视电影里看过,感觉骑在马背上很拉风,现在轮到自己骑马,开始有点紧张,走了一段放松下来。说是骑马,其实是在马师的牵引下而不是自己独立骑的。射箭在其他景区玩过,就此跳过。进入蒙古包,里面摆满餐桌,没有想象中蒙古包的韵味,看了几分钟便出来。午饭时间忒想品尝一下蒙古特口味,可坐下等了1个多小时,无人理睬我们,导游也不管我们,便退餐坐车离开,直接驶往下一站室韦。中巴车在草原上行驶,沿途绿油油的草地、黄灿灿的油菜花和蓝蓝的天空连续不断地印入眼帘,将刚才在蒙古包的不快一扫而去,心情顿时开怀起来。遇到好景,大家下车拍照留念。经过2个半小时车程,到达室韦。室韦又叫吉拉林,蒙古语意为“林中人”,位于内蒙古的北端,它依山傍水,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罗奇仅一河之隔。2001年4月成立俄罗斯族民族乡,这里居住着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室韦在2005年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据说入选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另一个是这里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在这里我们体验当地特民俗:住木刻楞小木屋,品尝烤全羊,参与篝火晚会,欣赏俄罗斯歌舞表演,坐游艇领阅额尔古纳河两岸中俄两国风光,参观室韦口岸和中俄友谊大桥。
第二天大兴安岭
在室韦吃罢早餐,驱车赶往莫尔道嘎。莫尔道嘎曾是成吉思汗上马出征的宝地,“莫尔道嘎”在蒙古语里便是“骏马出征”的意思。莫尔道嘎地处大兴安岭腹地,是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的一个小镇。这里有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为93.3%。公园的宣传口号是“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一进公园大门,有一座狭窄的不怎起眼木桥,但它是电影《夜宴》的取景地,影片播出后,这桥便名声大噪,游客到处争相拍照留念。徜徉在森林公园里,呼吸着每立方米富含18000个氧离子的新鲜空气,显得心旷神怡,顿时驱跑舟车劳顿的辛苦。随处可见的白桦树、落叶松交错生长,形成一道独到景观。据说落叶松易患松毛虫病,危及生命健康,而白桦树树皮分泌的一种气味能将松毛虫杀死,保障落叶松茁壮成长。来到红豆坡,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相思》诗里所描绘的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在塞北大兴安岭,以清松为盖、杜香为伴、红豆可食的生态现象,作为南国红豆故事的续篇,也引发出一段“北国红豆也相思”的感人传说。步入红豆坡内,满目苍翠,清香扑鼻,采一把红豆酸甜可口;撸几片杜香叶,用手搓一搓,胜过喷酒香水。继续前行,来到鹿道。鹿道上下各有一株距今300年以上的高大樟子松,树干粗大奇特,遥相呼应。坡下的树上长有状如钱币的巨大圆形松包,被称作“摇钱树”;坡上的树先被雷击而枯,后又
因雷击而活,且生长得特别茂盛,被称作“大寿松”。当地山民有这样的习俗,对着山峰摆上祭品,摸一摸摇钱树,拜一拜大寿树,会人财两旺。在此我重温山民旧俗,祈祷自身吉祥如意。来到一目九岭,它地处山巅之上。登观景台极目远眺,大兴安岭的深邃与辽阔尽收眼底。在此观山,但见山连山,岭连岭;山外有山,岭外有岭。屈指数去,九重山横亘排出,一览无余,“一目九龄”因此而得名,有眼力的人才能看出九岭,与漓江兴坪的九马画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午饭在镇上吃,品尝大兴安岭的蓝莓、蘑菇、木耳等土产品。
陈静仪
第三天根河市敖鲁古雅使鹿部博物馆
根河,是蒙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根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的北部,是内蒙古最北部的旗市之一,地处大兴安岭腹地,经济以林业为主。根河市辖管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建成于2003年8月,全乡面积36万平方米,只有不到500人,是内蒙古最北的一个乡,是一个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民族乡,也是鄂温克族最远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敖乡虽然人数较少,却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驯鹿文化(又称狩猎文化、桦树皮文化)。“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自称,即“住在大山中的人们”之意,其中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因定居大兴安岭北部“敖鲁古雅河畔”而得名,史称“使鹿鄂温
克人”。“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多少年来,无论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无论山下的房子多么好,鄂温克猎民依然魂牵梦绕大森林。新中国建立后,绝大多数鄂温克人已渐渐脱离狩猎业生产,也离开“撮罗子”(“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是鄂温克等东北狩猎游牧和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迁居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屋。这里是森林与草原的界线,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在这里交汇,一边是草原、河流,一边是森林、山岗,空气新鲜,野味十足。敖鲁古雅乡建成后,国家给敖乡人建立了定居地,但驯鹿只能生活在森林里,所以除了在定居点的部分村民,密林中还散布着五个驯鹿站,最远的在150公里。2008年“鄂温克族驯鹿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鄂温克族萨满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大型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舞蹈《神鹿的爱》和大型民族歌舞《呼伦贝尔大草原》在全国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同行的领队喜欢吃,对这些文化不感兴趣,故我没有看到这些精彩演出,很是遗憾,期待以后有机会再看吧。博物馆的6个展厅里,重现了使鹿部落在撮罗子里的生活情景,狩猎器具、民族皮毛服饰、鹿角饰品向游客们讲述了这个“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在林区里别具特的游猎文化。放映厅通过视频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更加直观地展示了敖鲁古雅鄂温克部落的狩猎、桦树皮、萨满教、驯鹿及北极圈文化。
第四天额尔古纳湿地
离开根河,前往额尔古纳湿地。额尔古纳是蒙古语“捧呈、递献”之意。额尔古纳湿地距离市区3仅公里,景区内有一座山岗,顶端设有专门的观景平台,平台上游人如织。放眼望去,绿水交错,水绕着绿,绿绕着水。静静地观察,仿佛是地球在呼吸。这是我见到过的最为壮观的湿地,也被称为亚洲最美丽的湿地。据介绍,湿地位于大兴安岭西北侧、额尔古纳河的东岸,总面积为12.6万公顷,属于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的滩涂地,是中国目前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较大的湿地,也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其中湿地保护区有着388种野生植物和268种各种野生动物。我是江西人,以前只见过鄱阳湖湿地,那湖天一、白鹭齐飞的壮丽景让我惊诧不已,立刻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这次见到面积如此之大的草原湿地,再一次让我感到惊奇:站在观景台上,我深深地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感觉这是草原的气味,也是异国的气味,更是湿地散发的水草气味。沿着观景台下坡栈道向湿地更近处走去,这个坡地长满树木,每走一处都是绝好的观景处,这时才感到远近高处各不同的道理,站在高处感觉是壮观,低处是迷人,每走一步是移步换景。走完栈道,坐在山头之上,再一次欣赏这片美丽的湿地,重新感觉湿地就像一幅油画,浓墨重彩是那么充满和谐。
额尔古纳湿地真的很美啊!我想,人类与自然本应该和谐相处的,如果不和谐可能是人的不和谐,就像我坐在山岗看对方,俄国那边静悄悄,我们与邻国也和谐相处,如果双方有矛盾,这片美丽的景也就不和谐。
第五天满洲里
袁惟仁弹吉他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满洲里市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市总人口26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其实满洲里就是一个边陲小城,由六道东西走向的街组成,中间由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苏路贯穿,规划整齐,错落有致,丝毫不比宁波、大连、青岛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差,尤其是满洲里的夜景在斑驳陆离的灯光映衬下,显得更加迷人,可以用惊艳形容它的妩媚。小小的城市,蓝蓝的天空,让人说不出的舒坦与恬然。没有污染,没有拥挤的交通,没有快不疾走的上班族,只有那蓝天白云,热情的
本地人与熙熙攘攘的游客。中苏路是条步行路,路面宽阔,两旁不满清一的外贸商店,每个店名都用中、俄、蒙三种文字标识,顾客多是俄国人。每个本地人都会俄语,他们与俄罗斯人做生意,没任何语言障碍。满洲里旅游突出异域特,国门、套娃及俄罗斯歌舞表演是最能吸引游客的地方。满洲里国门是全国绝无仅有的一处4A级景区。满洲里的国门,作为一个通商口岸的标志,对面是俄罗斯的牌坊,至今已形成五代:第一代是清代国门,由双头鹰和木桩构成;第二个是民国或建国初期;第三代是具有时代特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四代国门有点像人民大会堂的轮廓,第五代国门建于2006年,上下四层,横跨中俄铁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站在顶层向北远眺,俄罗斯风光尽收眼底。和平之门广场就在国门的东边,高高的不锈钢建筑,后面是关于中国对外通商的历史;国门西边是红秘密国际交通线遗址,当年中国接受苏联援助和赴苏联访问都走这条线路,访苏乘坐的小火车永久地停放在国门入口处。街道两旁都是哥特式建筑,俄罗斯餐馆随处可见,如果不是偶尔看到几个中文,还真以为置身于俄罗斯呢。
第六日海拉尔
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草原明珠”之称。海拉尔在蒙语中是“野
美丽草原我的家简谱韭菜地”之意,因沿海拉尔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得名。周边地区景致极佳,以草原、湖泊、冰雪风光为主要的旅游景观。靠近海拉尔,闻到草原的清香,感受草原的热情;尽享草原肉食的美味,畅游草原得欢乐。海拉尔,这真正是四壁为草原的城市,城里光景繁华,与许多城市相似;城外风光雅静,草儿、羊、牛慢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为这里赋予不同的景致。多次进出海拉尔城区,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经过的桥。海拉尔城区内桥多,主要是因为城区内有两条河蜿蜒而过。北方城市中有河入城过、有桥多的地方相对较少,河入城过、过河桥多,便成了海拉尔的特点之一。经过海拉尔的两条河分别是海拉尔河和伊敏河,都是发源于大兴安岭,一为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一为大兴安岭蘑菇山。伊敏河穿过海拉尔市于海拉尔北山下汇入海拉尔河。而过河桥有贝尔桥、中央桥、呼伦桥、伊敏桥、海拉尔桥、哈萨尔桥等,各有特点独具风光。尤其哈萨尔桥,其桥塔马头琴造型,傲然矗立,60根银斜拉索似弦,如乐音辐射而出。每个桥都各有风光,而最美在夜景,灯亮、人往、车过,远观、近视,岂不是美景?成吉思汗广场以千年伟人成吉思汗名称命名,是目前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大的广场,也是海拉尔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广场总占地面积25.5公顷,共有7个功能区,即历史文化区、儿童活动区、喷泉广场区、水上活动区等。2007年成吉思汗广场经过二期工程建设,新建有“海东青”主题雕塑、火撑子、查
伪娘马里山干苏鲁定、成吉思汗的战将雕、成吉思汗箴言碑林、成吉思汗迎亲铜雕、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浮雕、巴彦额尔敦敖包等景观,充分再现成吉思汗光辉荣耀的一生,展示草原之都海拉尔的蒙元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