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船歌》《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带有浓郁的赫哲族民歌风格的歌曲。歌曲为引子、主体部分和尾声三个部分组成。歌曲的主题部分为“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引子和尾声都采用了极具赫哲族民歌风格的衬腔“阿郎赫赫尼娜”,其实是赫哲族的一种民间小调,多是人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主要唱词部分是歌曲的主体部分,曲调中有大量的变化再现音调,丰富了歌曲的调式彩,使歌曲富于表现力。歌曲深受欢迎,广为传唱。不仅有独唱,还被改变为混声合唱形式。
二、《我的家乡多美好》是一首赫哲族民歌,其曲调源自赫哲族传统民歌《嫁令阔》的音调,歌曲表现的是赫哲族人民劳动生活的场景,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勤劳好客的民族风尚。歌曲为2/4拍,徵调式,单乐段结构。曲调构成形式与音乐基调均带有汉族音乐的音调要素。
课时目标:
一、学唱、欣赏《乌苏里船歌》,感受曲调流畅、婉转、抒情的情绪特点,能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及声音表现赫哲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聆听《我的家乡多美好》,并通过《乌苏里船歌》曲调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布列瑟农中文歌词
教学过程:
一、《乌苏里船歌》
赫子铭何洁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黑龙江地区的一首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接下来通过聆听,思考两个问题:歌曲一共可以分为几段?歌曲演唱了哪些内容?
学生聆听总结:歌曲一共有三段,开始和结尾处有很多衬词,歌词中唱到:乌苏里江、赫哲人、白桦林、红杜鹃等。
师:这首歌描写了赫哲族人民捕鱼劳动的生活场景。那么同学们了解赫哲族吗?
一个人跳舞 张惠妹
学生介绍已知内容,教师总结:赫哲族师中国北方现在唯一的渔猎民族。自古以来,这里就师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这里的富庶。赫哲族人的生活离不开水,离不开鱼,他们不仅喜欢吃鱼,还能用鱼皮制作精美的画和服饰。(出示图片)
师:赫哲族的音乐文化也十分丰富,赫哲族的民歌有十多种,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
one of kind
喜歌、悲歌、渔歌、猎歌、摇篮歌等。赫哲族古代流传下来的乐器有“空木含给”和“口弦琴”(播放口弦琴演奏的视频,学生自由发言)
2.欣赏“引子”部分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听这首歌的“引子”部分,请大家认真聆听,关注这样三个问题:特殊衬词、力度变化、伴奏乐器。
学生聆听,师生总结:“赫尼娜”是赫哲族的一种民间小调,多是人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演唱力度的明显变化,是在模仿“回声”的效果,给人们辽阔、深远之感。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模拟渔民在湖里捕鱼的场景,共同创设回声效果。
师生共同模拟创设出回声效果,为引导学生准确模仿,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前后声音的高低。师:同学们,引子部分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结合歌曲想一想,给人怎样的感受?
茅原実里
学生讨论:引子部分的主奏乐器是竹笛,竹笛高亢、嘹亮的音特点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辽阔秀美的乌苏里江面。
3.欣赏“尾声”部分
师:现在,我们听到的是这首作品的尾声部分,请谈谈你的感受。
生:“尾声”演唱部分是“引子”的重复,似乎令人想起满载着收获的渔民伴着夕阳西下的规程,这里的回声又好似渔民互相告知回家。
4.歌唱家简介
师:如此几句特点的衬腔演唱,就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郭颂老师。他生于1931年,代表作有《丢戒指》、《乌苏里船歌》等,其中《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声乐教材,成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5.歌曲学唱
(1)单独聆听歌曲主体部分,选4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画出4个乐句的旋律线,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主体部分的旋律呈“波浪状”进行。
(2)学生随教师慢速视唱曲谱,用手指划旋律线,强调易错点。
(3)对曲谱中的装饰音进行复习讲解。
(4)打拍子视唱曲谱,尽量恢复原速,注意纠错。
(5)加歌词演唱歌曲主体部分,注意音准。
(6)随伴奏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表现力和准确度。
(7)完整表现歌曲,首尾衬词跟唱或聆听,主体部分进行歌曲演唱。
二、欣赏《我的家乡多美好》
1.过渡语:从刚才《乌苏里船歌》的曲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首歌曲是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的,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民间曲调呢?我们来听一听赫哲族的另外一首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
2.对比感受
师:通过聆听《我的家乡多美好》,歌词中都唱到了什么?
生:獐狍、野鹿、鱼儿、三花五罗、赫哲人等。
师:那这首歌曲和刚才的《乌苏里船歌》,两首歌曲的音调有什么联系?
最后晚餐
学生讨论并总结:《我的家乡多美好》是女声独唱,《乌苏里船歌》是男声独唱;两首歌都尝到了赫哲族人到江中撒网捕鱼,两首歌曲的音调极为相似。
师生共同将《乌苏里船歌》主体部分的旋律和《我的家乡多美好》的旋律逐句对比演唱。师:《乌苏
里船歌》就是根据《我的家乡多美好》为原型创作改编的,歌曲的音调都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创作、演唱的,是人民众智慧的结晶。歌词的内容同样源于生活、紧贴生活。可见,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
三、结束语
出示松花江夜景图片。
师:这是老师的家乡——松花江畔,通过今天这节课,相信同学们对松花江畔流淌的赫哲族民歌有了一定的了解,欢迎大家到松花江边看一看、听一听,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关注和了解中国民歌、了解东北民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