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电位、⾃然伽马测井基本原理
⾃然电位测井⽅法原理
在早期的电阻率测井中发现:在供电电极不供电时,测量电
极M在井内移动,仍可在井内测量到有关电位的变化。这个电位
是⾃然产⽣的,故称为⾃然电位。使⽤图1所⽰电路,沿井提升
M电极,地⾯仪器即可同时测出⼀条⾃然电位变化曲线
⾃然电位曲线变化与岩性有密切关系,能以明显的异常显⽰
出渗透性地层,这对于确定砂岩储集层具有重要意义。⾃然电位
测井⽅法简单,实⽤价值⾼,是划分岩性和研究储集层性质的基
本⽅法之⼀。
图 1⾃然电位测井原理
⼀、井内⾃然电位产⽣的原因
井内⾃然电位产⽣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对于油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地层⽔的含盐量(矿化度)与泥浆的含盐量不同,地层压⼒和泥浆柱压⼒不同,在井壁附近产⽣了⾃然电动势,形成了⾃然电场。
1.扩散电动势(Ed)的产⽣
如图2所⽰,在⼀个玻璃容器中,⽤⼀个渗透性的半透膜将
其分隔开,两边分别装上浓度为Cl和C2(C1>C2)的NaCl溶液,
并且在两边分别放⼈⼀只电极,此时表头指针发⽣偏转。此现象
可解释为:两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接触时,存在着使浓度达
到平衡的⾃然趋势,即⾼浓度溶液中的离⼦受渗透压的作⽤要穿
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去,这⼀现象称为离⼦扩散。
在扩散过程中,由于Cl-的迁移率⼤于Na+的迁移率,扩散
结果使低浓度溶液中的Cl-相对增多,形成负电荷聚集,⾼浓度溶
图2扩散电动势产⽣⽰意图液中Na+相对增多,形成正电荷聚集。这就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
液间产⽣了电动势,所以可测到电位差。离⼦在继续扩散,⾼浓度溶液中的Cl-,由于受⾼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吸引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荷的排斥,其迁移速度减慢;⽽⾼浓度溶液中的Na+,由于受⾼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排斥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荷的吸引,其迁移速度加快,这使得电荷聚集速度减慢。
当接触⾯附近的电荷聚集使正、负离⼦的迁移速度相等时,电荷聚集就停⽌了,但离⼦还在继续扩散,溶液达到了动平衡,此时电动势将保持⼀定值:这个电动势是由离⼦扩散作⽤产⽣的,故称为扩散电位(Ed),也称扩散电动势,可⽤下式表⽰:
EE dd=KK dd lg cc1cc2
式中EE dd为扩散电位系数,mv;cc1,cc2为溶液盐类的浓度,g/L。
与上述实验现象⼀样,井内⾃然电位的产⽣也是两种不同浓度
的溶液相接触的产物。在纯砂岩井段所测量的⾃然电位即是扩散电
动势造成的,这是由于浓度为Cw的地层⽔和浓度为Cmf的泥浆滤
汪涵 肝硬化
液在井壁附近接触产⽣扩散现象的结果。通常,Cw>Cmf,所以⼀般
扩散结果是地层⽔内富集正电荷,泥浆滤液中富集负电荷,如图3
所⽰,有
EE dd=KK dd lg cc ww cc mmmm图3井内⾃然电位分布⽰意图
或EE dd=KK dd lg RR mmmm RR ww
2.扩散吸附电动势(Eda)
如图4所⽰,将两种不同浓度(C1>C2)的NaCl溶液⽤
泥岩隔膜分开。实验结果表明:浓度⼤的⼀⽅富集了负电
荷,浓度⼩的⼀⽅富集了正电荷。其原因可以解释为:泥
岩的孔隙道极⼩,泥质颗粒对Cl-有选择性吸附作⽤,Cl-
都被束缚在泥质颗粒表⾯,不能⾃由移动,使得Cl-的迁
移速度为零,在扩散过程中,只有Na+可向低浓度⼀⽅移
动。因此,在泥岩井壁上只发⽣Na+的扩散,这时形成的
电动势称为扩散吸附电动势(Eda)。因为泥岩选择性地让
正离⼦通过,其作⽤有如化学中的半透膜,所以扩散吸附图4扩散吸附电动势⽰意图电位也称薄膜电位,其表达式为
EE dddd=KK dddd lg cc1cc2
式中KK dddd为扩散吸附电位系数。
在砂泥岩剖⾯的井内,在泥岩井壁附近,由于泥浆滤液浓度与地层⽔的浓度不同(Cw>Cmf)⽽产⽣的扩散吸附电动势为
EE dddd=KK dddd lg RR mmmm RR ww
3、过滤电动势(动电电动势)
在压⼒差的作⽤下,当溶液通过⽑细⾎管时,由于⽑细⾎管壁吸附溶液中负离⼦,使溶液正离⼦相对增多,并且同溶液⼀起向压⼒低的⼀端移动,因此在⽑细管两端富集了不同符号的离⼦,压⼒低的⼀端带正电,压⼒⾼的⼀端带负电,从⽽产⽣了电位差,如图5所⽰:在岩层中有很多很细的连通孔隙,相当于上述的⽑细管。当泥浆柱压⼒⼤于地层压⼒时,
由于岩层中的⽑细管孔道壁和泥饼中的泥
质颗粒要吸附泥浆滤液中的负离⼦,⽽正
离⼦随着泥浆滤液向地层中移动,这
样在井壁附近聚集了⼤量负离⼦,在岩层
罗熙杰
内部有⼤量正离⼦,这种电位称为过滤电
动势。
图 5过滤电动势形成⽰意图
⼆、⾃然电位测井曲线
在钻穿地层的过程中,地层与泥浆相接触,产⽣了扩散吸附作⽤,在泥浆与地层接触⾯上产⽣了⾃然电位。
1.井内⾃然电场的分布
设砂岩、泥岩的地层⽔矿化度分别为C2,C1,泥浆滤液的矿化度为Cmf,且有Cl≥C2>Cmf。在砂岩和泥浆接触⾯上,由于扩散作⽤,产⽣的扩散电动势为
EE dd=KK dd lg cc2cc mmmm
在泥岩和泥浆接触⾯上,由于扩散吸附作⽤,产⽣的扩散吸附电动势为
EE dddd1=KK dddd lg cc1mmmm
在砂岩和泥岩接触⾯上,由于扩散吸附作⽤,产⽣的扩散吸附电动势为
EE dddd2=KK dddd lg cc1cc2
在井与砂岩、泥岩接触⾯上,⾃然电流回路中的总⾃然电动势EE ss即
EE ss=EE dd+EE dddd1?EE dddd2
=klg cc2mmmm
式中 K=Kd+Kda,称为⾃然电位系数。可以写成:
EE ss=?klg RR mmmm ww=SSSSSS
通常把E。写作S5P,称为静⾃然电位。实际测井时以泥岩作⾃然电位曲线的基线(即零线),当Cw>Cmf时,砂岩的⾃然电位异常为负值,因此上式右端取负号。把井中巨厚的纯砂岩井段的⾃然电位幅度近似认为是SSP。静⾃然电位的变化范围在含淡⽔岩层的+50mV到含⾼矿化度盐⽔岩层的-200mV之间。
2.⾃然电位曲线特点
图6是⼀组含⽔纯砂岩的⾃然电位理论曲线,横坐标是⾃然电位与静⾃然电位之⽐ΔUsp/SSP,纵坐标为地层厚度h,曲线号码为层厚与井径之⽐h/d。当上、下围岩很厚且岩性相同时,从曲线上可以看到下列特点:曲线关于地层中点对称,地层中
点处异常值最⼤;地层越厚,ΔUsp越接近SSP,地层厚度变⼩,△Usp下降,且曲线顶部变尖,底部变宽,△Usp≤SSP;当h>4d时,△Usp的半幅点对应地层的界⾯,因此较厚地层可⽤半幅点法确定地层界⾯,地层变薄时,不能⽤半幅点法分层。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特点基本相同,由于测井时受多⽅⾯因素的影响,实测曲线不如理论曲线规则(图7)。使⽤⾃然电位曲线时应注意:⾃然电位曲线没有绝对零点,是以泥岩井段的⾃然电位曲线幅度作基线;⾃然电位曲线幅度△Usp的读数是基线到曲线极⼤值之间的宽度所代表的毫伏数。
欢欢喜喜中国年
在砂泥岩剖⾯中,以泥岩作为基线,Cw>Cmf时,砂岩层段出现⾃然电位负异常;Cw
⾃然伽马测井⽅法原理
⼀、⾃然伽马测井
把仪器放到井下,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的⽅法叫⾃然伽马测井(GR)。这种⽅法已有很长的历史,GR与SP相配合能很好地划分岩性和确定渗透性地层,GR的另⼀优点是可在套管井中测量。
1、岩⽯的放射性
岩⽯的放射性,主要是由于含有铀(U)、钍(Th)、钾(K)等放射性元素,所以岩⽯的放射性强度决定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般条件下,岩⽯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很少,按放射性的强弱沉积岩可分为以下⼏类:
(1)⾃然伽马放射性⾼:放射性软泥、红⾊粘⼟、海绿⽯砂岩、独居⽯等岩⽯。
(2)⾃然伽马放射性中:浅海相和陆上沉积的泥质岩⽯,如泥质砂岩,泥质⽯灰
岩,泥灰岩等。
(3)⾃然伽马放射性低:砂岩、⽯灰岩、⽯膏、岩盐、煤和沥青等
2、⾃然伽马测井测量原理
测量原理如图,测量装置由井下仪器和地⾯仪器组成。下井仪器有探测器(闪烁计数管)、放⼤器和⾼压电源等⼏部分。⾃然伽马射线由岩层穿过泥浆、仪器外壳进⼊探测器,探测器将γ射线转化为电脉冲信号,经放⼤器把电脉冲放⼤后由电缆送到地⾯仪器。
早期的⾃然伽马曲线采⽤计数率(脉冲/分钟)单位,曲线⽤r J表⽰,现今的⾃然伽马测井都采⽤标准刻度单位API,曲线⽤GR表⽰。定义⾼放射性地层与低放射性地层读数之差为200API单位,作为标准刻度单位。
张靓颖海豚音歌曲3、⾃然伽马测井曲线
把⾃然伽马测井仪下到井中,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称为⾃然伽马曲线(GR)。
(1)曲线特点。根据理论计算⾃然伽马测井理论曲线如图。其特点为:
a、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在地层中点处有极⼤值或极⼩值,反映该层放射性⼤⼩。
b、当地层厚度h⼩于三倍的钻头直径d0 (h<3d0)时,极⼤值随h↗⽽↗(极⼩值随h↗⽽↘)。当h≥3d0时,极⼤值(或极⼩值)为⼀常数,与地层厚度⽆关,与岩⽯的⾃然放射性强度成正⽐。
c、h≥3d0时,由曲线的半幅点确定的底厚度等于地层的真实厚度,当h<3d0时,由半幅点确定的地层厚度⼤于地层的真实厚度,⽽且越薄,⼤得越多。
理论曲线是在测速为零、点状计数管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但实际测井中,计数管不是点状的,测速也不为零,所以实测曲线和理论曲线是有些差异的,但基本形状仍然相似。
(2)⾃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
a、层厚的影响。地层变薄会使泥岩层的⾃然伽马测井曲线值下降,砂岩层的⾃然伽马测井曲线值上升,并且地层越薄,这种下降和上升就越多。因此对h<3d0的地层,应⽤曲线时,应考虑层厚的影响。
b、井参数的影响。井径的扩⼤意味着下套管井⽔泥环增厚和裸眼井泥浆层增厚。若⽔泥环和泥浆不含放射性元素,则⽔泥环和泥浆层增厚会使GR值降低,
但由于泥浆有⼀些放射性,所以泥浆的影响很⼩。套管的钢铁对γ射线的吸收能⼒很强,所以下了套管的井,GR 值会有所下降。
c 、放射性涨落的影响。
在放射性源强度和测量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对放射性的强度进⾏重复多次测量,每次记录的数值是不相同的,⽽总是在某⼀数值附近上下变化,这种现象叫放射性涨落。它和测量条件⽆关,是微观世界的⼀种客观现象,且有⼀定的规律性。这种现象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各个原⼦核的衰变彼此是独⽴的,衰变的次序是偶然的等原因造成的。
由于放射性涨落的存在,使得GR 曲线不像电测井光滑。放射性测井曲线上读数的变化,⼀是由地层
性质变化引起的,另⼀⽅⾯是由放射性涨落引起的,要对放射性测井曲线进⾏正确地质解释,必须正确区分这两种原因造成的曲线变化。
d 、测速的影响。测井时的仪器上提速度是对GR 曲线产⽣影响。测速越⼤,GR 关于地层越不对称。(⼀般是τ?V 的影
响,τ为积分电路时间常数)(3)⾃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应⽤
①划分岩性。主要根据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变化引起GR 曲线幅度变化来区分不同的岩性。
I、砂、泥岩剖⾯
砂岩(GR 值低)→↑
sh V 泥岩(GR 值) II 、碳酸盐剖⾯
⽩云岩、⽯灰岩(GR 值低)→↑
sh V 泥岩(GR 值) III 、膏岩剖⾯
岩盐、⽯膏(GR 值低)→↑
sh V 泥岩(GR 值)②进⾏地层对⽐
GR 曲线与地层中所含流体性质⽆关,其幅度主要决定于地层中的放射性物质,通常对于不同岩性其幅度较为稳定,另外,对⽐的标准层也易选取,通常选⽤厚度泥岩作标准层,进⾏油⽥范围或区域范围内的地层对⽐
③估算地层中泥质含量
⾸先⽤⾃然伽马相对幅度的变化计算出泥质含量指数I GR :
min
max min GR GR GR GR I GR ??=⽬的 GR :
⽬的层⾃然伽马幅度;max GR 、min GR 为纯泥岩、纯砂岩的⾃然伽马幅度。通常I GR 的变化范围为0~1,⽤下式将I GR 转化成泥质含量Vsh :
1212??=?G I G sh GR V G :希尔奇指数,可根据实验室取芯分析资料确定。
⼆、⾃然伽马能谱测井
男人帮姚笛
⾃然伽马测井只能测量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总含量,⽆法分辨地层中含有什么样的放射性元素,为此研制了⾃然伽马能谱测井,即测量不同放射性元素放射出不同能量的γ射线,从⽽确定地层中含有何种放射性元素。
张学友有什么歌好听
根据实验室对铀、钍、钾放射的γ射线能量的测定,发现铀、钍、钾放射的γ射线谱都存在各⾃易鉴别的特征谱峰。⾃然伽马能谱测井的探测器与GR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增加了多道脉冲,能分别测量不同幅度的脉冲数,从⽽得出不同能量的γ射线能谱,⽤以测定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然伽马能谱测井根据测出的γ射线特征峰值,经刻度可输出铀、钍、钾三条曲线及⼀条总的⾃然伽马曲线。
⾃然伽马能谱测井除了GR曲线的应⽤外,还可研究沉积环境,区分粘⼟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