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PRACTICE
以“三融合”提升县级媒体新闻传播能力—
—以施光南音乐节策划报道为例
文一徐盼mr big
徐盼
金华市金东区新闻传媒中心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和用户对地方特文化新闻资讯的需求,地方性的区域媒体要大力推进传播内容、传播平台、传播人员三方面的融合,促进地方特文化品牌效益最大化。施光南是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人,被誉为“人民音乐家”"时代的歌手”,他讴歌改革开放,谱写时代赞歌,留下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妈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广为传唱的歌曲。近年来,金华市金东区新闻传媒中心通过"三融合”,把施光南打造成金东区的"金名片",打造成金东区特文化品牌,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有效放大了媒体融合的传播效应。我是英雄联盟里的
―、传播内容的融合
所谓传播内容的融合,就是在宣传报道中,对报纸采编和新媒体采集到的传播内容,进行时间(活动的前期、中期、后期)、地域(区域内、区域外)等方面的整合,并形成适合不同传播媒介的内容,然后通过纸媒、手机屏、电视屏、电脑屏等不同终端发布。施光南音乐节系列活动的新闻传播过程,着力做到传播内容的立体式融合,以求达到传播效果的整体优化。
2015年8月3日,“寻施光南足迹”宣传报道正式启动,活动采取媒体采风的形式,兵分三路,深入施光南出生、成长及长期工作过的源东乡东叶村、重庆、天津等地进行寻访。金东区新闻传媒中心派出骨干记者6人参与此次报道。前方负责新闻内容采集,后方各平台负责内容编辑发布。2015年8月10日,采访活动的首篇报道"寻施光南足迹之源东篇"《施光南在儿时伙伴眼中是什么样一个人?》在“今日金东”发出,图文并茂,通过采访施光南堂哥施墩高和同学陈新荣、邢世根,回忆他在家乡生活的点滴趣事。《今日金东》以专刊方式呈现,刊登了《美丽家乡是光南曲创作源泉》《施光南童年趣事》《玩伴眼中的施光南:调皮捣蛋却酷爱读书》三篇报道,生动翔实的内容刻画出了少儿时期施光南天真烂漫、热爱家乡的人物形象。
在重庆,记者寻访了施光南出生地和施光南大剧院,拜访了施光南好友、重庆籍词作家梁上泉,先后发出《千里之约寻访重庆施光南大剧院》《光耀南山寻访施光南出生地》《访施光南好友、重庆籍词
作家梁上泉》《印象光南梁上泉眼中的施光南》等报道,不仅使本地读者了解到了许多施光南在重庆的成长足迹,更是将金东区重视打造施光南文化品牌的声音传播到了国内外。当时,施光南夫人洪如丁女士正在美国,在手机上看到了媒体采风活动的相关报道,随即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并大加赞扬。在天津,记者走进天津歌舞剧院、天津音乐学院,探寻昔日校园留下的施光南印记。新闻报道同样先后在、手机客户端、报纸和新闻网等平台刊发。在浙江,浙江新闻客户端开辟"追寻光南足迹”专栏,每天推送1篇新闻报道。此外,浙江日报"人文•文体"版、钱江晚报"浙中城事•市井”版、金华日报“赢家•微视界”版均对
"7/|传媒评论I Media Review f H-2019年第7期
PRACTICE=实践
该活动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与此同时,通过各大手机客户端发出“征集光南曲”活动,由读者录制一段施光南创作的曲子,制作成音频后在平台上展示,让网友进行投票,评选出"今年夏天最打动人的施光南声音",点击量达50余万人次。
二、传播平台的融合
传播平台的融合,就是在宣传报道中把地方媒体新闻发布平台与外界有机融合,从而使地方媒体"小平
台”与地方以外的媒体“大平台”联成有机的整体,使“小平台"新闻得到"大平台”的广泛传播。在施光南音乐节报道中,着力推进传播平台的融合,从而拓展了施光南音乐节的报道广度和深度。
2017年4月15日,金东区首届"施光南音乐节”开幕。当天上午,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纪念馆在源东乡东叶村开馆,现场嘉宾云集。当晚,"金东骄子•时代歌者"施光南音乐主题晚会在婺江畔的中国婺剧院隆重上演。享誉中外的歌唱家关牧村、佟铁鑫、殷秀梅、戴玉强倾情演唱了《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多情的土地》等歌曲,感人肺腑,为金东人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首届施光南音乐节系列活动大咖云集,为此,金东区在报道前期就邀请了中央、省、市级媒体50余家,提前发布音乐节相关活动消息。开幕式当天,施光南纪念馆开馆、音乐晚会等系列活动,吸引了新华社、人民网、浙江在线等数家国内知名网络媒体,浙江日报、金华日报、金华晚报、金华电视台等多家省市媒体相继在重要版面和重要新闻栏目对活动进行报道。浙江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金华新闻客户端、无线金华客户端等多家新媒体客户端、省市多个公众平台也陆续推送活动详情,受到大量读者阅读和转发,该活动媒体宣传阅读点击总量达1.67亿次。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报道了开幕式当晚主题晚会,人民网、浙江在线、腾讯、网易等多家网络媒体也对晚会盛况进行直播,直播视频点击量突破2000万次。新浪微博上开辟了#金东施光南音乐会#主题的新浪微博讨论话题,阅读人数近500万人次。
首届施光南音乐节系列活动成为了金东区受媒体关注和众热议度最高的一次文化活动,掀起了一场"
光南热”,正式打响了金东区的施光南文化品牌。三、传播人员的融合
krystal jessica
于波电视剧这里所说的传播人员的融合,是指打造地方特文化品牌的宣传报道,既需要纸媒也需要新媒体,既需要采编也需要传播,既需要文字也需要图片视频等,这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多兵种、多人员联合作战的系统工程。为此,地方媒体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要通力合作形成整体,成为一个有机的团队。
2015年的"寻施光南足迹”活动报道中,除了金东区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参加,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都派出记者一同前往采访,各级媒体采编人员的融合,使新闻采访队伍力量大大增强。首届施光南音乐节,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金东区新闻传媒中心做了充分准备,采编部、电视部、摄影部、新媒体部、技术部等平台人员共同参与报道,大家配合有序,取长补短。当晚的音乐主题晚会,"掌上金东"移动客户端进行了全程直播报道,通过"文+摄+视频”的全媒体报道,先后发出《金东骄子时代歌者—
金学峰近况—施光南音乐节主题晚会启幕》《施光南音乐主题晚会启幕施光南之孙倾情演绎大提琴独奏》等报道,实现了新闻的快速、全媒体传播。
今年3月180,第二届(中国•金东)施光南音乐节开幕,最大亮点就是当晚由浙江歌舞剧院、浙江省交响乐团改编创作而成的,讲述施光南一生的大型现实题材原创歌剧《在希望的田野上》首演。为了
让报道富有新意,演出当天,金东区新闻传媒中心派出记者出镜,用当下最流行的Vlog(视频博客)形式,提前探营歌剧彩排情况。为了让出镜记者更"入戏”,专门对其进行指导,从文字内容到动作、表情一一进行预演,并对其用自拍杆拍摄场景进行"临时培训"。在现场,视频记者与其耐心配合,两人在婺剧院前后拍摄了近三小时。演出当晚,出镜记者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字,视频记者将素材进行剪辑,两部分内容基本完成后,新媒体部记者根据文字视频内容进行编排并加入一些动图,对歌剧介绍部分文字作了颜处理,大家互相探讨多次修改内容,力求达到最佳呈现。当晚推出的《探营「施光南音乐节开幕首演的这场歌剧,厉害在哪儿。〉一文,阅读量达到1.9万+,吊足了观众胃□,营造出浓厚氛围。当天的探营报道,更是一次传媒融合的生动体现,也让大家尝到了融合成功的喜悦。
broken bridges责任编辑_章瑞华
Media Review|传媒评论亍咒
2019年第7期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