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之法2014-03
音乐教学的陶冶性原则
文/马麒
所谓陶冶性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用声音的魅力、意境的展现、活动的丰富多彩,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渗透和滋润学生的心田,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美好的感受,使其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它既不同于数学、自然课的授业传道,又不同于语文、政治课的直白说教。
一、在歌曲教学中陶冶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歌词的内容,充满激情的朗诵歌词去触动学生;要根据歌曲的意境,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去感染学生;教唱歌曲时,要通过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等,把歌曲的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让学生在学唱歌曲中,不仅提高演唱水平,更要让学生在唱中去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
二、在欣赏教学中陶冶
love the way you lie part2欣赏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放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知道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取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辨别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歌词的内容、分析歌曲的意,还应抓住作曲家、作品介绍这一陶冶契机,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音乐家,介绍他们所创作品的时代背景。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故事不仅为学生深刻体会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创作意图打下基础,而且作曲家奋发向上、勇于斗争、热爱祖国等优秀的品格及当时的社会背景,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陶冶学生的效果。
三、在游戏、律动中陶冶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或分组表演,或分角游戏,让小学生在表现中受到陶冶。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蛐蛐和蝈蝈》,可以让学生分角表演,一个表演蛐蛐,一个表演蝈蝈,一个表演大公鸡,并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蛐蛐和蝈蝈那种自吹自擂的神态表现出来,通过表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在音乐第二课堂中陶冶
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小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台上
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使学生认识到,成功的表演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换取的,从而陶冶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音乐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陶冶性原则,才能实现音乐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单位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编辑韩晓
摘要:目前音乐教学的现状往往只重视歌曲教唱、技能的传授,而德育渗透、美育熏陶被忽视等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坚持陶冶性原则,既是音乐教学的当务之急,又是音乐教学的长远之策。旨在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上如何很好地实施陶冶性原则。
关键词:歌曲教学;欣赏教学;游戏律动;第二课堂
与生成之间
\
沈月恋情疑似曝光
摘要:案例以一个历史教学片段谈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钢琴家李云迪的妻子是谁关键词:预设;生成;探究
前几天,历史课堂上的一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
刘润南被指袭胸虞书欣课,我选择了一段导入词“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
‘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并提问:“你如何理
解这段话?”学生马上纷纷举起手来,我对这种情况
我99伴奏网
很满意,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学生:“我认为‘世界’被发现指的是哥伦布发
现美洲,而在美洲发现‘印第安人’就是指‘人’被发现。”
面对这个我没有预料的答案,我一下懵住了,
努力镇定后,我完全无视学生的答案,自说自话起
来:“这两个发现,实际是指这一时期两大重大事
件——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在黑暗、野蛮、
落后的中世纪,也孕育着文明和进步的因素。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两大事件。”
下了课,心平气和地回想这个环节的问题。
这句话本该是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理解后得出的结论,用来导入新课是否合适还有待推敲。而当
学生给出不同答案时,我没有关注课堂生成,而是把对这句话的解释硬生生地推给学生。其实,这个学生的理解也是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如果当时我肯定了那个学生的答案,同时加上一段这样的点评,就可能变败笔为亮点了——
—“看来同学们都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有一定了解,其实,此时的欧洲人不仅不知道美洲的存在,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非常模糊,有很多问题无法解释。比如,地球到底是不是圆的?非洲的最南端在哪里?到东方去还有没有其他的路可走?至于对‘人’的发现,到底是不是单纯指一个‘美洲人种’被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新课吧!”这样,就结合了课堂生成的情况,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无法预设到的。这是因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理解来参与课堂活动的,从而课堂教学就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只有在预设过程中尽可能地进行多种考虑,在教学设计中认真调查、总结、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努力穷尽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敏锐地捕捉到“生成”的契机,灵活地控制教学节奏,重组教学内容,让问题从学生中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出现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课堂才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思考、个性张扬的场所,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
(作者单位山西省实验中学)
•编辑韩晓
44--
七月的风八月的雨啥歌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