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小时代演员表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和一些精辟的语言。
(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做人一辈子快乐没几天一条大路分两边(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雅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你一定会成功提起《三国演义》,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能脱口而出:如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
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成为一部长篇巨著。2.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
打开天窗
传》《粉妆楼》和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
3.内容简介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
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4.三国人物分析(出场人物1183人,主要人物约400余人)
五大集团系列代表人物
汉末军阀集团董卓、吕布、袁绍、刘表
曹魏集团曹操、张辽、郭嘉、典韦
蜀汉集团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
孙吴集团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黄盖
司马集团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邓艾
智囊人物系列代表
权臣系列诸葛亮周瑜鲁肃司马懿
狂士系列祢衡杨修许攸庞统
道德楷模系列蔡邕陈宫徐庶荀彧
明珠暗投系列李儒陈宫蔡邕
择木而栖系列荀彧郭嘉法正贾诩
代表人物分析
曹操:是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具有深广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
1.奸、残暴、权术
是经典的阴谋家和野心家,身上集中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丑恶和罪孽。年轻时许邵为其看相,预言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了之后,激动不已,每天盼望动乱的到来。最能体现其残暴本性的是大量杀人。
其一,中风诬叔。初尝奸诈的甜头,获得了自由空间;
其二,杀人方式繁多,富有创意。
借谋反杀人:除掉政治对手,扫清夺权障碍,展示出无中生有、造谣的力量。
疑而杀人:华佗、吕伯奢一家、蔡瑁、张允水军都督
借刀杀人:杀祢衡是为了泄私愤。
梦中杀人:杀管家是为了保护自己。
酒后杀人:杀刘馥是为了警告别人。
忌而杀人:杨修。
其三,狡诈善变。(对部下、朋友)
刺董卓:由刺杀到献刀,由凶相到媚态,在瞬间完成角的转变,不露声,入情入理,非常人所能做到,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又获得了英雄的美名。
释张辽:这一招效果明显,既收买了人心,又延揽了大将。
哭笑:哭笑的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赤壁之战后三次中伏时的三次大笑,以激励将士们的勇气和斗志,逃出重围后,真正地解除了危机,却捶胸顿足的大哭了一次,大哭早死的郭嘉,如郭奉孝不死,哪有今日之败。这一哭,既祭奠了死者又骂了生者。多么反常又多么具有深意。
谎言:官渡之战时与许攸的对话。“可支一年”“半年耳”“三个月”对别人的真诚,也使用谎言,一点也不脸红,训练有素。
2.雄。即英雄的一面,评价说,曹操是一个英雄。
他有头脑、有眼光、有胆略、有气魄、有自信,文才武略,样样超人。青梅煮酒,以英雄自许;横槊赋诗,以周公自比。
(1)目光远大、识才重才。
其一,识关公于弓马手之时,说服袁绍让关公出战,斩华雄前斟酒壮行;始终与关公交好,关公义释曹操。识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毛宗岗说:“操爱才如此,焉有不得天下。”
其二,烧信,是收买人心很高明的一招。官渡之战刚刚结束,在战利品中发现了许多不愿看到的东西——部下写给袁绍的信件。如何处理,很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要杀这些人很简单,要用这些人,使这些不坚定分子成为死心塌地的拥护者,是很需要智慧的。他知道自己羽毛尚未丰满,需要人才。此招实从晋公子重耳“摘帽”那招变化而来。
其三,不,顾全大局。三国的元老,只有曹操没有。但他的权力最大,他只做“周文王”,把唾手可得的“皇位”当作遗产,留给了儿子。他怕树敌太多,激怒天下,他要借自己的有利地位为儿子扫清障碍。
(2)足智多谋。在三国的人物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曹操都算得上是一位出的智者。他一生打过许多漂亮仗,最能体现其智慧的是一些败中取胜的战斗。
其一,败中取胜。濮阳之战,与吕布的一场战事。先败后胜。潼关之战,虽是败得狼狈,但比司马懿要光彩得多。
其二,转嫁危机。关公死后,厚葬关公,既避免了一场兵祸,又能坐收渔翁之利。
其三,化被动为主动。释张辽。
总之,曹操是奸和雄的结合体,同时又是刘备的衬托者。他虽奸犹雄、以奸显雄、奸得可爱、奸得有趣。惟有他的奸,才更能显示出刘备的仁。
刘备:字玄德,蜀汉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豚州人,为三国蜀国君王。东汉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投靠孙权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221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62岁,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第一主角。有七十回以他为核心。诸葛亮何以成为第一主角,而不是刘备、关羽,年龄是最关键的因素。
1.智。集中华民族智慧于一身,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国计民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他的智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大智慧。具有大智慧的人,一个时代不会很多。这主要指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大智如“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中智:赤壁之战,是最能体现孔明智慧的章节。如果说“隆中对策”只是一种设想,那么赤壁之战则是具体实施。安居平五路,
七擒孟获。小智:借东风,缩地法,祭水,木牛流马,八卦阵。诸葛亮的智慧有两个来源:一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
2.忠。两朝元老,一片忠诚。一旦选定明君,终身追随。白帝城托孤后,竭尽全力辅助幼主,从未生篡位之心;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病逝沙场,履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3.德。是道德的楷模,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不居功、不争功、不记恨,任劳任怨。误用马谡,自贬三级,还能重用马谡的儿子;西取成都让庞统建功;妻子丑陋,忠于爱情。
孔明的悲剧是命运悲剧,他一生在追求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是典型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关羽:是按照社会理想塑造出来的典型,因此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和尊重,官方和民间都修关帝庙,各行各业的人都敬奉关公。
1.神勇。
他不只是万人敌。他战胜敌人不是靠力量、武艺、技巧、战术,而是凭一种磅礴的气势,任何强大的敌人在他的面前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华雄、颜良无不如此。死后还能显灵,使曹操落下了头痛的毛病。
2.大义
其一,信用、忠诚。一生履行自己的诺言,追随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哥哥;死后化为神还在为蜀刘出力。
其二,超越性。超越集团和阶级的利益。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现象,关公得到了各阶层和各类人的崇敬。官方的、民间的、正义的、邪恶的甚至连小偷、强盗也敬之若神。
其三,不变性(稳定性)。土山约三事。让关公的义经受各种艰难的考验。这种义不是任何力量可以改变的。
3.傲气
听不进意见,导致了败走麦城;因为黄忠,不受五虎将封号。
因此,关公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5.情节分析
要求学生说出一些《三国演义》故事情节,老师再做整体上的分析。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止,其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
、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吴三国的盛衰历史。全书分四大部分:
(1)从黄巾起义(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1—33 回)主写曹。两次机会给了各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一次是黄巾起义,一次是董卓造反。平息之后,各路诸侯相互拼杀。①魏、蜀、吴三家初起(1—2 回)
以黄巾起义为引子,引出各路英豪。
其一,桃园三结义,刘关张聚事;
其二,曹操、孙坚起事。
②各路诸侯讨伐董卓(3—9 回)
其一,董卓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何进引狼入室,招董卓);
其二,各路诸侯讨董卓,董卓火烧洛阳;
其三,王司徒用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董卓。
③诸侯混战、曹定北方(10—33 回)
其一,曹操挟持献帝,迁都许昌,破袁术、败袁绍、平定北方。
其二,孙坚死,孙策投奔袁术,借兵下江南统一江东,建立吴国。
其三,刘备是流亡政治家。事曹操、投袁绍、奔刘辟、依刘表,四处奔波。
(2)赤壁之战(34—50 回)主要展示魏吴之争。是一场改写历史的重要战争,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战争。主写吴。
①曹军压境。似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②三顾茅庐。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成,在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
③刘吴联盟:舌战儒,义激周瑜,定计火攻,蒋干中计,献苦肉计。翁虹演过的三级
④赤壁鏖战
⑤巧借荆州
(3)三分天下(51—104 回)以蜀为主线,诸葛亮为主体,夹写魏吴两国。
①蜀国的创建。从无到有,由弱而强。
拓疆建蜀:借荆州,攻西川,取汉中,称汉中王。
蜀国由强而弱
失荆州
彝陵之战:白帝城托孤
②孔明活动: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秋风五丈原。
写出了孔明无力回天的困境,多次出征,寸土未得,最后病死沙场,完善的只是个人的人格、道德。
(4)三国归晋(105—120 回)完成了一次历史循环。
四、三国演义的主旨
作为历史小说,符合历史小说的要求:基本上展示了100多年历史的真实风貌,描绘出了历史的发展轨迹,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合理地解释了历史现象,塑造了一大批历史人物,还原了历史真实,表达了民众的朴素愿望。这些是一部历史小说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
1.深刻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本质。(这是历代统治者的共同特征,是贬曹倾向形成的原因)
2.歌颂了理想政治和健全人格。(反映出社会心理和人民愿望,尊刘贬曹倾向明显)这主要体现在蜀刘政权上,作者把一切美好的、理想的东西集中到刘备集团上,反映出尊刘反曹的倾向在小说中的影响。三国之争中曹得天时,吴得地利,刘得人和。
五、三国演义的影响及局限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老师做补充和完善。
(1)导引了明清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热潮,明嘉靖时期尤为热闹。今存明清两代历史演义小说约一两百种。如《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等。
(2)导引了海内外对历史演义小说的阅读和研究热潮。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在东南亚持久风靡,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良好载体。
(3)对历史演义小说中天命论、宿命论及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的盛行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4)《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等被选入教材。
(5)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
六、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和熟语
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用课件展示部分成语和熟语。
七、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