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乐中国古代周朝宫廷兼管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演出的机构。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可称得上是一所最早的具有雄厚师资、完备机构的音乐学校。此机构官员及乐师多达1463人,包括大司乐——机构中的最高官职
散乐散乐从周代以来,用以概括一切尚未得到统治阶级正式重视的各种民间音乐形式的总称,散乐的具体内容,依时代而不同,伸缩性极大。但它却常是民间音乐新兴因素的托身之所。散乐又名百戏。在隋,唐,五代时期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演。它较大程度上概括了民间表演艺术的所有形式。如《参军戏》《踏摇娘》都属于散乐一类。
清商乐清商乐是相和歌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我国东晋南北朝间,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伎乐的总称,亦名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流地区。
清商乐一般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也用于宫廷元旦朝会、宴飨、祀神等活动。
由于它与汉代相和旧曲都是汉族传统音乐,因此,在当时各种乐伎中,被称为“清商正声相和五调伎”,为宫廷所重视。
诸宫调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故称为“诸宫调”,即曲式单元中的曲牌都用同一宫调,但就个单元连接的关系来说,这属于不同宫调,这个诸宫调名称的由来:诸宫调约产生于北宋,发展盛兴于南宋,唱者伴有鼓板一套,演唱者自己击鼓,到明清时也可叫“弹唱词”和“琵琶调”
元曲的结构和音乐的版式结构都借鉴于诸宫调
商代的“淫乐”商代的音乐由两部分组成,即“巫乐”和“淫乐”。“巫乐”属于民间音乐范畴,“淫乐”属于宫廷音乐范畴。淫乐”:出现在商纣王时期。其特点是荒淫放荡,纵情享乐,盛大而无节制。“淫乐”已经完全背离了原始社会早期的音乐文化承诺,而成为少数占有和享乐的对象。华丽放荡的越调,暴露了奴隶主贵族荒淫无度的奢侈生活。
曲子隋唐的一种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的民间歌曲形式,是前代长期累积下来的,汉民族传统音乐与从西域形式传入的音乐在社会上的遗留
曲子的特点:1来自民间,有配乐形式是长短句的,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表现的内容广泛且丰富。有抒情写景、有反映社会的、描写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歌曲的等;3,音乐新颖且富有生气,形式自由。节奏活泼歌词接近口语。
货郎儿中国宋、元时期由“叫声”发展而成的一种歌曲和说唱艺术。货郎儿本是宋元时代城乡间一种挑担卖物的小商贩,他们为招揽顾客,常常敲着锣或打着蛇皮鼓,顺口唱着各种商品的名称,并夸他们的好处。他们所唱的声调就称为“货郎儿”。货郎儿的低级形式是一种短小的民间歌曲,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转调货郎儿”,向说唱音乐发展,就成了元代民间的“说唱货郎儿”。
宫悬在各种等级里边,规定了他们用乐的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乐悬制度 —— “悬”就是悬挂,因为编钟、编磬这两种乐器,都是大型的要悬挂起来才能演奏的乐器。实际的意思就说王这个等级、周王他应用的乐悬制度,应该是“宫悬”。就像宫室有四面墙一样,就是乐悬有摆列四面;诸候“轩悬”,它实际上就是去掉一面,三面;
1.远古(原始)时期音乐的形式和特点
形式:这时期的音乐是在诗、歌、舞三者的密切结合中间存在的,是比较简单的,节奏是它的基本因素,但音高、音也得到相当的注意。从所用有些乐器看来,当时已出现了音阶观念的萌芽;从所用击乐器的相当多样看来,可以推之,音上的区别,也已在当时人们的鉴赏中间占有一定的地位。
特点:远古(原始)音乐艺术,是与当时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密切联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一方面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又用幻想的方式去理解巫术、宗教为达到他们物质愿望的手段,因此,远古(原始)音乐艺术常与巫术、宗教、社会生活和舆论相结合。
2.“八音“的分类所指的乐器是什么?
快乐老家在周代,经文献记录的中国乐器就达70多种,至此,便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八音。所谓“八音”就是乐器的八大类。当时划分乐器是按照制作材料来归类的,例如
编钟、镛、钲、铃等用金属制作,就归入“金”类;
磬、编磬等用石或玉制作,就归入“石”类;
埙、缶等用陶土烧制,归入“土”类;
鼓、健鼓等用动物皮革作为鼓膜,归入“革”类;
琴、瑟等用丝线作为琴弦,归入“丝”类;
兄、吾等用木料制作,归入“木”类;
笙、竽等用葫芦或木瓢作为共鸣斗体,归入“匏”类;
箫、等用竹管制作,归入“竹”类;
这样“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共八类,所以称为“八音”
3.汉代鼓吹乐及其类型
崔始源最新电视剧
唐一菲 姚晨汉张骞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北民族经济文化的交往有所加强,西北民族游牧、征战的马上之乐便被汉民族吸收,从此兴起了汉代早期的“鼓吹乐”。
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合演奏的音乐形式,打击乐器中,鼓特别重要;吹奏乐
器中,有排箫、横笛、角等很多时候也有歌唱。鼓吹是汉魏六朝开始盛行的一种重要乐种。汉魏时期的鼓吹乐,主要在礼仪场合和军旅生活中使用,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场合一般划分为四种:
一、黄门鼓吹  列于殿廷演奏的音乐。
二、骑吹      车驾从行演奏的音乐
三、短箫铙歌  军中用于社庙祭祀演奏的音乐
四、横吹      罗大佑 童年随军马上演奏的音乐
4.简述儒、墨、道家的主要音乐观点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肯定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孔子的思想完全是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并对其后儒家音乐思想产生重大影响。音乐精神是“仁”,音乐美的评价标准“尽善尽美”,但过分强调音乐的实用功利,往往会束缚艺术和审美的发展,使音乐失去美感和动人心魄的力量。
墨家的代表人物即墨子本人。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思想主要载于《墨子》一书的《非乐》、《三辨》两篇中。他主张“非乐”,即反对音乐,批判儒家繁饰礼乐、不务实利的做法。墨子认为使用音乐会加重人民的痛苦和灾难,浪费物力和人力,可能是国家濒临衰亡。这样的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他忽视音乐对社会和人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的观点,却有失偏颇。
宫锁沉香片尾曲道家老子、庄周从其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出发,否定儒家的“仁义”、“礼乐”,认为“五音令人耳聋”,极力主张“攘弃仁义”、“翟乱六律,铄绝竽瑟”,道家认为,理想音乐的本质是“和”。表面看来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其实它比任何学派更加重视音乐,它强调的正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规律,即审美规律。而这一点恰好是其他学派没有注意到的。
5.唐代的音乐机构及其职能
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四个部门;前两个部门属于政府的太常寺,后两个部门主要是属于宫廷。
太常寺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
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即“邦国之祭祀享宴”和“大宴会”中的音乐;
鼓吹署专管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燕乐》中间的鼓吹乐可能不属于鼓吹署所管。
教坊的主要职能,是培训音乐舞蹈人才和传教排练歌舞散乐,也是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机构
梨园是音乐歌舞演习场所的名称,也是专门教习法曲的场所。
6.姜夔的词曲创作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以精通音乐知名的词人。他懂音乐写的词能唱,在词人中间有其独到之处。他比别的词人更多注意格律,创造了不少新的词调,称为“自度曲”,他又曾记录了一些旧曲,为之配上歌词。(他创作的形式有以自度曲和旧曲填词,以曲牌填词等形式)作者虽然有其音乐创作才能,但其作品的内容则一般都是属于个人感伤情绪的抒发,包含着颓废的因素。这是为其阶级地位和生活范围所决定的。流传至今的众多乐曲中以《扬州慢》《凄凉犯》为代表作。
7.夏朝时期的音乐状态
夏朝建立,中国社会逐渐进入奴隶制时代。传说中夏代的代表性乐舞是《大夏》人们为了争取生存,经常需要和洪水做斗争,但在战胜了洪水之后,他们就特别的欢喜快乐,他们要进行庆祝。他们创作乐舞,以歌颂他们里面在与洪水战斗中又着杰出表现的英雄。《大夏》或《夏》就是歌颂禹的成功的一个乐舞,这个乐舞分为九段,用一种原始管乐器作为主要伴奏乐器。
夏朝时期的音乐还通过劳动生产,婚姻制度,战争情况,奴隶生活,人民对统治者的咒骂等方面反映出来。
8.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意义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隋县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特别重视音乐的发展,认为优美的音乐是繁荣的象征。曾侯乙墓的出土,使我们了解了先秦音乐的发展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尤其是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又成为先秦音乐辉煌的见证。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
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9.简述学堂乐歌的内容及其创作方法
学堂乐歌,指20佟大为资料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救国存亡”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政治要求。在当时的学堂乐歌中,占主动地位的还是改良派的思想观点。
学堂乐歌的创作主要是据现有曲调以填新词,曲调大多选自日本和欧美歌调,以中国传统曲调填词的乐歌为数不多,自创曲则更少。其歌词内容主要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宣传女子自强、男女平等的女权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学习科学文明的思想以及许多专门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的歌曲,学堂乐歌早期创作中也夹杂有忠君尊孔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
四.论述题
1.试论周代的礼教制度是如何建立和实施的?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