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体现在学生处理情绪、行为表现等微观层面上,又要从学校及课程等宏观层面上加以关注,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音乐教育对改善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健康;影响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构建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建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教育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溺爱,极容易出现抗挫折能力差、合作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素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
的小学音乐教学指导中,教师有责任保证音乐教学质量,也有义务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成长状态,积极发现并科学干预学生错误的心理状态,用欢快的乐曲和优美的音乐来增强学生的愉悦感,以振奋学生的心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1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在审美情境中实现心灵的净化
孟非和乐嘉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音乐情境,虽然是无形的,但这些情境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累积音乐元素,浸润心灵,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学习音乐期间,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传达出来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音乐作品的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和音美,都能激发学生的心灵体验,与之共鸣,从而受到音乐作品的感染。因此,音乐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乐理知识传授,而且是要培养学生快乐、积极、美好、健康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领悟这些思想情感折射出的称颂、关心、同情、赞扬、鼓舞等积极的态度。
1.2有利于获得心理满足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快乐的时候,如果同时接触了活泼而欢快的歌曲,就会让人的快乐持续更长时间,而在悲伤的时候,与舒缓而沉静的音乐打交道,也可以让人快速地释放自己的悲伤。这充分表明,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学生能够得到满足与共情的心态。当观看电影的时候,音乐常常起到了渲染和暗示的效果,电影的背景音乐可以让观众迅速地进入到影片的氛围之中,从而加深对影片所要传达内容的理解。小学音乐教师可将这一心理现象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有助于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如当学生感到沮丧的时候,可在音乐课中临时播放舒缓的古典音乐旋律,这样可以让学生摆脱精神上的消极状态,获得心理满足感。
2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2.1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
音乐能提升人的气质,丰富人的精神,提高人的情商和自制力。目前,我国中小学已有了音乐教学,但仍需不断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对音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认为学习音乐是浪费时间和时间,而家长又不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乐器和书籍,这样就会使他们的音乐天赋被埋没,从而使他们的天赋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校,教师不注重
学习音乐,而是注重理论知识。尤其是在高考初期,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经常会使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音乐设施短缺和专业教师短缺
青丝结近年来,各地纷纷大力发展教育,采取多种方式筹措经费、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目前,各个学校的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学中,还没有充分的利用设备。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科目,它所需的教学设备,包括音乐教室、乐器等。很多小学的音乐教学设备有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更新,也不能满足一般的音乐教育需要。我们可以在没有足够的设备的情况下,解决不了问题。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和班级的增多,我们迫切需要一支专职的音乐老师。政府不断地招收新的学员,但是由于教师数量的限制,很难到合适的教师。
3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探析
3.1运用音乐调节学生的情绪
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普遍比较低,繁重的课业、家长的期望以及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等都会
导致学生积累起大量的心理压力,而如果忽视了这些看似比较小的心理压力,一味地强求学生按照大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很容易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音乐对缓解学生的情绪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音乐的旋律、节奏等可以引发学生的情绪反应,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状态。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音乐来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消除紧张的情绪,从而实现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3.2丰富儿童青少年情感体验,增加其幸福指数
情感体验是儿童青少年在音乐教学中最直接、最简单的体会。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不需要老师讲述文字、公式、单词等,而是通过简单的情感体验,多方面调动儿童青少年的感觉器官,使其通过音乐所传递的情感来把握和理解音乐。学习音乐不仅是视听结合这么简单,它会引起孩子所有感觉器官的同时反应。音乐美好的旋律和乐器所发出的舒缓声音等,都能调动儿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同时能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培养儿童青少年在想象力、直觉、情绪表达等方面的素养。在音乐课堂的歌唱环节中,老师要注重音乐对儿童青少年情感的渲染和幸福的传递,通过歌唱体验来增加儿童青少年的幸福指数,使其对美好世界充满向往。因此,要在音乐歌唱环节渗透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老师也
可以借助乐器,如在合唱时用钢琴做伴奏,通过舒缓的钢琴声传递出幸福快乐的情绪,传达至儿童青少年的心里,这也是增强儿童青少年幸福感的途径之一。the lost children
3.3运用音乐提升学生的自尊自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乐观、自信、勇于挑战等成为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之间由于性别和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性格开朗大方,对一些小事并不在意,哪怕教师批评了自己也转头就忘记了;而有一些学生则比较内向,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自信状态,在音乐课上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张嘴歌唱。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音乐教育方案,从而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
3.4开展合作,提高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往往能丰富儿童青少年人际交流的途径,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更多无形或有形的沟通。正确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青少年自控力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养成,培养其社会化品质。老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首音乐的演出。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儿童青少年能够充分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快乐,学会与同学交流的技巧,学会理解他人,从而逐渐接纳和欣赏他人等。这都能使儿童青少年在无形的环境中养成遵守集体规则的好习惯,也能够间接培养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其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使其心理健康、全面地发展。
结语
江湖啊学生只有了解了音乐之美,才能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世界中,并得到充实的生活体验。大量的调查显示,音乐可以影响人们的心情和情感。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独特的教学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培养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孝华.以音乐课为抓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J].读写算,2020(31):31,33.
姚笛结婚了吗
twilightzone[2]李莎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19(05):79.
[3]李艳.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新课程(综合版),2019(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