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乐音传情
第二课时  我们在一起
教学目标:
1、 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在一起》,掌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2、 学会用竖笛演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掌握低音solla的演奏方法,巩固吹奏连音和吐奏的演奏方法。
3、 结合欣赏学习民族乐器知识,初步了解古琴的文化与历史,感知《流水》的模拟方法,能够听辨古琴和古筝的音,分辨其异同
教学内容:
1、 欣赏《流水》
2、 演唱歌曲《我们在一起》
3、 演奏《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重点
  欣赏古琴曲《流水》,演唱、演奏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竖笛演奏低音solla
教具准备:
  钢琴、DVD光盘、竖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组织教学
2、 复习歌曲《爱心满天》
一、 欣赏《流水》
1、 介绍我国的民族乐器
onlyyou只有你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2、 比较古琴与古筝在音、外形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区别:
缺憾美其一,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有实据可考至少形成于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古筝又名“秦筝”,早在战国的时期,筝就已经流行。
其二,形制上的区别:
古琴琴身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体造型颇有典故。琴身总长度为36.5寸,约1225mm,以象征一年有365天。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有五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death parade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也有增加到24—26弦的筝。目前古筝的统一规格为: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桐木制造,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
其三,音域、音、表现力上的区别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音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个人感觉在艺术表现上属于写意类。
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 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码,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淳厚优美,悠扬悦耳,表现力丰富而形象。
其四,曲谱上的区别:
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多用“文字谱”,到了唐朝后多用“减字谱”,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
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属于指法谱。
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其五,流派上的区别:
古琴的流派主要按地域分: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中州派。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诸城派、岭山派、武夷派等。
古筝分为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朝鲜族的伽倻琴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
其六,演奏方法上的区别:
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而古筝通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有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旋律。
古琴的代表曲目多为古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梅花三弄》《平沙
落雁》《广陵散》《潇湘水云》《渔樵问答》《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等。
古筝的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满江红》《步步高》《瑶族舞曲》《百花引》《战台风》等等。
3、 欣赏《流水》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古琴曲《流水》的描述走近时光的隧道,回到遥远的古代来感受千年久远的音乐,体验博大精深的古代音乐文化,感受乐曲中描述的那种缠绵悱恻,委婉动人的情致。
师:听完这首曲子,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结构分析: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为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
段。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鹿依luna
iknow第二、三段:主要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富有跳动性,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奔流而出。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它较多的运用了同音装饰手法,有一种滚珠落玉般的效果,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以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是用按音演奏的曲调,是乐曲的展开部分。音乐情绪欢快、跳跃,十六分音符的回波音型更富于流动性,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连续下行的模进音型也使音乐具有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三部分由六、七两段组成,这就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好像流水悠然自得的旋转嬉游。它出的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在急剧转动等景象。这种滚拂手法的连续运用,加上用大绰技法产生的不协和音响,有力地刻画了流水奔流不息、一往直前的特征,把全曲引向了高潮。这部分的第七自然段是精彩的泛音滚拂段
落,它虽然短小,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意境十分优美。古琴用泛音慢起渐快的演奏,它仿佛描绘流水在太阳下熠熠闪光,充满了欢乐和自信。末尾在调式主音上稳定地终止,音乐逻辑的发展自然、和谐。
第四部分包括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形象的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激流险滩,以迫不从容的姿态向前奔流,浩浩荡荡的注入大海。
简短的尾声以泛音奏出歌唱般的主题音调,作为全曲的结束:富有透明彩的泛音好像描绘流水由动态转为静态人们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
4、 再次欣赏,感受内容
5、 讲述音乐小故事(典故)《高山流水遇知音》(请生讲)
提到古琴,我们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A、《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于弹琴,钟子期擅长辨听。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
国。在完成使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准备回晋国,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上了大雨,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边。俞伯牙命令仆人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扶起琴来。他弹着弹着,突然琴弦断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的心境的人琴弦才会崩断。俞伯牙走出船舱,见到岸上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樵夫,这位樵夫叫钟子期,生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主,闲暇时喜欢读些诗画。刚才在附近躲雨,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俞伯牙问他:“你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子期答道:“能”。于是俞伯牙马上换好琴弦。他鼓琴一曲后,问钟子期:“何也?”子期答道:“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又鼓起一曲,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到知音了!”“知音”之典故由此而来,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