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
—浅析大堰河“紫的灵魂
宋永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艾青是现代诗歌史上善用彩的诗人,通过各种彩的运用,呈现给读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中,彩运用多样,尤其是“紫”灵魂的喻义,既是对大堰河沉痛生命历程的怜爱和同情,也是对大堰河“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种善良、乐观人生态度的赞美。
关键词:艾青;彩运用;生命历程;博爱;乐观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3-0388-02
在现代诗歌史上,艾青是首屈一指的彩运用大师。曾师从孙熙福学习绘画艺术,后来留学法国,接触
极光薛佳凝法国印象派以及后来的野兽派绘画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诗歌创作的理念甚至过程,他在《诗论》中曾这样表达自己的创作主张:“一首诗里,没有新鲜,没有调,没有光彩,没有形象,艺术的生命在哪里呢?[1]”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爱不持久
—我的保姆》中,他就塑造了一个拥有“紫灵魂”形象瞩目的大堰河,使得大堰河成为艾青诗歌创作中母亲形象的代表,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敬仰和歌颂。那么,“紫的灵魂”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内涵呢?
1沉痛的人生历程breakingbenjamin
骆寒超说:“紫是一种能给人以痛苦感觉的彩,因为被人鞭笞后呈现出来的伤痕往往是紫的,艾青把握住了这一点现实中得来的具体感觉,再创造出这么一个定语来修饰内含痛苦的物象,可说是贴切不过……大堰河的‘灵魂’是受尽世人创伤的灵魂[2]。在人们的日常中也常用“青一块紫一块”来形容皮肤受伤淤血的状况。所以诗人塑造拥有“紫灵魂”的大堰河,是对大堰河伤痕累累沉痛人生历程的概括。
首先大堰河出生卑微,从她的取名就可看出。名字是一个人存在世界上的符号,是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但出生于村庄的大堰河没有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在那个贫穷动荡的时代,童养媳自小在夫家长大,不独立自主、也没有生而为人的话语权。小时是婆家的小奴隶,
韩彩英三级长大为婆家传宗接代,为地主贡献自己的乳汁,为夫为子,不为自己。因此人们不需要知道她的名字,只需要她的乳汁、她的劳作。这和鲁迅笔下一系列底层人物有着共同点,阿Q不知姓甚名谁、孔乙己是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所取得不文不白的绰号、长妈妈只是沿用前一个女工的称呼……由此可见,取于村庄名字的大堰河是属于这一系列没有名字,命如草芥,聊胜于无的地位低贱的底层人物。
出生卑微,地位低贱,注定了大堰河艰辛的一生。没有名字的大堰河从小就被卖给别人做童养媳,终日劳作,遭受欺凌。成年之后,嫁为人妻,生养了三个儿子[3]。在诗歌的第四节中描写了大堰河的生活日常就是搭灶火、缝衣服、掐虱子等无休止的琐碎繁重的日常劳作。她不但是夫家的劳动工具和生育工具,含辛茹苦地养活自己一家人,还要出卖自己的乳汁和体力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诗歌的第七节写了大堰河被雇佣干活的情境:在冰水里洗着带冰屑的萝卜,掏猪槽、背了团箕晒豆子麦子等艰辛的劳作。岁月在大堰河身上慢慢流逝,不变的是她的生活内容,只有辛苦劳作,才得糊口。在生存边缘奋力挣扎的她,得不到丈夫地的温存,只有没有道理地打骂和时常地醉酒。得不到生活的馈赠,只有忙碌、劳作才勉强糊口。
然而大堰河悲苦心酸的一生并没有得到善终:“大堰河,含泪的去了!”辛苦劳作了一生的大堰河不是安享晚年寿终正寝的离世,而是受着生活的压迫和社会的凌辱在心酸血泪中遗憾离世,伴随着她苦难的一生,是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含着热泪散手人寰,结束了四十多年的悲苦人生,几尺长方埋
棺材的土地成了大堰河最终的归宿,可谓是“不得善终”,生而悲惨,死而遗憾。而这种人生正是当时大地上一切的大堰河般的保姆悲惨命运的写照,这种地位卑贱的底层人民,他们感受不到生的希望,也摆脱不了死的绝望,一生浸满血泪。
在大堰河死后,她为之辛苦操劳的家庭也随之破散:“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为了家人凄苦、努力生活的大堰河,而此时家人的命运不过是她苦难命运的延续,没有尽头,没有希望,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没有人在意。就连她最放在心尖儿,临去之际深深挂念的乳儿此时也身在狱。
正如鲁迅所言:“绝望之为虚妄,正于希望相同!”生活对大堰河无疑是残酷的,艾青寓意“紫的灵魂”,是对大堰河苦难人生的怜爱与同情。
2博爱乐观的人生态度
但艾青所谓“紫的灵魂”不止于此,诗人说“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地下紫的灵魂……”赞美之于紫,可参见紫的用法。我国自古就有“紫气东来、紫金冠、紫禁城”等相关“紫”的用法,可见紫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含“尊贵”之意。而在西方社会的文化观念中,海洋深处呈现出的深紫被认为是最神秘、最高贵的彩。英语中紫是皇室或皇族之家的代表,披紫袍是最高荣誉的象征[4]。而在西方文化的源头《圣经》中,朱紫的衣袍是尊贵的祭司才能穿的衣服。所以在深受
西方美
作者简介:宋永玉(1996-),女,汉族,籍贯:河南省信阳市,就读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历:19级在读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上传第320页)
件;控制器的介绍,控制器的硬件参数、电源和开关、界面介绍与操作方法;第三阶段,模仿搭建,根据比赛,学生模仿搭建机器人;学会小车接线、灰度传感器性能测试、电机性能测试等;第四阶段,认识VJC  4.3,认识执行器模块库、传感器模块库、控制模块库、程序模块库、模块的新增、连接和插入、模块的移动、模块的删除、子程序编写;第五阶段,学习子程序编写,结合比赛要求所有的程序需要现场编写,不允许使用封装好的程序,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会简单巡线、按路口巡线、转弯、按时间巡线。第六阶段,综合练习,结合比赛,设计场景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结合各小组的比赛情况,对自己小组的机器人结构和程序进行优化和完善,力求做到完美。
(3)阶段学习交流与讨论。
学生在收到各阶段学习任务后,首先了解学习任务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在某个问题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小组内得不到解决,可以向其他小组或教师寻求帮助。
(4)小组间进展交流。
为了合理利用学习时间,教师根据学期计划,有意识地控制各个阶段的小组学习进度,在各个学习阶段,通过小组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学习成果展示。
环保赛是一个现场赛,比赛过程中需要通过现场抽签来选定垃圾和垃圾场的位置,因此需要学生具有临场应变能力,因此,在学生成果交流的时候,进行多次模拟比赛,记录比赛结果,通过模拟比赛,选择最好的方案,设计和方案都要根据比赛,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清,郭晟.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2):832-834.
拆拆拆歌词
学影响的艾青的眼中,受苦受难、无名无姓的大堰河灵魂无疑是紫的,高贵的,也是值得诗人去赞美的。
诗人首先赞美了“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和“吻过我的唇”,亲吻和拥抱都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是对方亲昵的一种体现。由此可见,诗人在“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这样物质贫穷,生活艰难的大堰河家里,感受更多的是大堰河的爱。“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会像所有关爱着自己儿子的母亲一样,为他准备他爱吃的糖。在艾青不在她身边的日子会挂念,明知不合时宜,也忍不住去村庄的那头偷偷地看望他。不仅如此,大堰河还日有所思地做了对人不能言说的梦:“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听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美梦寄寓大堰河对养子深沉的爱意,也是她苦难生活中唯一的甜美念想,是她生活中唯一希冀,是关于她的乳儿,由此可见大堰河对艾青的爱之深切。大堰河有自己的五个儿子,艾青作为地主家的小孩,是被寄养在大堰河的家里。作为乳母,大堰河其实只需尽到哺乳之责即可,并不需要做其他的事情,更何况艾青家是劳役剥削自己的地主。在这种社会地位、物质生活不平等的情况下,大堰河无需如此付出。但大堰河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此,她对艾青倾注了她全部的母爱,跨越阶级、不讲物质的纯粹母爱。这种母爱是艾青在有着“红漆雕花的家具、金花纹的睡床”富足家里所体会不到的,大堰河厚大的手掌和温柔的亲吻温暖了艾青的童年,哪怕艾青的父母作为地主对大堰河多有剥削和压迫,哪怕自己家徒四壁,而乳儿的家里富足有余,这种物质生活、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丝毫没有改变大堰河对艾青的爱,对艾青无微不至地照顾。可以说大堰河对艾青的爱是一种突破血缘、阶级,出自本性的博爱。
这首生命的赞美诗还“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泥黑”可见大堰河年岁之辛苦、操劳,整日风吹日晒
造就了这“泥黑”劳动人民所特有的脸庞。但这泥黑的脸庞在诗人的眼里更是“温柔的脸颜”。说明生活虽打压着大堰河,但她依旧坚韧乐观,释放温暖。在诗歌第七节中六次写“她含着笑”,面对这些繁重枯燥日常劳作她是以“笑”来面对,正所谓“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抱之以歌”。丈夫平时打骂她,五个儿子需要她,没完没了的活计等着她,没有片刻停息的劳作,但她却永远是含着笑,是“温柔的脸颜”,是勤劳、是宽厚、是慈祥。在她死后,“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生活给予她的是苦难、是凄凉,她所回馈的却是温暖、是大爱。艾青塑造大堰河这样面对沉痛苦难的生活,永远“含着笑”的形象,是对大堰河这位经受苦难却保持乐观博爱生活态度的,这样一种高贵灵魂的赞美。
3结语
无名无姓,在底层挣扎生存的大堰河,在诗人的眼中却拥有着高贵的“紫的灵魂”。“紫的灵魂”既是诗人对大堰河苦难,伤痕的人生的同情怜爱,也是对大堰河面对苦难生活,抱之以歌的态度地尊敬、赞美。诗人运用彩展现了大堰河苦难的一生和她面对人生的善良乐观的态度,谱写了一首“呈给黄土地下紫灵魂”的赞美诗,歌颂了“大地上一切大堰河般的保姆”和“爱我如爱她儿子般的大堰河”。
参考文献:
[1]艾青.艾青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355.
[2]骆寒超.艾青评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489.
绝命毒师插曲
[3]汪亚明.论艾青笔下的母亲形象[J].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9:88-91.
[4]唐艳丹.《大堰河——
—我的保姆》语言的彩美[J].湖北: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