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西岛》教案
单元浏览:
moves like jagger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内容围绕“悠扬民歌”主题开展。作品是民歌或民间音乐素材创作起来的作品,其中欣赏作品两首:云南同名民歌改编的管弦乐是《小河淌水》,美国民歌改编成的乐曲《迪克西岛》;歌曲两首:彝族风格《赶圩归来啊哩哩》和藏族风格《妈妈格桑拉》。 
学情分析:
年级的学生已建立基本的音乐学习习惯,具备简单的识谱、视奏、欣赏、合作等音乐能力,能用口琴吹奏3孔(低音sol)到10孔(高音mi)的音,乐于参与器乐小合作及师生、生生合作方式的游戏、律动等。 
教材分析:
《迪克西岛》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悠扬民歌》中的一首欣赏作品。乐曲由美国民
歌《迪克西》改编而成,由口哨和短笛担任主奏乐器。C大调,2/4,曲调轻快活泼,情绪悠闲自得,作品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内容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与歌颂。本课同时是小学段最后一件乐器——短笛的学习。介于学情和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将《哦,苏珊娜》的二声部演奏加上康佳鼓的固定重拍、沙锤的乐句后缀伴奏进行展示为“序”,在《迪克西岛》的乐曲欣赏中契合口琴骨干音及乐句末音的衔接练习为“纬”,用表格形式对各乐段进行从“体验”到“概念”的梳理为“经”,分组律动、传递帽子为“点”,《Dixie》歌曲欣赏当“尾”,进行对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的进一步学习。 
我们去探险吧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聆听乐曲《迪克西岛》中,感受轻快活泼、悠然自得的情绪
2.从各乐段的音乐要素对比中,更深层次地挖掘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体会乐曲中所蕴含的对家乡的思念与歌颂
3.了解因不同地域、文化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以点带面,激发对民歌的探究欲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口琴吹奏、律动感受、对比欣赏、参与表现、表格梳理等方法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并能用短促、轻巧的技巧吹奏口琴参与表现。
(三)知识与技能:
1.能用口琴在乐曲《迪克西岛》中参与骨干音及句末音的演奏
2.能听辨出短笛与口哨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
3.能在体验中感知乐曲的结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教学重点:
谭维维男朋友能听辨出短笛的音
教学难点:
能用口琴演奏参与乐曲的聆听。
教学准备:
舞翻天康佳鼓、沙蛋、尤克里里、钢琴、口琴、帽子。 
教学过程: 
一、展示导入: 
(一)活动目标: 
在听、吹《哦,苏珊娜》中巩固“旧知”,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风格,初步表现乐曲的旋律节奏、情绪特点。链接“美国歌曲”,引出“新知”。 butterfly歌词
(二)活动步骤: 
1.师生问好。 
2.师尤克里里弹唱《哦,苏珊娜》。背景滚动播放美国乡村图 
3.出示合奏谱,生用口琴、康佳鼓、沙蛋复习小器乐合奏《哦,苏珊娜》。 
4.链接“美国音乐相关知识”(四种主要音乐风格:布鲁斯、爵士乐、乡村音乐与摇滚乐),导入《迪克西岛》的学习。 
(三)设计理念 
音乐是表现艺术,师用亲身示范展开本课教学,意在激趣。用学生复习展示已学的《哦,苏珊娜》器乐小合奏,促进孩子们的音乐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升,同时为新授作好了铺垫。 
二、口琴参与: 
重点聆听A
(一)活动目标 
聆听乐曲A主题,抓住短笛旋律与口哨节奏特点,用轻巧、短促吹奏口琴的方式参与表现。 
(二)活动步骤 
1.聆听全曲,完整感受,并听辨出乐曲的主要配器和情绪。 
2.聆听A主题的短笛版块,抓骨干音学习: 
(1)用柯文尔手势辅助演唱骨干音 
(2)出示曲谱,口琴吹奏骨干音 
(3)随乐口琴吹奏骨干音,小结:音的排列规律,有什么作用? 
(4)聆听中,用轻巧、短促的音,集中气口吹奏口琴的方式体验表现。 
3.聆听A主题的口哨版块,抓典型节奏型学习: 
(1)听音乐,“出现最多的节奏型” 
2在师哼唱的旋律中接拍切分节奏型 
3练习用口琴接吹乐句末尾俩音 
4聆听音乐中,用口琴接吹乐句末尾俩音 
4.聆听A主题,分别用口琴吹奏“短笛”处的骨干音与“口哨”处句末音。 
5.结合表格梳理A主题音乐的速度、音区、配器、情绪特点。 
(三)设计理念 
音乐是听觉艺术,第一次的完整聆听为感知乐曲的整体音乐情绪与风格奠定基础。A主题是全曲的重点,如何将主题聆听更深入人心,做到精听主题音乐?围绕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多维度的聆听(骨干音、典型节奏型),逐层加深对“短笛”音、乐段旋律的熟知程度。最后,在体验的基础上,用表格的形式对乐段进行理性梳理,符合六年级学生理性学习的需求,能促进音乐实践——音乐理论的认知。 
三、帽子传递 
对比聆听A
(一)活动目标 
1.对比聆听A,感知乐段“变化重复”特点 
2.能用帽子传递的方式体验乐曲。 
(二)活动步骤 
1.聆听A`,对比与A乐段的异同。 
2.结合聆听体验,小结、完成表格中各音乐要素的异同。 
3.用重复的四个动作:拍手、拍腿、右手抓帽子、右手传递帽子,并练习。 
4.聆听A`中,传递帽子体验。 
(三)设计理念 
用感性的联觉(视觉、动觉、听觉)加上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方式体验有趣的帽子传递,游戏中轻松聆听,专注聆听,到达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分组律动: 
辨别聆听B 
(一)活动目标: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乐器。 
(二)活动步骤: 
1、听《迪克西岛》全曲,辨别A与A`在全曲中出现的位置,并由此认知乐曲的结构——ABA`(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2、聆听B段,猜猜先后出现的四种乐器分别是什么? 
3、聆听B段,看看师的动作分别代表什么乐器,并数一数各个乐器展示的时长是几拍? 
4、聆听B段,分小组律动体验钢琴、吉他、短笛、单簧管的音乐。 
(三)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用“猜一猜,记一记,分组表现比赛”的简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聆听的欲望,达到听辨不同乐器音的目的。 
五、尽情表现,全曲聆听: 
(一)活动目标 
在聆听全曲中,能主动用口琴——律动——传递的方式体验、表现。 
(二)活动步骤: 
1、结合表格,小结B段及其他两个乐段的音乐要素特点,以及形成的音乐情绪、风格。 
2、回顾,各乐段的体验方式 
3、聆听全曲,用不同方式参与表现各段:
A用短促、轻巧的音吹奏口琴;B分组律动;
、丰富感受婚誓歌谱拓展聆听 
(一)、活动目标: 
了解《迪克西岛》的创作背景,了解民歌是最接地气的情感表达方式,能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其他民歌的欲望。 
(二) 活动步骤: 
1.师讲解《迪克西岛》的创作背景。 
2.聆听原文版歌曲《Dixie》。 
3.对比器乐版、声乐版《迪克西》的异同与感受。 
4.小结:民歌是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的产物,让我们继续去发现、去探寻更多优秀的民歌…… 
(三)设计理念 
“朔本探源”,在完整聆听体验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源头做进一步的了解,更深层次地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根基,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文化理解。以 “点”(美国民歌)带“面”(世界各国优秀民歌),促进进一步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民歌的欲望,为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