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樊战杰
课程标准
本框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交往与沟通”中“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背景分析
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与同学、老师交往的相关内容以后,涉及到的另一个重要的生活领域——家庭交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七年级学生对家庭的结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践行孝亲敬长传统美德的能力,但尚不能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不同家庭结构确立的依据,尤其是在收养、再婚家庭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是很明晰,缺少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家庭生活中与双亲长辈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容易走极端,因此,需要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厘清家
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明白家庭的功能,能够掌握孝亲敬长的具体技巧和方法,传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定义务,增强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1.通过歌曲赏析,能说出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以及家庭的功能。
2.通过观看视频,能体会亲情之爱,列举出孝亲敬长的具体做法。
3.通过人物分析,能辩证地阐述“家”与“国”的关系,增强“家”“国”情怀。评价任务
1.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思考并说一说家庭的功能和意义。(对应目标1)
2.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或同龄人不想回家、甚至离家出走的经历,归纳列举孝亲敬长的具体做法。(对应目标2)新套马杆
3.在人物案例分析中,探讨在家、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我们该有的人生选择。(对应目标3)
过程设计
一、聚焦目标,导入新课
学习内容:默读学习目标并领会目标内容。
设问1:通过阅读学习目标,你知道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话题与什么有关吗?
设问2:结合教材P72相关链接的内容,说说你们家庭关系的确立是建立在哪种关系之上的?你还见过哪些家庭关系确立的不同情形?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并从中聚焦关于“家”的话题,利用教材P72的相关链接,让学生清晰家庭关系确立的不同情形。】
过渡语:同学们,不管哪种情形建立起来的家庭,对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家的意味》,共同探讨关于“家”的话题。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我想有个家。
二、关注过程,形成认知和声歌曲
环节一:我想有个家
1.观看视频:观看潘美辰的MV——《我想有个家》,仔细听歌词,品味其中的情感。
设问1: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了人们怎样的情愫?
设问2:为什么人人都想有个家?
设问3:家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歌曲中品味家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在音乐、画面和文字中体会“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并总结归纳出家庭的功能有“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等等,从而引领学生完成目标1的学习。】过渡语: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明白了家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最深情的意味,也知道了家庭的功能很强大,然而,就有人“有家似无家”,就如这个醉汉,一起来看大屏幕。
2.案例分析:教材P73“阅读感悟”中醉汉指着自己的房子说“那不是我的家”。
设问:为什么他说那不是他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家不仅需要一个容身之所,更需要有亲人和亲情的陪伴,从而理解“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的深层内涵。】过渡语: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所以,我们每个人对家都充满着期待和依恋,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让爱驻我家。
环节二:让爱驻我家
dvd歌曲下载
1.真情分享:
你有没有哪一刻特别不愿意回家甚至想过“离家出走”?分享一下你的经历或你听到的实例。
爱情公寓第三季片尾曲小组讨论要求:
①前后4人为一小组,组内分享5分钟,必须人人参与。
超越梦想歌谱②选出一位同学的经历,与大家分享,重点放在“启示”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分享,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勇敢地面对真实的生活和自己真实的内心,去思考自己产生“不想回家或离家出走”的真实缘起,并
按照语文记叙文的要求对整个经过进行梳理,从而反思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原因,并审视自己的行为,体现跨学科思维的运用。】
过渡语:通过大家的分享,我听到了你的不满、委屈甚至后悔,难道我们的父母真的不可理喻、无法沟通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去感受她的“离家时刻”,请看大屏幕。
2.观看视频:
因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而离家出走的孩子,在地摊被摊主施舍一顿炒饭感动不已,却忽略了父母日复一日的悉心照顾。
设问:看完视频,你有何感想?今后你会有哪些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中女孩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让学生再次回顾自己曾经的经历,从情感和行动上认识到孝亲敬长要做到“尊敬、倾听、知恩、感恩……”,明白“尽孝在当下、尽孝要行动”的道理,从而完成目标2的探究。】
过渡语:尽孝在当下,尽孝一定要从现在做起。然而,就有这样一个人,离家三十多年,兄弟妹8个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干什么;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也没见他最后一面;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3.人物分析:
离家30多年;兄弟妹8个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干什么;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也没见他最后一面;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设问1: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设问2:你为什么说他的行为是违法的?可依据的法律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剖析,让学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去评析人物,从而强化学生“孝亲敬长”的
道德意识,增强自觉履行“孝亲敬长”义务的自觉性。在判断法定义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列举相关的法律条款,从而增强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过渡语:这个人果真像我们想的这样,是一个六亲不认、无情无义的不孝子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有国才有家”,请看大屏幕。
环节三:有国才有家
播放视频:观看黄旭华的采访片断,与前面人物描述形成对比。
设问1:看了视频,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设问2:从黄妈妈的那句“你们都要原谅三哥(黄旭华)”读出了这个家庭的什么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验证,让学生从黄旭华身上看到那种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情感,从而突出黄旭华身上的家国情怀,并引导学生树立“舍
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感,增强家国情怀。通过关注黄母的话,从细节上感受家风对于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影响,完成目标3的探究。】
陈瑞的图片
过渡语: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多年,是为国家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拥有着家国情怀的国之栋梁身上的大爱!大爱无言、大爱无声,愿我们未来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设计意图:用《国家》的歌曲作为背景,结合板书设计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从“孝亲敬长的行动开始,不断浇灌、培育亲情,从而让家更稳固,家的作用和功能发挥的更充分,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让每个社会成员更有家国情怀,升华对家的认知。】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只有自觉践行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才能让家人之间的亲情更浓烈,我们的家庭才更稳固,家庭的功能才能发挥的更充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和谐,每个公民才会有更强大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结合《家的意味》的学习,请你为《我想有个家》重拍一个MTV设计拍摄脚本,请考虑以下问题:
1.你在场景设计上会融入哪些元素?
2.在人物设计上你会设计哪些人物?
3.在情节编排上有哪些考虑和设计?
4.在关键文字设计上,你会设计哪些关键语句?
5.我还会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