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抖的视频内容分为推荐(发现)、附近(同城)和关注三个模块,这里主要说明推荐模块的算法机制。
1.视频与用户画像的匹配程度
2.热度(赞、评论、转发等)
3.发布时间
 
根据用户数据和内容标签计算两者的匹配程度,是每个内容产品的算法核心,已经被总结很多次了,其理论大体一致,在本社区搜索“算法”关键词就能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主要介绍热度和发布时间两点。
打开你的抖音,你会看到系统已经为你推荐好了一系列内容,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这些视频的获赞数量基本都在50万以上,中位数大概在100万(刷多了会减少)。
 
而打开快手呢?
 
你会发现视频获赞数量基本维持在1万到10万这个区间,有的甚至会出现几千几百,但很难到过10万的视频。
出现这种差距,难道是因为快手用户少吗?
 
王琪的全部歌曲显然不是,快手的用户已经是其他短视频产品的用户之和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实是因为快手算法特有的“热度权重“。
 高曙光与江珊
视频发布初期,随着其热度提高,曝光机会也会跟着提高,此时,“热度权重”起到“择优去
劣”的作用。而在视频热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它的曝光机会将不断降低,此时,“热度权重”起到“择新去旧”的作用(其实是为了给用户平等的展示机会,后面会讲到)。
 
与此同时,快抖对于“发布时间”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在抖音,你会发现很多视频其实几个月前就发布了(验证这一点,只需要在评论区不断下翻即可,可根据早期评论的发布时间进行推断)。因为用户一般不会在乎短视频是不是最新的,只要足够精彩即可。
 
而在快手,大部分视频都是近期发布的,再远的视频也是一个月内(在视频界面右下方有时间标注)。
 
那么,前面提到的“热度权重”和“发布时间权重”对于用户来讲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短视频的用户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看视频”的看官,一种是“拍视频”的制作方。这里,我们把看官的注意力比作一个蛋糕,而制作方比作分蛋糕的人。
 
首先,我们来看分蛋糕的人。在抖音,分到大量蛋糕的用户还会继续加快分蛋糕的速度(高热度会不断提高曝光机会),头部用户集中了大量的用户注意力资源,这种中心化会让普通制作者、草根制作者难以被关注(这与微博颇为类似)。
 
而在快手,头部用户分到的蛋糕被设了上限(高热度和旧视频曝光机会会大大降低),因此会有更多的人分到蛋糕,这也体现了快手的理念——希望所有用户都能展示自我,任何一位普通用户都有被关注的权利。
 
对于看官来说,抖音给了他们大量的优质资源,这些都是经过大量用户检验,而放到推荐
模块的内容池的视频。而快手只是经过初步检验就根据用户喜好开始推荐了,所以会有很多小众和“乡土”的内容。
 
抖音和快手,一个是精致的台上表演,一个是平凡的街边才艺。
 
相对来说,抖音是看官导向的,而快手则更偏向于制作方,尤其是草根用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快手会沦落到被整改的尴尬境地,因为“三俗”生产者总能到自己的市场。
产品
除了算法,我认为以下两点也是快抖气质差异的诱因。
1.录制功能
2.交互设计
1. 先音乐后录制的妙处
与其他短视频不同,抖音的录制功能别具一格,先选音乐再根据音乐录视频,而不只是充当背景音乐。
 
每当视频的动感与音频的调子相重合时,会大大刺激观众的感官,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玩法,比如:对口型、拍同款等,增加了趣味性、可看性。因此,抖音会给人一种“酷炫”的感觉(但是拍摄门槛也抬高了)。
嘎子嘎2. 不断上滑的“沉浸式体验”
一打开抖音,便进入了播放界面,接着依靠上下滑动来更换视频,嗯 … 这种状态可以维持一个多小时 …
 
这种懒人式交互大大提升了用户粘性,不过也削弱了用户改变“状态”的意愿,即附近模块、关注模块的使用几率将会降低。由此,用户的注意力又被“粘”在了头部用户的优质内容上,中心化进一步加剧。
 
与之相反的,快手的推荐(发现)对用户并没有那么大的粘性,三个模块的交互方式相当,都是瀑布流布局,并且快手的启动页是用户上一次退出的页面。
 
比如:上一次在同城离开,下一次启动页会是同城模块,关注模块也是如此,这样,用户选择的自由度“无形”地增加了。同时,快手也因其同城和关注的高使用频率,而在社交属性上更胜一筹,而不仅仅是一个娱乐软件。
 
其实快抖的算法与交互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抖音的算法决定了它的视频更加优质,因此不
需要用户做太多的选择,适合逐个播放,也减少了用户操作负担和选择负担。而快手视频的优质密度没有那么大,需要用户选择播放,在操作上会繁琐一些。
 
回忆一下我们使用抖音的时候,是不是一般会看完整个视频再播放下一个,很少掠过。而使用快手的时候,我们通常要掠过几个,才能选出自己想看的视频。
 
因此,“滚动播放”更适合抖音,而瀑布流适用于快手(其实快手也可以尝试美拍的“瀑布流+滚动播放相关视频”的交互设计,或者抖音附近模块的“瀑布流+滚动播放下一个视频”的交互设计)。
不需要理由 
被央视点名之后,快手CEO宿华做出了不同于其他人的反应,没有极力为算法辩护,而是发表了《接受批评,重整前行》的声明,“社区运行用到的算法是有价值观的,因为算法的背后是人,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人的价值观,算法的缺陷是价值观上的缺陷。”
快手的道歉让人联想到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此前呛声今日头条的观点,“技术是有价值观的,取决于你做什么。”在算法是否中立的话题上,深处其中的快手在舆论面前已然做出了选择,即算法也有价值观,前提是你想用来做什么。
算法是价值观和用户间的桥梁
很多时候,不同的价值观吸引到了不同的用户,最终导致了不同的产品逻辑、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不同的生命周期。
 
这一观点在游戏市场已经得到了验证。早期的游戏行业有两种典型的盈利模式,道具收费和计时收费,前者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应该是巨人的《征途》,谁花钱多谁的装备就顶级,谁就能成为最厉害的玩家。史玉柱因此赚的盆满钵满,可在赚钱的同时,巨人也背负了很多骂名。
 
《魔兽世界》是计时收费的经典之作,用户量乘以购买时间再乘以每小时的费用即是所得收入,也是游戏本身经久不衰的源动力之一。2016年魔兽改编而来的电影拿到了4.32亿美元的票房,仅中国市场就贡献了14.72亿人民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征途》已经被市场所遗忘,成了怀旧游戏的代名词。
 
回到算法本身来看,其价值恐怕不只是中立的技术,而是价值观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快手和今日头条无不是如此。
“记录世界,记录你”是快手的slogan,背后的价值观是让每个人自由的发声,有着去中心化的逻辑。不刻意培养KOL,不针对明星进行倾斜,不与头部用户捆绑签约,不设置热点人物、热点话题等榜单,几乎站在了微博这种中心化社交平台的对立面。
 
算法是快手实现这种价值观的前提,按照宿华的解释,“平台不想评判内容,告诉用户你应该去看这个或者那个。去中心化的逻辑就意味着,每个内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需平
彭于晏女友
台去给它贴标签,内容本身和AI算法会自动提供选择。”截止到目前来看,快手的用户体量超过7亿,日活用户1.2亿,自由发声的价值观并不缺少受众。
 
痴迷于技术和算法的今日头条最本质的价值观是让用户看到喜欢的资讯,对标的是门户形态下的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曾经引以为傲的就是杜绝人工干预,门户编辑们每天忙于选择头条、二条和焦点图,你看到的任何内容都来自于人工审核和推荐。
 
今日头条选择了极客式的产品思维,并引发了外界一连串的批评,其中最核心的立场就是:算法考虑的只是“准不准”,而不管“对不对”,可对于新闻行业而言,新闻道德俨然是高于流量价值的。
 
不出意外,快手和今日头条均遭到了主流声音的批评,一方面是站在既有认知的角度,对
于新事物,我们往往只希望看到好的一面,不允许任何作恶的潜在可能,无人驾驶的车祸事件和算法带来的不和谐内容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方向的偏离,算法建立了有别于人工的新世界,在用户体量足够庞大,且面临着各种商业诱惑的时候,建立在算法上的平台还能坚持所谓的初衷吗?
算法的世界更需要秩序
无论是快手还是今日头条,都无法苛求用户天生自律。
 
正如不少人喜欢深究算法推荐的“原罪”,低俗的信息会刺激人性的阴暗面,在无疑中看到某一低俗内容后,停留时间和观看频率可能会高于正常内容,这时候算法就会觉得你很“低俗”,也就会推荐大量类似的内容。
 
不只是低俗信息,甚至一些猎奇的内容都足以激发起好奇心,进而在行为上引发明显的喜恶。要知道,算法的背后就是流量,创作者为了掠取更大的点击量,往往会迎合观众的喜好生产内容,造成低俗、劣质内容的泛滥。
 
一个明显的信号,宿华在声明中没有对不和谐的现象做出辩驳,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算法,并不断完善运营机制和规则。言外之意,算法的世界里更需要规则,几乎成为所有算法驱动平台的共识。
比如建立内容分级机制。95后和00后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又往往缺少足够的判断力,很容易受到低俗内容的侵蚀。就目前的动作来看,快手已经声明要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视频进行分级,对于未成年用户可能看到的视频,进行严格过滤。”今日头条似乎也改掉了算法至上的偏执,去年就增加了2000个编辑,在算法之外引入人工审核……
 
比如完善实名认证体系。《王者荣耀》遭受质疑后最迅速的动作便是实名认证,以此建立起对未成年人的识别,以及各种防沉迷措施的出台。内容平台或许更需要实名认证,补充用户年龄、性别等数据的缺失,在算法推荐上更具有针对性,限制未成年用户的权限。同时健全内容举报和追责机制,就这一点而言,用户规模同样庞大的和微博值得今日头条、快手等参考借鉴。
 
再比如对算法本身的优化。Facebook和康奈尔大学在2013年做了“社交网络中大规模情绪扩散”的实验,涉及到的人数接近70万,得出的结论是:在用户信息流中灌输“正能量”的信息,用户也会给出正面的反馈,反之则是给出负面的反馈。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需要做的是,在算法中加入情内容识别、用户情绪理解等技术,赋予算法以价值观并贯穿到内容推荐的逻辑之中。
 
当然,这个世界不是单维的,至少影响企业抉择的除了用户需求,还有来自投资者的盈利
真永远压力。企业的摊子越来越大,而管理层的约束范围始终是有限的,想要在庞大的体量下坚持不犯错,恐怕还要价值观的统一。
成也价值观,败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