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牙行”与孙默归黄山诗文之征集
百家讲坛全集mp3
杜桂萍
在考察清初词史演进时,明末清初时人孙默(1613 1678)及其编辑的清代最早的一部当代词总集‘国朝名家诗馀“①不可回避㊂孙默开阔的词学视野及其密集的词学活动㊁广泛的词学互动,成就了他在广陵词学中心形成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其作为特定角所发挥的无与伦比㊁不可取代的作用,得到了当代学者的逐步认可㊂②在编纂‘国朝名家诗馀“过程中,特立独行的休宁人孙默,以 一穷老布衣,而名闻天下 ③,并非仅
仅因为他对词选编纂的热衷,当然也不仅因为其词作之佳,还缘于他 海内诗文积盈箧,无人不送归山辞 ④的行为以及潜隐其中的 名士牙行 的身份特征㊂即他常年以归返家乡黄山为理由征集诗词文之作, 所与游者,皆为文辞送其归 ⑤,涉及人与事众多,构成了当时扬州文坛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促进了‘国朝名家诗馀“的搜集和编纂㊂本文即立足于对这一文坛盛事的文献梳理和史实考察,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孙
①②③④⑤黄贤忠㊁郭远霜认为,‘国朝名家诗馀“中的词集来自孙默的搜集和整理,孙默其可能并未打算使用这个书名,‘国朝名家诗馀“的名字来自张潮的诒清堂㊂见黄贤忠㊁郭远霜‘ 国朝名家诗余⓪版本及成书考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㊂
如张宏生‘总集纂集与体风貌  论孙默及其 国朝名家诗余⓪“(‘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以及李丹‘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等论文及著作㊂
王士禛:‘祭孙无言文“,‘带经堂集“卷四十九,康熙刻本㊂
我们有武功雷士俊:‘送孙无言归黄山“,‘艾陵诗文钞“之‘诗钞“卷上,康熙莘乐草堂刻本㊂
施闰章:‘送孙无言归黄山序“,‘学余堂集“文集卷八,四库全书本㊂
默,并借之探求当时文学生态一些易被后人忽略的细节及其对有关文学史进程㊁文体兴衰的影响㊂
一 孙默其人其事考述
孙默,字无言,号桴庵,江南休宁籍,流寓扬州㊂其先世居黄山下草市,父秉仲,生五子,无言为长㊂①妻吴氏,早卒㊂②孙默六十七岁去世,逆推三十余年,吴氏去世的时间当在孙默三十多岁许,正是清初时期,他应该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定居扬州的㊂子二,长曰自省,早卒,大概即是王士禛所谓
无言有子,依其族人贾汴之朱仙镇,一昔死 ③者,次子名自益,字友三,亦为商,来往于扬州与汝宁一带,孙默去世后请汪懋麟作墓志铭者是也㊂
孙默曾一度经商,地点应为中州㊂姜宸英云: 孙子自中州还,即谋隐于其里之黄山,至见于咏歌与友人唱和者,不一而足,然至今倚徙未遂也㊂ ④似乎是以扬州为落脚点经商,这与其弟弟和儿子后来亦往来于汝宁㊁朱仙镇和扬州的经营路线是一致的㊂孙枝蔚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的‘南乡子㊃赋送无言令子鲁三之汝宁“中有: 隋苑柳青青,身着班衣,劝醁醽㊂负米归来曾几日㊂消停㊂依旧骑驴向汝宁㊂ ⑤揭示的就是这一点㊂大概在明末,孙默已来到扬州: 自吾辞黄山来此,其时幸饶于赀,颇能供宾客车马㊂自丧乱以来,倾散殆尽,而家累日益以众㊂ ⑥顺治元年(1644),文德翼 客商山门人吴去非家,枕溪而卧几十旬 ,此际,孙默 时来访余㊂林皋之吟,文字之饮,聊以永日,亦顿忘时事之
①②③④⑤⑥汪懋麟:‘孙处士墓志铭“,‘百尺梧桐阁集“卷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㊂
汪懋麟‘孙处士墓志铭“谓: 不幸母早世,父独居三十余年,人以为义㊂
王士禛:‘祭孙无言文“㊂
姜宸英:‘赠孙无言归黄山序“,‘姜先生全集“卷十五‘真意堂佚稿“,光绪十五年刻本㊂孙枝蔚:‘溉堂集“前集卷五,康熙刻本㊂
董以宁:‘送孙无言归黄山序“,‘正谊堂诗文集“之‘文集“,康熙刻本㊂
维何 ①,当是因为动乱暂时回到了家乡㊂他后来又到扬州的原因,应该是出于 家累日益以众 的生计考虑,与他不耐寂寞㊁好文重交的个性当然也关系密切㊂王士禄康熙四年(1665)诗有 仳离廿载芜城居,云海苍茫作逋客 ②,上推二十年,当在顺治二年(1645)许,应该就是孙默动乱后再返扬州的时间㊂
同样在康熙四年初夏,王嗣槐于西湖之滨初遇孙默,表示 余知其人二十年,未之见也 ,又有 桴庵出黄山几二十年 ㊁ 居广陵且十余年 云云③,也透露出孙默离开黄山的时间为顺治二年许,定居扬州的时间则稍晚,但亦已过去十几年㊂孙枝蔚云: 辛丑岁,无言游于广陵且十有余年矣,然后即归黄山老焉㊂ ④辛丑是顺治十八年(1661),严迪昌先生据此判断 孙默始游广陵当在顺治八年之前,也即他还不到四十岁时 ⑤,大致是合理的,但这只可能是孙默正式定居扬州的时间,并非 始游广陵 的时间㊂孙枝蔚作于顺治十四年的‘送家无言归黄山“诗中,又有 十年清泪堕悲笳,异俗相亲即一家 ⑥一句,表明他们相识已经十年,而孙枝蔚定居扬州的时间恰恰是顺治三年⑦,再次说明至少顺治三年时孙默已经住在扬州㊂计东曾透露了孙默某年的话语: 予交游中,远者无暇论,即予流寓广陵,十七年矣㊂ ⑧根据文中 顾与治(逝于顺治十七年)㊁王于一(逝于康熙元年)㊁胡彦远㊁侯研德(逝于康熙三年)㊁梁公狄(逝于康熙四年)兄弟 均已去世的记载,计东与孙默的对话应在康熙四年或之后,倒推十七年则是顺治五年(1648)或晚些时日,即其正式定居扬州的时间至迟应在顺治五年到八
年之间㊂王追骐‘送孙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文德翼:‘送孙无言归隐黄山序“,‘求是堂文集“卷七,明末刻本㊂
王士禄:‘送孙无言归黄山歌,兼示杜茶邨“,‘十笏草堂上浮集“卷一㊂
王嗣槐:‘送孙桴庵归黄山序“,‘桂山堂诗文选“之‘文选“卷二,康熙刻本㊂
孙枝蔚:‘送无言归黄山序“,‘溉堂集“之‘文集“卷一㊂
在牵手的一瞬间歌词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第73页㊂
毕雯珺孙枝蔚:‘溉堂集“之‘前集“卷七㊂
汪懋麟:‘徵君孙豹人先生行状“:  先生幼颖异过人,生十二岁,随奉议公客扬州㊂ 见‘百尺梧桐阁集“卷八㊂
计东:‘送孙无言归黄山序“,‘改亭诗文集“之‘文集“卷六,乾隆十三年刻本㊂mini斗鱼
无言归黄山“云: 有客邗州十六载,阖门著书行不改㊂ ①经考,此诗作于康熙五年(1666)秋,时王追骐暂住扬州天宁寺,与陈维崧㊁孙枝蔚
等唱和往还,赠予孙默的诗歌应作于同期㊂据此,其定居扬州的具体时间
可断定为顺治八年(1651),进一步接近了严迪昌先生的说法㊂
‘扬州府志“卷之五十三(嘉庆十五年刊本)说孙默 工于诗 ,好友孙枝蔚也有 佳句半传邗水涯 ②之誉,但颇有交谊的王士禛又意味深长地指出: 不甚为诗,而好朋友之诗 ㊂③流传至今的他的诗歌作品确实不多,卓尔堪‘遗民诗“收其诗四首,顾有孝‘骊珠集“收其诗一首,‘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九收其诗二首,另嘉庆‘扬州府志“卷十七收有其作品‘红桥园亭宴集诗“一首㊂不过,从当时人诗歌作品中偶尔出现的 次无言韵 一类信息分析,孙默的诗歌创作还是不少的㊂据记载,他曾编自己作品为‘留松阁诗“④,且主要是流寓扬州期间所作: 十年诗将藉此以传,故以名㊂ ⑤可惜至今未见,具体情况不详㊂王猷定之序云: 今
而后,有慨于兴亡之故者,读‘留松阁诗“,又不徒言甲申之事矣㊂ ⑥可见多有动乱之境的情感表达㊂
徐喈凤‘瑞龙吟㊃送孙无言归黄山“有 新翻调,唱旗亭,江南响彻,孙郎佳句 ⑦,可见出他的词作应不少,惜亦流传不多,‘全清词㊃顺康卷“亦未有收入㊂据李丹博士文⑧,国家图书馆藏‘国朝名家诗馀“本曹尔堪‘南溪词“(留松阁刻本)中有孙默词一首‘蝶恋花㊃送顾庵次原韵“:
携手湖头春已暮㊂约过平山,又被秋霖误㊂满地尘劳凄客露㊂萧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王追骐:‘送孙无言归黄山“,见魏宪‘百名家诗选“卷四十六,康熙魏氏枕江堂刻本㊂孙枝蔚:‘送家无言归黄山“,‘溉堂集“之‘前集“卷七㊂
王士禛:‘祭孙无言文“㊂
(宣统)‘续纂山阳县志“记载,民国十年刻本㊂郭晓冬 程莉莎
王遒定:‘留松阁诗序“,‘四照堂诗文集“之文集卷一,康熙二十二年刻本㊂
王遒定:‘留松阁诗序“㊂
徐喈凤:‘荫绿轩词“,‘全清词㊃顺康卷“第五册,中华书局,2002,第3108页㊂
李丹:‘孙默㊁程邃词作拾补“,‘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