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 王菲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殷秀梅个人资料简介电子音乐(英文:electronicmusic)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音乐,与由共鸣体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有人把这里的电子音乐称作电声音乐(electroacousticmil-sic),以此区别于下文提到的、与具体音乐相并列的电子音乐。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子音乐是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也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因此,它不包括由电声乐器演奏的音乐,如1920年出现的特里明琴(以它的发明者Leon Theremin的名字命名)、1928年出现的马特努琴(以它的发明者Maurice Martenot的名字命名)以及其他各种电乐器、电子乐器等。这些电声乐器突破了传统乐器的音响范围,却依然像其他乐器一样,专供演奏现成的音乐。它们与在实验室里利用电子设备作曲而成的音乐不同。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后一种电子音乐。它的产生是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噪音音乐在新时期继续实验的产物。
歌曲网电子音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录音带音乐
田朴珺个人资料
利用录音带操作技术制成的电子音乐作品可统称为录音带音乐(tapemusic)。它可包括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两类。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ete)是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音响录下来,加以变化和处理,组成作品,以此与作曲家写在乐谱上的抽象符号所表示的音乐相对照。具体音乐的发明者是法国作曲家谢菲尔(Pierre Schaeffer,1910-1995)。他的父母虽然都是音乐家,他却在1929年进人工科大学学习,毕业后任专职的电讯工程师。他在巴黎法国广播电台工作期间,有机会接触大量音响效果资料。1948年,他创作了第一首具体音乐作品《火车练习曲》,把车轮滚动、喷气、汽笛等声音拼接、录制而成。录音带试制成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但直到50年代初才被投放市场。谢菲尔在1951年使用磁带录音机前,一直依靠录音盘进行录音(discrecording)。他最流行的具体音乐作品是同年创作的《锅盘练习曲》(Etudeoux CassrolesWTBZ,又名《忧郁练习曲》,Etude Pathetique),其中录制了锅盖旋转、口琴、和尚念经、巴厘音乐、咳嗽等各种声音。
小虎队 再聚首谢菲尔在具体音乐中使用的方法为后来的录音带音乐打下基础,如:录音带打圈子(可使声音无限循环)、变化速度(以改变音高)、反转方向(使通常的发音方式倒转过来)、分切和拼接、录音带延迟(以产生回声效果)等。他在巴黎电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吸引了很多作曲家来这里短期工作,如布列兹、米约、梅西昂、施托
克豪森等。
1951年,在西德科隆电台也建立了电子音乐实验室,那里的作曲家也利用录音带制作电子音乐作品,但与具体音乐不同的是,他们不采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音响,而是采用电子设备本身(如振荡器)发出的音响作为原材料。德国的电子音乐,从一开始,就带有更多的科学实验的性质,不像法国那么注重情趣和气氛。科隆实验室的建立者艾默特(Herbert Eimert,1897~1972)是一位作曲家,毕业于科隆音乐学院,信奉十二音体系。他不出名,但很重要。他认为序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能在电子音乐中才能实现。他对施托克豪森有很大影响。施托克豪森曾在他的实验室工作,很快就成为德国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第一首重要的电子音乐作品是《练习曲Ⅱ》(1954),只采用正弦音作为音源,同时,结合使用序列手法。他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品是《青年之歌》(1955-1956),为童声和电子音响而作。童声经过变形、加工,变得支离破碎,再与电子音响相结合,十分奇特。现场演出时,《青年之歌》还使用了五个拉开距离的扩音喇叭,从而把“空间运动”的概念引入音乐.
50、60年代,巴黎和科隆是西方电子音乐的两个中心。从《青年之歌》采用人声可以看出,
胭脂泪留人醉法国具体音乐和德国电子音乐之间的区别正在开始消失。50年代中期起,其他各闻也相继建立电子音乐实验室,如意大利米兰的电子音乐实验室和美国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等。意大利电子音乐实验室,如意大利米兰的电子音乐实验室和美国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等。意大利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是贝里奥(Luciano Beriu,1925〜),他最著名的电子音乐作品是《主题》(Aema,1958),材料取自乔伊斯(James Juyte)的小说《尤利西斯》,也是利用人声进行电子处理。美国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是乌萨切夫斯基(Vladimirllssachevsky,191l~)。他既采用自然声音,也采用电子声音,兼取法德两国所长,代表作如《木管和铜管》(1965)。在美国有影响的电子音乐作品中,还应该提到瓦雷兹的《电子音诗》(1957)、巴比特的《菲洛梅尔》(或译《夜莺》1964,为女高音和录音带而作,同时采用序列手法)、凯奇的《方塔娜混合曲》(1958)等。其中《方塔娜混合曲》由一系列噪音所组成,既是电子音乐中离开传统最远的一个例子,也是一首令人难以接受的偶然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