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看现代音乐教育
作者:袁 峥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相比孔子博大恢弘的教育思想体系,反映音乐教育思想的论著篇幅不多,但其所占有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是从研究周礼入手,到了自己理想社会的基石。在孔子看来,对不起还想你胡歌个人资料”是社会秩序行为规范的外在形式,只有一切都按照的形式去做,也就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最高境界才得以实现。而乐是礼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礼,就有什么样规模的乐。所以孔子对的重视是可想而知的。穿越时光的隧道,经典的光芒照耀百代,现代的音乐教育仍然可以从孔子那儿获取宝贵的教益。
       
        一、音乐与修身的内在关系
       
演员曹征
        孔子认为,一个人才的成长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有了文采和思想的修养还不够,还需要加上音乐方面的修养,才能算是一个完人。音乐是人的精神修养的最后完成阶段。
周晓欧老婆        儒家音乐理论著作《乐记》是《礼记》49篇中的一篇,开篇便说:老八吃的是真的粑粑吗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于戚羽旄,谓之乐。意即人心受了外物的感动,就有对于外物的知觉;由对于外物的认识而对外物产生喜怒等情感;人有了不同的情感,即会发出高、下、清、浊不同的声;不同的声在一定的规律之中配合变化,就成为音。用乐器奏出音,并且配上舞,就成为乐。
        人对于声、音、乐的感知自然有所不同,由此而形成了三个层次:感于外物而发出不同的声,这是人和禽兽所共同的。音是人所特有的,乐则是文化更进一步的产物。按照《乐记》的观点,人心受外物的刺激而有一定的情感,由一定的情感而发出一定的音、声,反过来也可以用一定的音、声使人有一定的情感,这就是乐的教育功用。同时又认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强调了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在人类生活中的
不可或缺。但知声、知音、知乐三个层次,彰显了音乐修身的重要性,因而《乐记》说:张恒远 咿呦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