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手风琴音乐文化解读
作者:赵珊珊
来源:《音乐时空》罗莽2014年第10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开始走向抗战的年代,在抗战中人们不仅需要在前线的较量,也需要在抗战的后方协调指挥、运送物资、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在这个特殊的战争年代生成了许多自发性、号召性的抗日革命战歌,同时涌现出来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汹涌澎湃的音乐大潮。手风琴顺应抗战时期趋势,在歌曲教唱、协调指挥、伴奏功能、革命根据地区的自娱自乐等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手风琴在抗战大后方的功用做一音乐文化层面上的解读。
        关键词:抗战时期 哭砂 张惠妹手风琴 张艺兴美好的一天音乐文化
        手风琴是借鉴中国笙簧发音原理而形成的活簧类西方乐器,普遍使用于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亚洲以及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19世纪50新八仙过海主题曲年代,俄罗斯建造了键钮式半音阶手风琴,俄语称баян(巴扬)。随后在法国巴黎创建了键盘式手风琴,这种手风琴构造与键钮式巴扬完全一样,只是将右手部分换为钢琴键盘样式而已。
明道陈乔恩主演的电视剧
        抗战时期手风琴成为抗战运动中的音乐武器,在抗战的大后方,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英勇抗战。建国之后,众性的歌咏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歌曲的演唱用手风琴伴奏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常用的表演形式,深受众欢迎。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手风琴常用于军队、工厂的工宣队为革命歌曲伴奏。通过尝试为时代歌曲伴奏,对样板戏半路夫妻片尾曲改编移植这两种途径,在对艺术种种限制的夹缝中,不断的发展成具有时代特的乐器。改革开放时期,国家的各项事业开始步入正轨,在国家的扶植下,中央和地方的手风琴学会纷纷成立,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手风琴专业相继恢复开设。在与国际手风琴界恢复交流之后,中国手风琴的专业理论构架和教学演奏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而在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电子音乐技术迅速发展,电子音乐伴奏逐步取代了手风琴伴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条件接触到了钢琴、小提琴等较为昂贵的乐器,手风琴热潮逐步衰落成为冷门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