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等能力会逐步提升。
四、 注重方法点拨,把握备考的"金钥匙”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既要把题目讲深讲透,让学生听懂领会,又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握备考的“金钥匙”。例如,可指导学生运用“三读三画一比较”的方法解答客观题。“三读三画”即一读题干,画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整体上把握题干的主旨意思;二读导语,画出导语可能出现的限定要求,如 “旨在”“目的在于”“表述正确的是”等;三读题肢,画 出有效信息,判断题肢正误,表述错误的题肢除非是反向选择,一般情况下应予以排除。“一比较”就是结合题干意思和题肢要求,将表述正确的题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慎重取舍。当然,客观题还有体现类、说明类、启示类、因果关系类、推导类、正向类、反向类等题型,主观题有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总结类、评析类、认识类等题型。教师要把这些题型共性的、一般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并通过典型题目训练不断巩固、强化,反复做、做反复,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自觉运用、拓展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五、 注重反思引导,激发备考的“精气神"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溢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成长需要反思,学生进步同样离不开反思。通过指导学生反思,
使其成绩得到提升,产生更多的获得感、愉悦感,从而激发其备考的“精气神”。前面提到的,当堂展示学生的主观题答案要点或思路让学生品评,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在每次大型考试前,要求学生“回头看”以前的试卷,对犯过的错误进行再思索、再 领悟、再比较,提醒自己不能再犯类似错误,这可能比考前多做几道题目的效果要好。在髙考前,尤其要指导学生把过往考试所犯的典型错误进行一一梳理、归 类反思,保证自己在“终端显示”中从容应对、自信应对,减少出错率,提髙正答率。
新高考、新机遇、新挑战。在高考备考的最后阶段,只要我们方向对、思路清、措施实、过程优,落实“五个注重”,坚持知能并举,就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实现新高考实战“开门红”!
(本文编辑:《啉)
(224005 江苏省盐城中学)
话长道短
中麥过跆教学参考
E-mail:zhongzhengcan8197@ 163 例谈高考评价体系下思政课教7改逬
口成洁■■■■■■■■■■■■»■摘要: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之一在于引导
教学,助推育人方式变革。当前,教师应以高考评价
体系为指南,整合知识,注重大观念统整型构学科内容;构筑情境,搭建展示学科核心素养的栽体;提升能力,基于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思政课;教学;改进
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应认真研读高考评价体系,积极探寻新变革下的新发展,推动育人方式转化。本文试结合三道高考试题的演变,谈谈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思政课教学改进。
例  1.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文基卷第10题)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人类共同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例  2. (2008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24题)“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
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答案:D
例  3. (2020年高考山东政治卷第11题)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发展
月半弯张学友②文物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证
2021年5月睿
中仏i 跆教学参考
E-mail : zhongzhengcan8197 @ 163
1话长道短|
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玉兽面
商代时期大禾方鼎
纹琮(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m i  I
雷诺儿的歌汉墓《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元代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 竹简(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③ 作为“活”着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 重要意义
④ 文物在博物馆的展出半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
的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以上三道试题都涉及“文化传承”,但细究下来, 不难发现同一主题下的命题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值得一线教师深思的是:这些变化是什么?它们折射 出高考评价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应对 思政课教学发挥何种导向作用?结合对这些问题的 思考,思政课教师不妨从以下三个维度考量高考评价 体系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整合知识:注重大观念统整型构学科内容 例1考査的知识点是“历史文化遗产”,例2则针 对“中华文化特征”设问,两道题均考査单一知识点, 反映了传统的高考测评体系下对孤立零散知识点深 人细致的考査,与此对应的教学样态是教师高度重视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将单元、课、框、目的教材知识予 以深度挖掘、细致分割,并通过识记、默写、考试予以 强化。长期停留在知识点层面的教学方式虽能一定 限度上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但长期孤立地掌握知 识,使学科思维能力、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迁移解决问 题能力弱化,学生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例3考査的学科知识包含“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内涵” 等,这些知识点指向“中华文化”“文化创新”等具有统 领性的学科大观念。该题考査方式更加还原、贴近真 实生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运用多学 科知识或同一学科多个知识点综合解决问题。这就 要求学生将碎片化知识予以体系建构、统整融合,由 点到面、由孤立到整合、由分散到结构化、由微观到宏 观,将知识融会贯通,调度自如。这样,才有可能应对 现实生活中陌生复杂的结构不良情境。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构成,要求实现 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66
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当前,有一线 教师对“素养导向评价下的教学中,学科知识是否可
以淡化”问题感到困惑。答案是否定的。教师需要进 一步明晰知识的价值。知识为能力和素养奠定了坚 实基础,离开知识,能力和素养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因此,在任何时候,课堂教学不能离开理论观点、 学科知识的支撑,否则就失去了学科味道,也失去了 解决问题的脚手架。面对思政学科中庞杂的知识内
容,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教材中有不少基本概念与原
理及核心知识,而这些概念、原理、知识背后都潜隐着 学科大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大观念予以梳 理、整合,构成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教师的任务在于凝练教材主线、主题、主旨,围绕 学科大观念型构教学内容。如新教材《哲学与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四大观点(实践的观念、历史 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为主线,以树立“三 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为主旨,并 在此基础上围绕“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文化传 承”“文化创新”等大观念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可认真 研读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寻 、捕捉大观念的踪影。以《哲学与文化》为例,在“文 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频繁出现“传统文化”“文化多 样性”“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创新”等。其 中,“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创新”等词可以将 “社会实践”“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等相关概念统整 为一个整体,以便教师将其列为大观念。而像“传统 文化”“文化多样性”等词,教师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 方法到思想
、从事实到价值予以进一步提炼,如将其 凝练为“文化传承”。另外,教师可以研读教材标题。 以模块2《经济与社会》为例,两个单元标题“生产资 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涵盖 本书的大观念“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等。
二、构筑情境:搭建展示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从情境维度观察三道例题:例1没有情境素材, 例2以歌曲《青花瓷》人境,情境简单,易被学生感知, 但《青花瓷》歌词对学生完成学科任务没有帮助,仅仅 具有引子的作用,而情境中“韵味传神的青花瓷
的历史”一句则对解题有一定提示作用,可以为 准确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搭建舞台。受传统 高考评价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脱情境化教学”或使用情境不适切,如单纯地对教材 文本中的概念、原理进行简单的逻辑演绎和思维推 导;或对情境的功能理解不到位,认为情境只是一个 引子,发挥导入和印证知识的作用;又或情境使用不
2021年5月
准确,认为情境越多越好,缺乏真实性和有序性。这 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停留在知识真空或者假情境中思
考问题、解决问题。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做题能力可
送别 韩磊
去天堂的孩子>宋慧乔多次拒绝宋仲基
能会得到提升,但难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挑战。
例3的情境素材来自文化生活领域,展示了不
同时期的古文物画卷,与例1、例2相比,例3展示
的情境新颖、真实,与学科内容和学科任务相契合,成为展示学生思维能力和完成特定学科任务的背景
和依托。
高考评价体系将考查内容聚焦于应对生活情境
问题时所需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凸显学科素养立意。评价方式的改革密切对接育人方式改革。这就
汤灿资料
要求教师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营造基于真实情境的
教学生态,以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
要有强烈的情境意识。知识只有嵌入情境才有意义,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带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
情境”,让学生厘清知识产生的情境化条件,在真实的
探索过程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激活原有知识,回归知识产生,还原知识应用的实际过程,让 学习真实地发生。教师可以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创设复杂程度不同、结构化程度不同的新颖典型情境。学 业质量标准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具体化,它主要借助典型情境活动,诱发学生相应的行为表现,以此衡量其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教学实践选择情境资源提供依据和遵循。教师可以将社会生活类情境和文本
类情境引人课堂,根据具体学科任务需要,筛选来自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领域的各类现象,真实发生的人类历史事件和各种政策、法规、论述、报 告、统计数据等文本信息,从而为有效测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搭建平台。当然,素养落实是情境设置的最终旨归。高考评价体系特别强调素养立意。因 此,教学情境要有效支持与服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三、提升能力:基于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道例题中,例1要求回答“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说法”,选项②③是教材中的原文表述,考査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选项①④明显错误,学生只需掌握最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即可。例2“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对选项有提示,学生可以从中寻线索作答,展现的是文本阅读能力和基本的推理能力。以上两道例题的设问均指向学生的低阶思维。在这种评价方式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秉承“读、写、背、默”四大法宝,注重培养学生识记能力、解题能力、应 答能力。例3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话长道短
中爹故沒备学参考
-mail:*************************展现其信息加工、辨析探究的能力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否提取、理解情境材料信息,能否利用关键
知识和原理加以分析、论证、说明的能力、素养、表现
均得以展示。
髙考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
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应具备高质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高考评价体系
将之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思维认知能力。以上能力可
以概括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体而言,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能够阅
读和理解与学科相关的各种数据、文本,并从中提取
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够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获取学科
规律的能力;能够将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建构的能力;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设计、选择最优方案,并根据实际
情况不断修正的能力;能够运用学科语言准确、顺畅地表达学科思维,并创造性地提出独特看法的能力;能够面对复杂现象与不同观点,批判质疑,做出正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
陌生环境,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等等。以上关键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学生经常性的髙阶思维训练。为此,教师应凸显活动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作用。新 一轮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最显著的亮点在于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同时指出“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
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教师可积极探索多元的教学活动形式,如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研究性、体验式、探究式、议题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师生在“做中议”“议中学”“议中做”“做中学”;强化辨析式学习,立足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的多元观点,引导学生步入开放的社会生活,亲历自主判断、辨析,理性面对各种观点,实现价值引领;开展以案例为载体的综合性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运用综合视角解决问题,提升综合能力;将学科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模拟政协、社 会调研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高考评价体系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勇担历史重任,积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丈蹁辑:贺瑤瑤)
(226001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2021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