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Dec. ,2020
第35卷第12期
Vol. 35 No. 12
北部湾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BU  GULF  UNIVERSITY
DOI : 10.19703/j. bbgu. 2096-7276. 2020.12.0066
《西游询》考张叙事结构解读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摘要]从结构性夸张视角切入,观察《西游记》结构的可行性。《西游记》的夸张推动了叙事的修辞诗 学功能,《西游记》借助夸大孙悟空形象、“遇难一脱险”模式合理性、自然环境空间因素地位三个结构性夸张,
搭建了语篇结构,推动了叙事,生成了传世经典。
最后还是我开了口
[关键词]《西游记》;夸张叙事;修辞诗学[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7276(2020) 12 0066 10
夸张作为修辞元素与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 具有强化主观感受、突出事物特征的作用,魏晋南
北朝时期就被运用在小说创作中。早有学者关注
到夸张与小说的关系,如吴福辉⑷、郝敬波等⑵o
于广元在《夸张辞格审美发展史》中明确表示: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小说中的夸张,着
力描述自然美、人之美以及人之美的情之深…… 唐传奇中的夸张展现了带有浓厚传奇彩的崇高 之美,宋话本中的夸张展现了走向市井的崇高之
美……元明清时期小说蓬勃发展……(夸张)发 展成为富有浪漫彩、世俗人情的崇高之美…… 现当代时期小说中的夸张,大量继承发展了夸张
的审美传统,展现了崇高之美。”⑶于广元在分析 古今小说的基础上,总结出小说中各种夸张类型 的美感形式。我们在他收集的丰富的小说夸张语
外面下着雨
料基础上,可推测出夸张与小说关系密切o
学界重点关注了小说夸张的运用研究,成果
多涉及唐传奇、宋话本、元明清小说等具体作品的 词句夸张分析,以及夸张作为人物描写手法、塑造
人物形象等功能,较少学者涉及夸张参与小说叙
事的研究。我们在对《西游记》细读的基础上,意 识到夸张作为不可缺少的修辞因素,表现在语篇
结构层面的夸张可以抽象为“本体:X+夸体:超常
X 特征+夸张点:超常程度强”格式,夸张本体为 “人物、情节、环境”的聚合体,夸体表现为“超越
人物、情节、环境正常状态”的描写,凸显特定视
点与状态的奇异性,夸张点通过语言形式传递出 超常程度强的语言意图,与其他修辞因素组合在
央金兰泽的歌一起,推动叙事、搭建语篇结构、实施修辞诗学功 能,促使带有鲜明夸张语义特的《西游记》的生
成。由此延续我们前期的研究观点,再一次论证 夸张在语篇中承担的功能可以是结构性的,也可
以是非结构性的结论。结构性夸张参与语篇生
成,是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的修辞元素,控 制着语篇叙事走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非结 构性夸张构式是参与话语生成的修辞元素,不承
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⑷。在此,我们也可以
尝试凭借结构性夸张作为切入点,换一种视角观 察《西游记》的结构。
[收稿日期]2020 11 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中国文学修辞百年研究史1919—2019( 19BZW010);2020年高校学科
(专业)拔尖人才项目:广义修辞学视角下的夸张研究(gxbjZD2020007)
[作者简介]高 (1971-),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兼职博士生
心术主题曲下载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修辞学。
第12期高:《西游记》夸张叙事结构解读67
一、夸大孙悟空形象的结构性
夸张一《西游记》的人物设计与叙事《西游记》取经团队由唐僧、三个徒弟和一匹白马组成,在降妖伏魔的西行之路中,所有人妖冲突皆围绕唐僧被掳、孙悟空营救展开,人物、妖怪、神仙的设计也以孙悟空为中心,《西游记》的人物设计运用夸大孙悟空形象的结构性夸张展开,语篇叙事呈现为夸体的孙悟空形象具备超常特征,夸张点凸显超常程度强。具体呈现为五个下位结构性夸张。
(-)结构性夸张一:夸大孙悟空来历的奇幻性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叙述仙石所生石猴,来历超常。在全书回目及正文中,石猴的不同身份代码在不同语境中汇合为身份符号聚合体,成为同一叙事结构中可供选择的修辞元素。仅在回目中,石猴的不同身份符号出现15个,出现频次高达49次⑸-,统计见下表所示。
身份符号出现频次
弼马温(弼马)1齐天大圣(大圣/齐天/孙大圣)8
心猿17
孙行者(行者)10
孙悟空(悟空)8
美猴王(猴王)2
金公(金)3
这里不包括虽然在回目中却没有用身份符号点题,但在实际书写中石猴是主人公的第一、二、三回。《西游记》高频使用指称石猴的身份符号为"大圣"“行者"“悟空",从表达者身份观察,石猴本尊最爱“齐天大圣”,这也是出现频次最多的身份符号,天神们皆称其为“大圣”,口语对话中多称“猴头”“猴子”“泼猴”。由此观之,石猴主观定位“齐天大圣”的身份符号,折射出已具备“大闹天宫”绝世武功的认知。在众多身份符号聚合体里,法名“孙悟空”作为正式命名与第一出场的人物形象,夸大了孙悟空来历的奇幻性,形成结构性夸张一,奠定了《西游记》既魔幻又现实的叙事基调。夸张成为挣脱现实世界束缚、推动语篇形象塑造、引领叙事走向与情节发展的重要修辞因素,实现了支撑语篇结构叙事的修辞诗学功能。
(二)结构性夸张二:夸大孙悟空的金箍棒威力与超凡武功
表达者选择借助夸大孙悟空的金箍棒威力与超凡武功的结构性夸张引领叙事,把孙悟空塑造成超级英
雄,把金箍棒打造成极具中国文化特、妇孺皆知的神奇兵器。
1.夸大金箍棒的神奇出身
金箍棒产于鸿蒙初判、天地初分之时,属于具有灵性的上古神铁,太上老君将其铸成如意金箍棒,又称灵阳棒,原被视为神器,用来镇住天河的水妖海怪,后被大禹借走治水,功成后放于东海镇海,又名“定海神针铁”。金箍棒颇具灵性,表达者借龙婆、龙女之口,道出神棒寻主“霞光澈瀚、瑞气腾腾”的神奇之处,还借老龙之口说出其威力。叙述进行到“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西行接近终点的时候,孙悟空在自己徒弟面前赋诗称赞,详细交代了金箍棒的非凡出身及神奇秉性。
2.夸大金箍棒的如意特性
“如意”作为“金箍棒”的修饰语,有两层意思。第一,顺应孙悟空心意,自由变化,具有灵性。第二,与孙悟空融为一体,只听他的话。金箍棒本身具有灵性,无须法力驱动,随他心意变化长短粗细,神力无穷,跨越阴、阳、天三界。“小做一个绣花针儿相似,可以据在耳朵里面藏下。”还能随身体比例变动大小,不会出现无法携带的状况。当其拔根毫毛变出千万个分身的时候,金箍棒也会随之幻化。还可以变为其他东西,如七十个双角叉儿棒、纯钢的锂儿等,在与天界顶级战神兵器交锋中,势均力敌,随孙悟空下打阎罗殿、上打凌霄殿,取经路上战魔。自从寻得金箍棒,时刻未曾离身。当孙悟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完成从妖仙脱胎换骨为佛身时,作为道家宝物的金箍棒随之消失,这也间接
说明金箍棒与孙悟空的不可分离性。
3.夸大金箍棒的威力
金箍棒是三界称绝的兵器,天上地下都有名声,除了神奇的出身外,更是因为陪伴孙悟空入地
68北部湾大学学报第
35卷
情已逝伴奏府、闹天宫、战天神、扰西天、降妖除魔终成佛。也有学者关注到金箍棒的文化内涵,认为《西游记》不但把金箍棒称作“拄杖”“灵光”“神针”,还写了金箍棒的种种神通变化。金箍棒的这些特点,也是人的“心性”所特有的,就是其“心”的反映。既把金箍棒比作心性的形而上之体,又描写其心性的形而下之用同。我们似可从金箍棒的出身、经历、威力无边的特性中,反观孙悟空翻江倒海、大闹天宫、自由自在到弃道保佛、敬师尊释、救苦救灾的转变历程,金箍棒和孙悟空一起成就了夺天地造化、日月同辉的救世伟业。
4.夸大孙悟空的超凡武功
孙悟空不仅拥有如意金箍棒,“吃俺老孙一棒”成为他降妖除魔时的标志性台词。另外,他还寻得“锁子
黄金甲”“藕丝步云履”“凤翅紫金冠”,既可护身,又能提升武力。加之他学会了筋斗云、七十二般地煞变化、隐身潜行之术和定身法,修成大道,上演降龙伏虎强销死籍,因弼马温官职低微与玉帝翻脸,搅乱蟠桃大会,偷饮御酒,盗食老君仙丹等大闹天宫之事,触发大闹天宫之战。孙悟空的超凡武功在此战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他先后战胜李天王、哪吒父子、四大天王、十万天兵天将、九曜星、十八架天罗地网,与二郎神旗鼓相当,逼迫太上老君用金刚琢将其打伤、擒住,刀砍斧剁,火烧雷打,俱不能伤,在鼎中锻炼四十九日,毫发无损,却成就其火眼金睛、通天本事。孙悟空借助金箍棒威力,修炼出超凡武功,高喊“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战斗宣言,追求与“玉帝老儿”平起平坐、分庭抗礼、人人平等的境界,终成神奇非凡的“齐天大圣”。
(三)结构性夸张三:夸大孙悟空人脉通达
孙悟空具备武功超凡的实力,在西天取经途中降妖除魔本不是难事,但是,取经团队面对的妖魔种类繁多,有些妖魔与天庭、仙界关系甚密,妖魔们不仅拥有主人法力无边的宝贝,还拥有强大法力。因此,单凭孙悟空一己之力,即使拥有金箍棒和超凡武功也无法对付庞大的妖魔集团,寻外援是必然之策。《西游记》夸大孙悟空通达的人脉,在师父“遇难一脱险”模式中,不管遇难过程如何惊心动魄,最终皆可逢凶化吉。我们从被收服的妖怪身上,似乎可以梳理出孙悟空请了哪些神仙帮忙,动用了何种人脉关系。他求助观音菩萨、弥勒佛、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灵吉菩萨、毗蓝婆菩萨等佛家力量,收服灵感大王、熊黑怪、红孩儿、黄眉怪、大鹏、青狮、白象、黄风怪、百眼魔君;请求
道家的太上老君、太乙救苦天尊收服金角、银角、独角兇大王、狮狎I怪;借天庭二十七宿星员、托塔天王、哪吒收服黄袍怪、牛魔王、老鼠精。除了孙悟空主动寻求帮助外,还有闻讯赶来的太阴星君协助收回玉兔等插曲。
孙悟空拜道家为师,他当过天庭的弼马温、抢占花果山为齐天大圣及其走上西天取经之路的经历,让他成为连接儒、释、道各种文化的象征性符号,表达者借助其展示人脉通达的现象,夸大其能融合各界势力的神奇力量。
(四)结构性夸张四:夸大孙悟空保护师父、降妖除魔战绩
《西游记》将降妖除魔作为主要情节的设计,呈现出悬念迭起、叙事_波三折、故事波澜壮阔的语篇表达形式,实现作为传世经典的修辞接受效果。表达者有意塑造孙悟空“赤胆忠心”“战天斗地”的大师兄形象,夸大孙悟空在取经团队中保护师父、降妖除魔的战绩,为此,不惜弱化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的武力,让他们成为背景人物。
猪八戒的修辞身份定位为二师兄,他憨厚率直、性格温和,与大师兄的疾恶如仇、机智勇敢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者通过弱化猪八戒的战斗力,展示其不完美,实现夸大孙悟空保护师父、降妖除魔战绩的结构性夸张四成立。猪八戒这个带有夸张性的大嘴长耳肥胖的喜剧形象,深受大众喜爱。
沙僧的修辞身份定位为三师弟,他谨守本分,任劳任怨。他的降妖杖、大小如意威力无边。他与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各逞英雄,实力不相上下。但在《西游记》里,他杀的唯一妖精是在花果山遇到的假沙僧—
—猴精。作为背景人物,他中庸求全,维系着取经队伍的和睦,衬托着大师兄与二师兄的辉煌与荣耀,沙僧修辞身份“无字句处”的定位,承担了“配角”的修辞功能。
白龙马的修辞角是“做个脚力”,主要工作是“驮负圣僧来西”“驮负圣经去东”。不为名,不为利,真正为了“功果”。只因“脚力”修辞角的设定,武功超凡的他,没有更多的展示机会。用他的安静、沉稳、平和,反衬出孙悟空的灵动、率真、
第12期高:《西游记》夸张叙事结构解读69
暴躁;用他的耐性,走完取经之路,完成重任。
表达者将大显神通的闪耀时刻,尽可能多地留给了孙悟空,减少了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的展示机会,在师弟们的衬托下,彰显出孙悟空大师兄地位的崇高,降妖除魔战绩的辉煌。
(五)结构性夸张五:夸大孙悟空在修心历程中的作用
《西游记》有一条内隐的情节设计,叙述有“常心”的“常人”如何变成“真人”的修心过程。表达者借助夸大孙悟空在修心历程中的作用,见证了取经团队的蜕变。
黄霖认为《西游记》故事:“隐喻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放心、定心、修心,可视为贯穿全书的结构意脉⑺。正如李洲良所论:“大闹天宫写孙悟空练就了七十二般变化,闹龙宫闹地府以至于大闹天宫,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豪言,孙悟空成了不受任何束缚、随心所欲、敢作敢为的齐天大圣。客观地说,这一描写的确张扬了人的个性、尊严和价值,但作者并不赞许。所以才有如来佛祖'五行山下定猿心'之举。取经缘起写观音受如来委派赴东土寻高僧来西天取经。相继收了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和玉龙,这一举动本身就含有4收心''定心-之意。待到西天取经也最能体现小说的结构寓意。在作者看来,'放心’是不可取的,'定心’是'修心’的前提,'修心’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渐悟’过程。就孙悟空而言,作者真正赞赏的不是任性而为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而是取经路上降妖伏怪忠于职守乐观进取的斗战胜佛。因此,从佛教道教的角度说,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由魔成佛、由妖成仙的修心过程。从儒家的角度说,就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修身过程。这才是《西游记》’缀段式'结构所蕴含的哲理寓意。”[8]梁静茹与李宗盛
《西游记》叙述了两次重要的“放心猿”情节,第十四回描写诛杀“六贼”,第七十二回教导众生逃脱“七情”。人类的“六欲”“七情”是“心性修养”的大敌,孙悟空首当其冲,打死其代言的人、妖一六个毛贼、七只蜘蛛精,将之剿灭。孙悟空在修心历程中,不仅可以降服外界妖魔、保护师父,还可以从内心鼓励
唐僧、探讨佛理。
在取经团队中,作为师父的唐僧,内心善良,信仰坚定,不遗余力地宣扬佛法、亲民敬君,以期惠及黎民百姓。作为有血有肉的凡人形象,他有懦弱、怕死的时候。例如第十九回乌巢禅师传授《多心经》后,孙悟空时常开导忧思重重、如履薄冰的师父,与其多次探讨“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等禅学问题;在第九十三回,当八戒、沙僧讥笑悟空不懂得讲经时,只有唐僧明白悟空真正解得“无言语文字”,在第三十二回、第四十三回、第八十五回皆有论述。孙悟空听了《心经》,无师自通,妙悟真解。依次讲出“心无挂碍,方无恐怖”“无眼耳鼻舌身意”“灵山只在汝心头”等禅语,最终懂得“无言语文字”的真解,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师徒二人游离于情节的佛学探讨使语篇“心性修养”主旨得到彰显与加强。《西游记》运用夸大孙悟空在修心历程中作用的夸张手法,强化孙悟空对唐僧的影响力,外用金箍棒保护,内用佛学真谛指点,使自己成为西天取经团队的真正主角。这种夸大孙悟空在修心历程中作用的观点遭到有些学者的质疑,如程毅中认为:“从《西游记》的具体描述看,孙悟空还是一个心猿,他的行动与他的佛学信仰互相抵触,知行不一,与王氏心学所要求的’知行合一'更是完全背道而驰的。”⑼
在取经团队的五个成员中,唐僧出身高贵,信念执着是鼓舞西行的旗帜;猪八戒虽然贪吃贪睡、好财好,但他的憨厚耐劳却是取经途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老实厚道的沙和尚“眼明心亮,是非分明”;沉稳平和的白龙马“意马收缰”。他们用自己的不完美,烘托出孙悟空本领高超、精神乐观的光辉形象,
寄托了表达者“凝聚五行力量”刻画人物的预设,彰显《西游记》的人物设计与叙事呈现了夸大孙悟空形象的结构性夸张特点。叙事借助五个下位层次的结构性夸张,多角度夸大孙悟空来历的奇幻性。孙悟空的金箍棒威力与超凡武功,孙悟空人脉通达,孙悟空保护师父、降妖除魔的战绩,孙悟空在修心历程中的作用,促使夸张突破词句修辞层面,在《西游记》结构层面推进人物形象塑造,实现夸张的修辞诗学功能,创造出经典的孙悟空形象。正如李泽厚所言:“七十二变的神通,永远战斗的勇敢,机智灵活,翻江倒海,踢天打仙,幽默开朗的孙猴子已经成为充满民族特性的独创形象o ,,[10]
70北部湾大学学报第
35卷
二、夸大“遇难一脱险”模式合理性的
结构性夸张——《西游记》的
情节设计与叙事
从外部语言形式观察,小说情节依托叙事结构展开,多指内容谋篇布局的呈现。《西游记》一百回,包括“西游”“回东”“回西”三个阶段。“回东”在第九十九回,“回西”在第一百回,用两回书的长度呈现叙事结构的必备部分,罗列灾难清单,交代人物归属。“西游”属于全书的关键部分,用第一回至第九十八
回篇幅展开叙述,情节繁,人物多,呈现取经团队西天取经的过程,具有旅行、游历性。《西游记》的情节设计采取了夸大“遇难一脱险”模式合理性的结构性夸张展开,借助两个下位结构性夸张夸大“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传言的蛊惑力,夸大唐僧脱险的丰富性,推动语篇叙事,连缀“八十一难”中的四十余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完成《西游记》的情节设计与叙事。
(-)结构性夸张一:夸大“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传言的蛊惑力
唐僧遇难,大多因受“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传言的蛊惑,促使众妖铤而走险,掳去唐僧,却又食之不得,唐僧被成功营救,“遇难一脱险”模式反复出现,成就西游降妖除魔的佳话。
第一次说出此传言的是白骨精,她借助变化为少妇一老太婆一老公公三个人物,骗过唐僧,意欲加害,虽没成功,却开启了魔争抢“唐僧肉”的混战,吸引众多妖怪卷入其中。虽说观音曾经嘱咐众神“汝等不可走漏消息”,但消息还是传播开来,引得众多妖精飞蛾扑火,或被剿灭,或被菩萨收服。书中描述主动想吃“唐僧肉”的妖精除了白骨精,还有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红孩儿、黑水河水怪、灵感大王、独角兒大王、黄眉怪、多目魔君、青狮、白象、大鹏金翅雕、豹子精等。被动想吃“唐僧肉”的妖精主要有辟寒、辟暑、辟尘大王和比丘国国王。前者因其爱吃酥合香油,顺手牵羊将唐僧掳去,想一起煎着吃,却落个被扒皮抽筋、永不得超生的下场。比丘国国王则是被白鹿变化的国丈蒙蔽,准备拿唐僧的心做药引,求千年不老之功,被孙悟空捣毁魔窟,救出师父。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
想吃“唐僧肉”的妖精,都没有好结果。还有另一类女性,涉及女儿国国王、蝎子精、松柏竹杏四仙、老鼠精、玉兔精等,不是真的想“吃唐僧肉”,而是取其借喻语义,意欲采其元阳,成就仙体,也都难逃失败命运。
《西游记》的情节设计与叙事夸大了唐僧因“唐僧肉”遇难的可能性,减少了因其他原因遇难的概率,如遇到六个土匪拦路抢劫,偶遇黄风怪、黄袍怪被掳,因推到镇元大仙人参果树被捉,因虎力、鹿力、羊力大仙重道欺僧被困,让铁扇公主误认伤了红孩儿寻仇等。对于一部长篇小说而言,这些情节的安排远远没有高频重复出现的想“吃唐僧肉”渲染得精彩。唐僧遇难、被强留、被掳走、被真吃、被求元阳、皆因“唐僧肉”属于稀缺资源,妖精要么求延寿长生,要么求位列仙班,虽然所求相异,最终却有相同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唐僧“遇难一脱险”模式屡试不爽,皆能成功化解危险。此种语言上的反复呈现,夸大“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传言就像一个魔咒,吸引妖精们无法自控地走向盛宴、走向灭亡,从而提高了情节设计夸大“遇难一脱险”模式合理性的结构性夸张成立的可能性。
(-)结构性夸张二:夸大妖精种类丰富、唐僧脱险多样性
唐僧脱险,皆因徒弟们打败、打死那些作恶的歹徒或者妖精后,救出师父,保证“遇难一脱险”模式的成功实施,促使西行取经得以继续。为了打破唐僧遇难单一性带来的叙事单调感,《西游记》根据加害师父妖精的类型,夸大妖精种类丰富、唐僧脱险的多样性,设计出情节相异的叙事路径,展现精彩纷呈的唐僧脱险模式。
1.唐僧脱险模式一:打死强盗
《西游记》先后叙述了两伙强盗。第一伙强盗出现在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里。六贼姓名“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对应佛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此时的孙悟空刚入佛门,不能忍受师父教训,“耳听怒”后,不服管教,一走了之,引来菩萨赠送紧箍儿咒真言,对其进行约束,借助佛界力量,捆绑师徒二人,让没有法力的唐僧,在神通广大高徒的保护下,有能力度过千难万险,完成取经大业O 唐僧师徒西行遇到的第二伙强盗,也被孙悟空棍不留情,打死匪首。后至杨家庄,孙悟空不听唐僧劝告,打死、打伤二三十人,还特意割下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