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传播
              期末作业
                      姓名:曾晨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院:人文学院
          教师:冯良方
          学号:杨幂的父是谁啊12013001880
            对各历史时期文化下移的总结
引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都会发生一些文化下移的现象,它体现在艺术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下移现象可以说是最值得人探讨的,也是所谓的关于文化下移现
象探讨人数最多一个历史时期。
  所谓的文化下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本来学术文化(学问)只有贵族阶级才能接触得到,但是随着社会格局的改变,新贵族的产生,地主阶级逐步替代奴隶主阶级,手工业者通过资产积累形成资产商人,慢慢的“新贵族”越来越多,而且每个人都有成为贵族的可能(相较原本的只有贵族血缘才能成为贵族来说)于是接触到“学问”的人越来越多,而除了“新贵族”以外,平民也有接触“学问”的机会,这就叫做学术文化下移。
  文化下移它可以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也可以体现在宋元时期社会音乐文化的下移现象;也可以体现在唐代科举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的下移;甚至可以体现在明中后期出版的商业化引发的大众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下移现象等等。本文就是针对各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文化下移现象,对其进行一个总结和描述。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常石磊个人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
李夏怡
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宪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奴隶社会正走向解体。强大的诸侯不再对王室惟命是从,传统的礼法、制度及思维模式遭到了破坏。这个阶段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出现了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更是出现了从“王国文化”向“侯国文化”下移的现象,这给在当时具有重要作用的礼乐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力。礼乐主要作用是维护统治阶级自身的利益,捍卫贵族的特权,有效地统治人民。但是随着权力的下移,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逐渐丧失了约束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实际上就是文化下移现象的体现,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抓住春秋时期文化下移的机遇,大兴私学,以“有教无类”为施教的基本原则,广招门徒,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是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beauty and the beast成为我国历史上私人办学规模最大、成效最佳、影响最深远的第一人。
  二、唐朝社会的文化下移
  科举发展至唐,导致了中国文化分层格局的大改观。开元天宝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全面推进,崇尚进士与重文之风蔚然兴起,文化下移成为社会嬗变的一大亮点。私学炽盛视频,教育向民
间推进的趋势加强,文学深入寻常百姓之家、文化受众的扩大,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下移的显著标志。除了科举制度不再只是贵族的权利之外,唐朝的音乐文化的下移造成曲子词的兴盛也是唐代社会一大文化下移的显著特点。
  教坊是唐代宫廷的音乐机构,其职能是选拔优秀人才,专门为皇室进行音乐表演,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够有资格享受的高雅音乐机构。但随着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由盛而衰,受社会环境和统治者决策的影响,教坊的性质不断的发生改变,高贵的教坊音乐逐渐由宫廷走向了民间,实现了音乐文化的下移,客观上促成了教坊曲目的普及,而这种下移的文化和民间文化相结合,为唐代一种新生的音乐形式“曲子词”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三、宋元时期音乐文化的下移
  和唐朝教坊音乐演变成曲子词的现象类似的,就不得不提到宋元的音乐文化下移。可以说汉唐以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为宋元时期音乐文化的下移奠定了基础。中国音乐文化,在宋代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型,即“音乐文化下移”,所谓“音乐文化下移”是指上层的音乐文化下移到了民间。这种转型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宋代市民阶层的空前壮大而产生的,使得市民成为了社会音乐生活的主宰者。如果说唐代音乐是以其恢宏繁而的宫廷俗乐为具有代
表的话,那么宋代音乐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这些生机勃勃的市民音乐的兴起与繁荣。
  到北宋时期社会逐渐稳定、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繁荣,都市发展尤为迅速。工商业的发达导致了城市的扩大和市民人口的巨增,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春去春又来——市民阶层。为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种市民文化层出不穷,城镇中普遍设立了瓦子勾栏等娱乐性场所,使得市民音乐迅速发展。由于市民音乐的繁荣,使宋元音乐文化出现丫巨大的转折。就音乐的性质而言,我国音乐的主流由宫廷转向民问,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就音乐形式而言,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形式由歌舞转向戏曲。
  四、明清至“五四”的“文化下移”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存在着泾渭分明的雅、俗文学之别,这是封建等级观念在文化领域的反映。雅文学代表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以文言为语言形式,以诗文为主要载体。俗文学源于民间生活,是对下层民众普通生活和情感思想的反映,以白话为语言形式,以民歌、小说为主要文体。明清之后,俗文学逐渐发达兴盛起来,直
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彻底代替文言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主流。“五四”新文化
运动是以文化启蒙为缘起的新文化建设。倡导者立意通过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种文化创作符号的根本转变,实现民主思想和现代文化在大众中的传播和普及。文化的形式和表达从精英向平民移位,建设的目标也由精英向平民下移,而这种文化建设的平民意识和平等态度,在很大程度显现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所以从“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上我们可以看出,新文学可以说是从晚晴开始的,从晚清开始了我们的文化下移。
  因经济、政治的下移而形成的文化下移现象,促使了文化上新兴的发展,这是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必然路径。文化的下移,让贵族文化同平民文化进行了有意义的结合,孕育了新的文化的生命力,促使了社会的变迁,不仅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反而让社会在这样的文化变革中,形成新的体,新的形态,新的社会构架,让我们发展的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