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名曲欣赏:生命的旋律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赏析
一、课前系统部分:
大纲(课标)分析:
说明:由于名曲欣赏课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自编的校本教材,因此这里将校本教材的编写宗旨和新课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美丽姑娘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知识经济作为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已经日益显现,面对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严峻的挑战,学校必须培养具有丰富科学素养和厚实人文底蕴的创造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不是“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质”的坡脚人才。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的塑造,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的创造型人才是我校名曲欣赏课的教学宗旨,它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以陶冶
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强烈欲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内容。因此,本课将通过课前分组讨论,课上听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聆听《二泉映月》动人的故事,了解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的生平和欣赏他的作品《二泉映月》,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真正认识到德国伟大哲学家尼采的名言“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意义,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并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意境。
音乐课标要求我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科综合”的教育理念,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因此,本课通过课上分组采用画图和编故事的方法,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通过课上分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模式,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科学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钥匙。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阿炳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此曲获得“
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有专家称《二泉映月》是“东方的命运交响曲”。作品不仅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以及无与伦比的中国民间音乐的深邃意境,还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首乐曲感情自然流露,旋律优美婉转,质朴动人,平静深沉而不乏昂扬之志,缠绵哀怨而饱含愤慨之情,作为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观、人生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教学内容,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学生分析:
职高学生普遍缺乏对于中国民间音乐的了解,对于中国民间音乐的认识可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不具备欣赏音乐的正确思维方式,因此得不出正确的欣赏意见。
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重要标志。其强调我们的教学不仅在于得到最后的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钥匙。因此,要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模式。
虽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正逐步转变,但“个体”、“填鸭”“被动”的学习方式仍为习惯,预计在本课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环节中不同程度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要把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活动形式安排的尽量丰富些,活动程序预设的尽量详细些,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同学。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听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聆听《二泉映月》动人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通过课前分组讨论,及课上了解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的生平和欣赏他的作品《二泉映月》,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尼采的名言“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意义;
3、通过欣赏《二泉映月》,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彩,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意境。
能力、方法目标——
1、通过课上分组采用画图和编故事的方法,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通过课上分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模式,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科学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钥匙。
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和中国民间音乐《二泉映月》之间动人的故事;
2、了解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的生平;
3、掌握《二泉映月》的音乐内容;
4、清楚作品本身的音乐结构及其与音乐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段欣赏作品,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感情彩;
2、通过了解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 的生平和欣赏他的作品《二泉映月》,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尼采的名言“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意义;
3、通过课上分组采用画图和编故事的方法,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
细心揣摩,体验乐曲与作曲家坎坷一生的完美结合,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图画和创编小故事的方法表现《二泉映月》的深邃意境和独特魅力。
教学策略:
  方法1、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模式
  方法2、讨论名人音乐格言,提高对于音乐的认识
  方法3、讲故事,激发欣赏兴趣
  方法4、欣赏前先提出问题,进行有意识地欣赏
  方法5、画图表现聆听音乐的感受,发展创造性思维
una matina方法6、创编小故事,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用具:
  学生分组围坐于教室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使视听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
二、她在等待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请同学们就德国伟大哲学家尼采的名言“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要求课上以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发言。
杨紫男友设计目的:采取课下分组讨论名人格言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使学生认识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之必需的道理。)
 
(二)新课导入部分——讲故事
1、检查作业
请学生分组派代表展示上节课布置的课下讨论作业——关于德国伟大哲学家尼采的名言“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讨论结果。
2、导入新课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讲述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跪听一位瞎子的音乐《二泉映月》的故事,提出问题:“一位瞎子的一生会是什么状态?这位盲人,何以成了二十世纪响彻世界的音乐家?何以一出手就把一个世界级的音乐大师给击倒了,让世界级的超级指挥家听了他的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且突然下跪?他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教师:从讨论的结果来看,看来同学们都发现了音乐真的是人类很好的朋友,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更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一位音乐大师感人的故事——
那是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的我国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当时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且非常激动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完果真离椅下跪,小泽指挥过无数世界名曲,都没有下跪,唯一使这位超级指挥家下跪的是中国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同年9月7日,国外报纸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自此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赞誉。
一位瞎子的一生会是什么状态?作为中国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一个盲人,何以成了二十世纪响彻世界的音乐家?何以一出手就把一个世界级的音乐大师给击倒了?他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阿炳的这首有着巨大魔力的《二泉映月》。(完整播放音乐)
设计目的:采用讲故事、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浓烈的兴趣,能够带着问题,认真地聆听作品本身,成功地导入对《二泉映月》的欣赏。)
(三)师生互动部分——教授新课
3、学生初听全曲
设计目的:初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必要环节,学生在初听音乐时一般都是停留在欣赏的初级阶段,即情感的欣赏,学生会对音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后边的更高层次的欣赏,理性欣赏做好准备。)
4、互动部分①
请学生在初听完作品之后分组用老师准备好的蜡笔和彩铅笔以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老师深入同学当中,帮助同学们用图画的方式表现音乐感受。
教师:小泽征尔是一位具有大师级别的音乐家,对音乐的认识非常深刻,因此他才能够成为阿炳真正的知音。再者,阿炳的音乐也确实十分富有感染力与震撼力,才能够真正打动小泽征尔,这也不是任何音乐家都能够做得到的事情。我想同学们在听完《二泉映月》之后,一定都感觉到那种旋律完全是从心灵深处迸发出的,老师非常想知道同学们在听完一遍之后的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用老师准备好的蜡笔和彩铅笔以图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目的:贯彻教改中“提倡学科综合”的原则,将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
行;在欣赏教学中,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启发学生用线条、颜、图画等手段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介绍作曲家、介绍作品
教师介绍作曲家阿炳及作品,并对学生第一互动部分简单进行归纳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教师:刚才老师下去看了一下同学们都画得非常好,那么,作品本身究竟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内容呢?我们要先来了解这位盲人艺术家“瞎子阿炳”才能知道答案。
阿炳,原名华彦钧。父亲是无锡的一位当家道士,精于道教音乐,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阿炳自幼随其父学习音乐,15岁已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的小乐师。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人们因此称他为“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阿炳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但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讨可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都通过他的音乐反映了出来。他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留传下来的曲目
郝云老婆
还有《听松》、《寒春风曲》两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二泉映月》这首作品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被誉为“东方的命运交响曲。”乐曲感情自然流露,平静深沉而不乏昂扬之志,音乐从开始到最后,都显得很平淡,没有大幅度的力度变化,也没有频繁的音符跳跃,就像是一条细水,缓缓流淌。听完全曲,犹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刚才我看到有的学生用涂抹在一起的黑、深蓝等块来表现阿炳内心的痛苦;有的学生用波涛汹涌的大海表现黑暗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有的学生用不同的四幅图画来表现阿炳的内心矛盾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同学们都太棒了,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达了内心对音乐的丰富感受,都比较准确地表现出了原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这首作品。(播放引子音乐)
设计目的:让学生们通过了解曲作者阿炳的生平更深一层地理解作品,再结合老师对于乐曲的介绍和每组学生初听音乐后画的图,将自己初听音乐时的感性认识逐渐地上升为一种理性认识。)
6、复听全曲——分段欣赏
设计目的:复听是音乐欣赏的必要环节,它是使学生们从感性欣赏上升为一种理性欣赏的一种手段,是提高学生欣赏音乐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引  子
⑴欣赏引子
⑵提出问题——互动部分
教师:这就是作品的引子,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这个短小的引子要表现什么?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模式,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科学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钥匙。)
⑶学生讨论
⑷请学生回答问题
⑸教师归纳
教师:乐曲的开始,是一个短小的感怀、叹息般的引子,连续下行的音调有如内心思绪万千的感慨和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又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作者以罕见独特的艺术手法揭开了乐曲的序幕。
第一段
⑴提出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作品的第一段,请大家注意这段音乐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音乐情感上有何区别?(播放第一段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