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㊀第7期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
Vol.28㊀No.7㊀2018年7月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
Jul.2018㊀
收稿日期:2010-03-09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7A1033)
作者简介:潘捷(1983-)ꎬ男ꎬ安徽舒城人ꎬ助教ꎬ硕士ꎬ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音乐ꎬ音乐批评研究ꎮ
论袁静芳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构建的贡献与意义
潘㊀捷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ꎬ合肥230039)
摘㊀要:袁静芳先生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我国音乐学研究领域的旗帜性学者ꎮ回顾袁静芳先生的研究
轨迹不难发现ꎬ她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ꎬ一个是道教㊁佛教音乐研究ꎬ另一个是乐种学研究ꎮ本文通过对 乐种 与 乐种学 学术史的简短梳理及乐种学对中国音乐理论话语权建立意义的阐释等方面ꎬ论述从袁静芳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构建的贡献及意义ꎮ关键词:袁静芳ꎻ乐种ꎻ乐种学ꎻ话语权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中图分类号:J61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3907(2018)07-0121-04㊀㊀袁静芳先生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我国音乐学研究领域的旗帜性学者ꎮ她学养深厚㊁治学严谨㊁
淡泊名利㊁为人谦和ꎬ其学术思想㊁成果及精神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及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ꎮ回顾袁静芳先生的研究轨迹不难发现ꎬ她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ꎬ一个是道教㊁佛教音乐研究ꎬ另一个是乐种学研究ꎮ本文拟从袁静芳先生对乐种学的研究来管窥她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构建的贡献及意义ꎮ
1  乐种 与 乐种学
追溯 乐种 一词的来源ꎬ最早见于杨荫浏㊁曹安和合编的«苏南吹打曲»ꎮ随后ꎬ学者们对 乐种 一词的界定经过近30年的研究㊁推敲与雕琢ꎬ最终在袁静芳先生撰写的«乐种学构想»一文中确立了下来ꎮ随后ꎬ又经过11年的苦心研究与发展ꎬ袁静芳先生所著的«乐种学»在1999年出版ꎬ标志了 乐种学 的建立ꎮ
可爱的你下载从 乐种 一词的界定至 乐种学 的建立ꎬ虽然袁静芳先生功不可没ꎬ但也并非先生 一人之功 ꎬ她在自己的研究中也多次提及对前人学者成果的观照与借鉴ꎮ例如:关于 乐种 的界定ꎬ她在«民族器乐»中说道: 笔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传统乐种的考察与研究ꎬ并参照其他学者历来对乐种界说的论
述ꎬ1998年ꎬ在«乐种学构想»一文中ꎬ阐述了对乐种的界定ꎮ 关于 乐种学 的建立ꎬ她在«乐种学»中说道:  并于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为研究生开设了 乐种学基础理论 课程ꎬ在过去前辈与众多学者对乐种的研究基础上ꎬ为乐种学学科的理论建设ꎬ开启了新的一页ꎮ  收集整理(或译谱)乐种曲谱近百册ꎬ其中特别是前辈杨荫浏㊁曹安和先生对乐种所做的调查范例和研究成果ꎬ对乐种的实地考察㊁录音记谱㊁理论研究均具有开拓性㊁启迪性㊁指导性的楷模意义ꎮ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与观照ꎬ说明了袁静芳先生治学的严谨与规范ꎬ也印证了一个学科的建立所要走过的路ꎬ即学科称谓 学术成果 学科建立ꎮ
虽然关于乐种一词界定的学术历史梳理ꎬ在袁静芳先生及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多次提到且较为详实ꎬ但结合到乐种学的学术成果则较少ꎬ因此ꎬ笔者认为有必要将 学术称谓发展 与 学术成果发展 二者之间结合起来加以梳理ꎬ这样或许能使我们对乐种学的建立有更为清晰和直观的认识ꎮ
根据年代及主要研究成果所显现出的研究特征ꎬ笔者将其分为三个时期ꎮ
第一时期:1963年之前ꎮ
1957年ꎬ在杨荫浏㊁曹安和合编的«苏南吹打曲»总论之七中ꎬ 乐种 一词首次出现ꎮ但仅是出现ꎬ两位前辈对乐种一词没有作任何界定与解释ꎮ其论述为: 在明末清初ꎬ约当十八世纪的时候ꎬ这种音乐ꎬ已与现在一样ꎬ一方面流行于民间ꎬ成为民间音乐的一个乐种ꎮ 此时ꎬ乐种的研究成果主要以两位前辈的研究成果为代表ꎬ如«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上海万叶书店出版ꎬ1952年)㊁«智化寺京音乐»(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油印本ꎬ1953年)等ꎮ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除理论研究外ꎬ主要显现出对第一手资料的挖掘㊁收集与整理ꎬ而对乐种一词的界定ꎬ学界几乎没有关注ꎮ
第二时期:1964 1988年ꎮ
乐种一词第一次有了界定ꎬ出现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著的«民族音乐概论»ꎮ其论述为: 不同的乐器组合ꎬ加上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ꎬ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ꎮ 此时ꎬ乐种研究的主要成果有高厚永的«民族器乐概论»㊁叶栋的«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㊁袁静芳的«民族器乐»等等ꎮ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除了对乐种的音乐本体及文化特征研究外ꎬ更凸显对于研究对象的归纳与概括的关注ꎮ
第三个时期:1988 1999年ꎮ
1988年ꎬ袁静芳先生在«乐种学构想»中论述道: 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或宫廷㊁寺院㊁道观)内的ꎬ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ꎬ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ꎬ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ꎬ并以音乐(主要是器乐)为其表现主体的各种艺术形式ꎬ均可成为乐种ꎮ 这一时期的主要学术成果有夏野㊁陈学娅的«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民族器乐卷»ꎬ王耀华㊁刘春曙的«福建南音初探»ꎬ李民雄的«民族器乐概论»等等ꎮ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体现出对研究对象宏观归纳与微观个案研究的双重观照ꎮ许多关于乐种的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袁静芳先生所提出的乐种界定的准确与科学ꎮ
1999年ꎬ«乐种学»的出版标志着乐种学的建立ꎬ特别以袁静芳先生及学生们为主的研究体陆续发表的学术成果ꎬ更是为乐种学的发展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ꎮ见表1ꎮ
表1㊀乐种学学术称谓及成果发展一览表
时期时间称谓代表成果特征
第一时期1963年之前 乐种 一词出现
«苏南吹打曲»
«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
1.未对 乐种 界定ꎻ
2.对第一手资料的挖掘㊁收集与整理ꎮ
第二时期1964 1988年
乐种
(初次界定)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器乐概论»
«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
«民族器乐»
1.在«民族音乐概论»中首次对 乐
种 界定ꎻ
2.在实践中检验㊁完善乐种界定ꎻ
3.对乐种的研究注重音乐本体㊁文化
特征ꎬ对研究对象的归纳与概括ꎮ
第三时期1988 1999年乐种㊁乐种学
«乐种学构想»
«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民族器乐卷»
«福建南音初探»
«乐种学»
1.乐种定义被明确界定ꎻmp3铃音下载
2.对研究对象的宏观归纳与微观个案
研究的双重观照ꎻ
3.乐种学构建ꎮ
2㊀话语权的建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ꎬ中西方音乐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愈来愈频繁ꎬ在频繁的交流中扩大了我们的眼界与认知ꎬ但也逐渐地暴露了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ꎮ其中ꎬ关于 话语权 的问题在很多学者看来首屈一指ꎮ
这里所说的 话语权 即用某种学术话语体系来解读某种音乐事象ꎮ例如用欧洲古典音乐理论体系解读巴赫㊁莫扎特㊁贝多芬㊁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家的作品ꎮ然而ꎬ当我们试图用某种音乐学术话语体系来解读中国音乐(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时候ꎬ似乎摆在我们面前能选择的话语体系很少ꎬ除非借用欧洲音乐理论体系ꎮ但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ꎬ在我们用欧洲音乐理论体系来解读中国音乐的时候ꎬ很多状况下我们是失语状态的ꎬ即因所言非所达ꎬ而出现的失语或言无意的情况ꎮ例如ꎬ如
221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
果套用西方古典音乐曲式分析理论对山西八大套中«箴言»套的曲体结构进行分析ꎬ所得出的结果必然是有失偏颇的ꎬ甚至会产生 老虎吃天ꎬ无处下爪 的情况ꎬ从而在与他人言说(交流)时ꎬ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ꎮ
请到美丽的草原来追其原因ꎬ除了在很多情况下ꎬ我们是用西方的理论知识体系生搬硬套用于中国音乐研究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ꎬ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事象不成正比ꎮ换句话说ꎬ中国传统音乐的品种㊁内涵等非常丰富ꎬ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却显得滞后ꎬ形成研究理论与研究对象不对称的情况ꎮ相比西方ꎬ他
们不但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ꎬ而且音乐理论体系也非常完备㊁科学ꎮ比如曲式分析学ꎬ西方音乐曲式结构理论有着极为严密㊁科学的体系ꎬ几乎可以作用于任何一部西方音乐作品ꎬ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较为充分的分析与解读ꎮ然而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分析ꎬ从目前来看仍处于发展阶段ꎬ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ꎬ有时我们不得不借用西方曲式结构理论来作阐述ꎮ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有很多ꎬ如客观历史㊁音乐教育㊁学科理论建设等等ꎬ正如项阳所言: 与西方音乐教材早已体系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体系尚未经过系统梳理ꎬ音乐院校的教师们因应教学需要对传统音乐形态不断探索㊁不断架构并充实到教学和教材中ꎮ 由此不难看出ꎬ我们亟需构建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ꎬ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不断丰富㊁提出㊁提炼㊁检验我们自己的理论ꎮ袁静芳先生的乐种学理论ꎬ无疑给我们建立话语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ꎮ
袁静芳先生的乐种学理论分别从 乐种的物质构成  乐种的形态特征  乐种的考察步骤与方法  乐种研究中的模式分析法  乐种的体系  乐种与社会文化 等关于乐种研究的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ꎬ特别是对 乐谱  旋律发展手法  宫调  曲式结构 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ꎬ对于我们建立中国音乐话语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ꎮ因为应用这套理论ꎬ完全可以对诸多中国音乐事象进行解读ꎬ从而完成用中国音乐理论体系解读中国音乐的话语叙述ꎮ而 乐种的考察步骤与方法  乐种研究中的模式分析法  乐种的体系 更是建立了一种研究范式ꎬ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学者来说这是 授之以渔 ꎮ很多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完全可以应用这
些理论直接进行作业ꎬ对于今后的中国传统音乐理
论及话语建设有着重大意义ꎮ
我国有着丰富的乐种文化遗产ꎬ对它们进行研
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ꎮ但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㊁科
学的研究ꎬ使研究成果能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ꎬ
是每位学者都必须谨慎思考的问题ꎮ而乐种学的
建立ꎬ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范式ꎮ
3 乐种学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意义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科自身的教
育发展ꎬ学科教育发展的规范化ꎬ也会促进学科自
身长足的发展ꎻ反之ꎬ这门学科会成为无源之水㊁无
本之木ꎮ虽然从学科属性上较难理出乐种学与中
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学理关系ꎬ但是它们之间的互补
性ꎬ即它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补充㊁相互促进的特
性ꎬ是不言而喻的ꎮ
就从目前各大艺术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与研究范冰冰画风突变
方向来看ꎬ还没有一所院校设置专门的 乐种学 研
究方向ꎬ但在设置中国传统音乐专业的院校中ꎬ很
多学生的研究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乐种学ꎬ甚至有
些研究就是对乐种学的研究ꎮ
从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中国传统音乐四大
分类㊁民间音乐五大分类中ꎬ与乐种学关系最为密
切的是民间器乐ꎬ但是乐种学也涉及到了宫廷音
乐㊁宗教音乐及文人音乐ꎮ不过ꎬ当下的传统音乐
教学ꎬ特别是本科层面受到学时㊁学制等客观原因
限制ꎬ很少会有讲授到宫廷音乐㊁宗教音乐及文人
音乐ꎬ很多院校仅能勉强讲授完民族民间音乐ꎮ
古筝曲欣赏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生教学层面来看ꎬ很多硕
士㊁博士学位论文都是某一乐班㊁某一具体乐种研
究ꎮ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生教育与本
科教育进行对比的话ꎬ不难发现其乐种学教学是个 断档处 ꎮ本科生在本科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乐种学训练ꎬ到了研究生阶段却要灵活运用乐种学
的相关知识ꎮ那么ꎬ弥补这个 断档处 的正是袁静
芳先生的乐种学ꎮ虽然乐种学并不是中国传统音
乐教学的独立学科ꎬ但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起到了
重要作用ꎬ是学生们在撰写学位论文ꎬ学习了解相
关知识的一个 武器库 ꎮ
褚历的«内涵深厚㊁桃李芬芳»一文中提到:袁
321
第7期潘捷:论袁静芳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构建的贡献与意义
静芳先生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ꎬ就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而言ꎬ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ꎬ是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分学科的研究与著述ꎻ20世纪后期ꎬ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为对某些分支学科微观研究的深入ꎬ新的学科不断建立ꎬ如乐律学㊁乐谱学㊁乐种学等ꎮ而21世纪研究发展的总趋势是研究中的综合性㊁交叉性㊁系统性ꎮ由此不难看出ꎬ袁静芳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站在学科统筹的角度ꎬ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的ꎬ并对后学们寄予厚望ꎬ也给后学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ꎮ为了能使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向前发展ꎬ从而服务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ꎬ袁静芳先生及她所创的乐种学ꎬ无疑是为后学们在学习与研究中提供了一把金灿灿的钥匙ꎮ乐种学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贡献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ꎮ
4㊀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历经千年ꎬ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是某一人㊁某一时所能了解㊁所能悟透的ꎬ它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国的文明史ꎮ然而ꎬ自战争以来ꎬ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ꎬ中国传统音乐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ꎮ近年来ꎬ又受到教育制度的影响ꎬ特别是我国的音乐教育制度的影响ꎬ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出现了些许偏差ꎮ学界始终关注着中国传统音乐研究ꎬ但与西方音乐研究体系相比ꎬ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在方法论㊁研究范式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明显欠缺ꎬ致使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至今仍要使用西方术语ꎮ建立健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ꎬ袁静芳先生的乐种学ꎬ无疑是个很好的开端ꎮ对袁静芳先生乐种学的研究将使我们可以在前辈们的基础上走得更远ꎬ对学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ꎮ
笔者有幸ꎬ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时ꎬ曾跟随袁静芳先生在2013 2014年完整地学习过一学年的«乐种学»课程ꎬ并在袁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结业论文«对山西笙管乐套曲‹箴言›的音乐分析»ꎮ那是一段非常充实的时光ꎬ每周上课前ꎬ袁先生总会带给我们一摞资料让我们学习ꎮ在每节近3个小时的授课时间里ꎬ袁老师尽心尽力地讲授ꎬ让笔者很难相信她是一位已年至耋耄的老人ꎮ她治学的严谨㊁思维的开阔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ꎬ并产生深远的影响ꎬ这些都将使本人受用终生ꎮ
参考文献:
刘怡君近况
[1]㊀杨荫浏ꎬ曹安和.苏南吹打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ꎬ1957.
[2]㊀袁静芳.乐种学构想[J].音乐研究ꎬ1988(4):16-23. [3]㊀袁静芳.乐种学[M].北京:华乐出版社ꎬ1999. [4]㊀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4. [5]㊀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ꎬ1983.
[6]㊀叶栋.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ꎬ1981.
[7]㊀夏野ꎬ陈学娅.中国民族音乐大系:民族器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ꎬ1989.
[8]㊀王耀华ꎬ刘春曙.福建南音初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ꎬ1989.
[9]㊀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1997.
[10]㊀项阳.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与教学实践之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ꎬ2016(3):33-41.
责任编辑:姚文婷
ContributionandSignificanceofProfessorYuanJing ̄fang
totheConstructionofChineseTraditionalMusicTheory
PANJie
(SchoolofArtandMediaꎬAnhuiUniversityꎬHefei230039ꎬChina)
Abstract:ProfessorYuanJing ̄fangisarepresentativescholarinthefieldofChinesetraditionalmusicandeveninthestudyofChinesemusicology.ThroughreviewonProfessYuanJing ̄fang'sresearchtrackꎬitiseasytofindthatherresearchfocusesontwoaspectsꎬoneisTaoistandBuddhistmusicstudiesꎬtheotherismusictypesresearch.BasedonthebriefsummaryofmusictypesandmusicologyaswellastheinterpretationofsignificanceofmusicologyontheestablishmentofChinamusictheorydiscourseꎬthispaperd
iscussesthecontributionandsignificanceofPro ̄fessorYuanJingfangtotheconstructionofChinesetraditionalmusictheory.
Keywords:YuanJing ̄fangꎻmusictypeꎻmusicologyꎻrightofdiscourseꎻChinesetraditionalmusictheory
421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