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雪域高原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课题
第二单元 雪域高原
课型
歌唱
课时
第1课时
(45分钟)
 
教学
目标
一)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二)能够比较准确地用轻声演唱《走进西藏》,并尽可能地做到背唱这首歌的后半部分。
教学
 
内容
演唱《走进西藏》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重点学唱《走进西藏》的齐唱部分
难点
在歌曲结尾的地方,旋律音处于高音区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藏》
1.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的录音
2、采用聆听歌曲,让学生轻声跟唱的方法初步学会歌曲
难点处理,重点学唱《走进西藏》的齐唱部分。在歌曲结尾的地方,旋律音处于高音区,用降低调高或轻声演唱的方法妥善处理。
讨论这首歌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等
3、乐曲材料:《走进西藏》是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歌。
这首歌并没有直接歌颂孔繁森的支言片语,却用含蓄的话语提出了两个“也许”的问题。孔
繁森究竟发现了什么理想?他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天堂?歌中的回答也是含蓄的。即:“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向阳光”。这种回答概括了孔繁森走进西藏的功绩,也歌颂了孔繁森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这首歌为C宫调、4/4拍,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较长大的乐句组成。其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间奏之后的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严谨而对称的乐句组成。其音乐情绪优美、明朗而带有舞蹈性。它反复之后,增加了一个补充句,并用它结束了全歌。在创作手法上,这首歌使用了藏族民歌的音乐素材,同时也使用了通俗歌曲的创作方法。这不仅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也使它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4、讨论西藏的人文、音乐。了解他们的生活
5、学习欣赏西藏的舞蹈
6、创设活动
结合《走进西藏》歌曲唱跳藏舞
一、    教学理念
1.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money money 歌词
2.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3.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4.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体验之中。
5.      宏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            教学意图
1.      试图让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充满好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2.      试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师生共同探究、体验和合作。让音乐课堂充满新疆民族音乐的氛围,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美的情绪中,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节奏特点和新疆民族的器乐的各种音,并有感情的演唱《青春舞曲》
三、            教材分析
(一)《咯什的春天》
1.《咯什的春天》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采用变化重复的方法形成旋律,采用热瓦甫弹唱的形式表现音乐,从而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赞美家乡、颂扬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思想感情表现的热情洋溢、淋漓尽致。不仅具有新疆音乐文化本土文化上的种种特,还带有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明显特征,因而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彩。
2.“热瓦甫”是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
 “手鼓”是我们汉族人民对新疆一种打击乐器的俗称。它的原名是“达卜”,流行在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地区。
(二)《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反,有些事物却市是一去不复返。而年轻人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在回头。这首词岁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的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时光。F小调,4|4拍。歌曲的旋律采用重复、变化重复衍化动机的手法写成。整个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受。
四、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青春舞曲》《咯什的春天》的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聆听音乐,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教学活动,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的特点。
(2)  通过聆听音乐,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音乐。
(3)  通过对《青春舞曲》的学习演唱,能试着用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明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五、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歌曲性特点,对民族音乐典型节奏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我就是喜欢这样
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2] [3] [4] 下一页
《春江花月夜》
任课年级:初 一任课教师:刘老师课题: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合奏教学重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40分钟)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
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首具有中国特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春江花月夜》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8分钟)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1999年,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999-1875=124年”。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
夕阳影里一归舟等。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打开书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 三、《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20分钟)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    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请同学们看P14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2、    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
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四、欣赏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5分钟)五、小结: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国共产党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六、作业: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聆听和感受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能通过听来区分清楚三种唱法
  2.通过欣赏不同唱法的歌曲,使学生爱唱、敢唱、能唱;
  3.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唱法,欣赏和学唱,参与和表现歌曲。
  【教学设备】
薛平贵与王宝钏歌曲  1.电子琴或者钢琴;
  2.多媒体网络教室及相关网页。
  【教学难点】学生能较清晰地辨析三种不同的唱法;要理解不同的发声方法会形成不同唱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热身练唱。
  1.演示自制动画《唱歌有益长寿——广西巴马文化调查》。
  2.结合观感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为什么唱山歌能有助于长寿?
  3.教师利势引导,“既然唱歌使人健康长寿,我们不防就从现在做起,经常唱唱歌,愉悦身心,争取做个长寿人。现在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教师伴奏,学生集体演唱最近学习的歌曲(热身)。
  二、视听歌曲片断,判别三种不同唱法。
  1.播放歌曲片断。
  a.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国大舞台》、《大中国》片断。要求听清歌词。
  b.初步体会三首歌曲运用的不同唱法。
  2.上网查相关资料,师生交流讨论。教师:我们大家知道这三首歌曲运用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种不同的唱法,也以自己的理解表达了一些看法,但对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好像没能说得很清楚。我们可以请网络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下面我们通过上网来查相关资料。
  a.学生上网了解理论知识,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b.讨论民族唱法的特点有哪些?
  c.网上有哪些关于美声唱法的相关信息?(学生发言)你能试一下吗?学生个别或者集体试唱美声唱法的歌曲《送别》,教师伴奏。
  d.教师运用美声唱法范唱《乡音乡情》,感染学生。
  e.你了解通俗唱法吗?(学生发言)你知道哪些运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想不想唱一唱呢?
(即兴演唱通俗唱法的歌曲)。
周冬雨潜规则  f.个别或者集体演唱学生感兴趣的通俗歌曲,体会通俗唱法的特点。
  3.视听与区分。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和我们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三种唱法的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那么我的网站上有许多歌曲可以视听,大家可以上网视听,看你能不能区分他们运用的是哪种唱法。
  a.学生视听。b.请学生说说视听了哪些歌曲,各自运用了哪些唱法?
  4.讨论交流。教师:我们基本上可以区分唱法了,不过,三种不同的唱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发表自己的见解。张碧晨百度云
  a.你最喜欢哪种演唱方法?为什么?张蕾的老公
  b.网络投票,大屏幕演示投票结果。c.小结投票结果。希望课后学生们能大胆尝试不同唱法,体会不同唱法独有的风格。
  三、知识延伸,提出思考。
  a.播放民歌《辣妹子》,请学生说出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谁?有哪些代表作品?
  b.教师分析歌唱演员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要求学生思考歌唱演员的这种风格和特点是否是不能改变的,并说出理由。
  c.提供关键字“宋祖英”、“美声”,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信息。
  d.教师提出,一位民歌演唱家为什么也能适应演唱美声唱法的歌剧歌曲。
  e.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手的演唱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通过努力,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巧,就能够演唱其他风格歌曲的道理。
  f.全课小结:本课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不同唱法的音乐知识,开始时我们还说了唱歌可以延长寿命,为什么唱歌能延长寿命?说到底是因为唱歌能使人快乐,人始终保持快乐、乐观的情绪,心情愉快,就会身体健康,也就长寿了,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爱唱歌、经常唱歌。
  点评
  一、《聊聊歌唱》课上网络用得好,保障了“聊”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聊”的自由度、提高了“聊”的效度和质量。
  课内四次用网络,次次有新意,对课的深入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首次是在学生对三种不同发声方法有了感性认识,但苦于缺乏音乐“专用词汇”之际,网络起到了“拐杖”作用,帮学生理性了解了不同发声的特点和差异,提高了学生以后听歌的“品位”;第二次用网是在“视听”阶段,满足了不同欣赏爱好学生的视听需要;再度上网,出现在“网络投票”,学生们在真实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则能从这种真实中掌握每位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审美取向,这对教师今后教学的把握,意义不可谓不大;最后一次上网,显现的教学作用是知识拓展,潜在的作用是教会了学生一种知识获取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