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魅力戏曲——潮剧
一、潮剧的渊源历史
中国戏剧文化的真正主体是戏曲。潮剧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其历史比京剧、越剧、黄梅戏等著名剧种都要长。潮剧若从《荔镜记》这一迄今有剧本传世的最古老剧目算起,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至今,潮剧历史的绝对数字已有437年之久。
有人认为南宋时中国东南沿海就形成了史称南戏的戏曲,到元末明初,南戏比北杂剧更为兴盛,南戏最迟到明初就已传入潮州。从在潮州凤塘出土的宣德七年(1432年)《正字刘希必金钗记》,正是宋元南戏《刘文龙》在潮州的演出本,揭阳渔湖出土嘉靖手写剧本《蔡伯皆》也是南戏《琵琶记》在潮州的演出本等有关史料及行当角、音乐曲牌和艺人传语“正字母生白字仔”,认为潮剧是源自南戏;有人从演唱方面有帮腔、合唱,且有《扫窗会》等戏和弋阳腔剧目相同,认为潮剧源自弋阳腔;也有人从《桃花过渡》等民间歌舞性强,歌唱方面同调反复以及南宋以来有民间小戏活动的记载,认为潮剧是从民间小戏发展而成。从潮剧的发展规律及当代潮剧艺术创作实践来看,潮剧是擅于博取众长、用以发展和丰富自身的一个剧种,上述各说法均有道理,但潮剧源于南戏,则有较多的史料依据。
潮剧与其他戏曲剧种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潮剧是中国地方戏曲中,惟一由海洋文化滋润成长的戏剧,即更多地具有开放性和创新精神;潮剧承续南戏声腔系统,但经潮汕文化长期浸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如方言文学和南方柔美型的声腔音乐、潮丑和彩罗衣旦等;潮剧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潮剧广场戏和海外潮剧圈是潮剧两大演出市场,其兴旺程度为其他剧种所难企及。
    潮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潮汕文化的载体,并成为海内外潮人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因此潮剧是国内重要戏曲剧种之一,具有优秀戏曲剧种的所有艺术特性,具有海洋文化的活力,能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平。
爱得起 梁咏琪
二、潮剧的艺术特
(一)角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彩。
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脚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唱腔
1、潮剧唱腔的类别与罕见的调式
    唱腔音乐是不同剧种区别所在。我国现有335个戏曲剧种,其区别主要是唱腔音乐。潮剧与其它剧种的区别,主要也是唱腔音乐。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
曲牌,艺人也称为牌子曲,主要见的曲牌如《石榴花》、《红衲袄》、《四朝元》、《锦堂月》、《下山虎》、《皂罗袍》、《山坡羊》、《斗鹌鹑》等,都是比较古老的传统曲牌。曲牌唱腔根据结构及节奏变化的不同分为头板曲牌,二板曲牌和三板曲牌三种。
对偶曲,艺人称为子母句曲。对偶句是由上下句组成旋律腔句,上下呼应,上句是子句,下句是母句,唱词多为七字句,间有五字句、三字句。对偶句有二板慢、中、快,三板慢、中、快;一般都遵循潮州方言语音的规律,依字择腔,字音明朗清晰,旋律流畅,易于演唱流传。
小调,是来自民间的小调、小曲,如《桃花过渡》的《灯笼歌》,《郑元和落难》的《螃蟹歌》,《薛仁贵出世》的《采茶歌》,《骑驴探亲》的《骑驴歌》等。这类小调轻松活泼,以小锣小鼓伴奏,富有生活情趣。
潮剧的唱腔有一个其他剧种罕见的情况,就是“调”。潮剧的唱腔分有“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五调”、“反线调”等。这里的调是指一定的音阶组合,比如“轻三六调”,属五声音阶56123。
2、别具一格的帮唱
    潮剧唱腔有一个特点,就是帮唱。帮唱不是潮剧独有,但潮剧帮唱形式和手法,有独特之处。
  当代一些剧目中,有通过帮唱对人物行为加以评议的,如广东潮剧院二团演出的现代剧《银锁怨》,写田母的几媳临产,田母为求男孙心切,请瞎子算命,这时出现台帮唱:
茫茫尘世一条河,处处迷津风浪多;
  有眼人不识人生路,无眼人偏知路坎坷!
    至于有音无义的衬腔帮唱,在一些小调唱腔中,仍保留着,如《桃花过渡》中,桃花与渡伯对歌,每一段的结尾,都有“黎呀黎”的有音无义的帮唱。
(三)爱人结婚了音乐
1、具有时空意义的锣鼓科介
潮剧的伴乐与潮州音乐有密切关系。潮剧的伴乐包括弦诗、笛套、杂曲、唢呐牌等,基本上都来自潮州音乐。他们被子舞台吸收之后,作为唱腔或道白之间的过渡音乐,起着烘托唱腔、铺垫剧情、渲染环境,以及表现人物情绪的作用
在潮剧的伴乐中,打击乐的锣鼓科介是很有特的部分。潮剧的每个锣鼓科介,人一定的
乐器组合、节拍和结构;按其使用功能,分有开场锣鼓,身段锣鼓、唱腔锣鼓和专用锣鼓。
2、潮剧的乐队与独特的乐器
潮剧的乐队分文场(畔)和武场(畔),文场即管弦乐,武场即打击乐。
在潮剧文武场所有的乐器中,有几件是潮剧独有或有特的乐器,如二弦、椰胡、曲锣(即小斗锣)、深波和号头。其制作和使用有潮剧独特的风格。
三、潮剧的传承发展
潮剧是植根于粤东及福建南部的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以其语言形象生动,唱腔轻婉优美,行当齐全,韵味无穷之特饮誉海内外,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地方文化戏曲艺术。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和许多地方传统戏曲一样,潮剧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使潮剧传承发展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潮州音乐)保护潮剧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法国号歌曲潮剧面临衰落甚至消亡的困境,客观上要求我们保护其传承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剧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由于观众锐减、市场萎缩、经费短缺、人才流失、竞争激烈,潮汕地区很多潮剧剧团纷纷倒闭,剩下的其中一些已经没有演出,而有演出的,很多也是场地简陋,缺少设备,在城市无法演出,只能常年流动于农村,演出传统剧目、小戏,无法排演新戏、大戏,无暇也无力保证和提高艺术水平。
潮剧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环境来讲,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娱乐形式多元化,人们审美意识发生变化,以前潮剧统领粤东城乡娱乐领域的盟主地位不复存在。同时,剧团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潮剧艺术创作与演出市场和人民众严重脱离,一些高投资、大制作的剧目,能得大奖,但内容脱离生活、形式脱离众,叫好不叫座,往往演出之后就束之高阁。潮剧面临衰落甚至消亡这一困境,客观上要求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着力保护其传承发展。
2、潮剧具有很高的非物质遗产保护价值
潮剧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悠久的历
史积淀,使潮剧形成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拥有很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作为中国古老的地方戏,潮剧在戏曲剧种共性与个性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承载着潮汕人民的丰厚记忆,呈现着丰富的潮汕民情及文化风貌,凝聚着潮汕人民的精神之脉。在潮汕大地生长、发展了数百年的潮剧,深深地融入潮汕人民的生活,反过来也表现着潮汕人民的生活,以及其他诸多方面。例如《苏六娘》、《龙井渡头》等取材于当地的剧目,十足是一幅幅潮汕风情图。这些富有浓浓潮汕彩的潮剧,成了潮汕人共有的精神寄托:当地人通过广场戏、“家庭影院”等外在形式沟通内在感情、精神,离乡在外的许多潮人更是念念不忘家乡戏,积极以各种形式回味家乡戏。总之,潮剧成为凝聚广大海内外潮人的重要途径。
  潮剧具有其独有的经济价值。一方面潮剧通过音像制品和各种演出等取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作为地方特文化代表,潮剧在点缀地方旅游景观、增加旅游收入方面也有贡献。
  广东省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和2003年至2010年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扶持有代表性、示范性和保护性的艺术门类,积极推动潮剧等各大剧种的继承和创新,
并把汕头国际潮剧艺术节归入打造文艺品牌的行列,给予潮剧以明确的定位。保护潮剧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法律和制度的角度保护潮剧的传承发展
1、构筑保护潮剧的完善法律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明确将“传统戏剧”纳入了其保护范围,将戏曲保护工作法制化,对解决目前戏曲存在的一些危机是有利的。对于戏曲来说,单纯的行政保护具有随意性。政府必须对戏曲事业进行一定的投入。同时,《草案》中规定设立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一个重要用途是“重要、濒危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继承人的培养和资助”,这对于解决目前剧团和戏校招不到、留不住学员,人才危机严重这一普遍问题也是有利的。
2、完善保护潮剧的财政保障机制
    黎明乐基儿离婚加大财政投入,给予经济上的扶持。一是在政府财政投入方面,中央每年拨一定的款项用于地方戏曲文化保护,省、市每年建立对地方戏曲文化保护的预算,设立“专项基金”,以
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资助地方戏曲文化活动、保护和培养、而且要发掘地方戏曲艺人,来扶植地方戏曲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二是在税收方面,通过制定减免税政策鼓励企业为地方戏曲文化发展提供帮助。三是在补贴方面,对一些地方戏曲文化组织协会进行补贴,建立地方戏曲艺人档案并且进行补贴,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地方戏曲艺人,保证其生活和对地方戏曲文化继续发展创作的经济条件。四是完善激励和交流政策。对地方戏曲文化传播者的保护和培养,要保证地方戏曲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就要保护培养传播者。重视研究地方戏曲文化的科研和创新通过教育引导,让公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地方戏曲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加深了解并且保护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