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观后感
   我不是古典乐的粉丝,虽然也曾尝试着听过一些,但是没有太深的感觉。我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完全是带着一种崇敬的心里去看。计算机里的音乐资料也飞速膨胀,从巴洛克时代的巴赫、亨德尔,到几乎现代的布里顿、科普兰,都有涉及得颇为深入,早已经不再是十多年前只着迷于施特劳斯的轻快舞曲了。然而,新年音乐会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它无须有多高深的音乐内涵,仅仅是一场轻松的沐浴,让人们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
86岁高龄的乔治·普莱特第二次执棒新年音乐会。必须要说,普莱特可能是新年音乐会这些年最棒的指挥。他对舞曲极强的弹性处理,以及对乐团的紧密控制,我感觉这15年来是无人出其右。奥地利作曲家的舞曲,或许由生性浪漫的法国人来指挥,会显得最为适合。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今年的音乐会,那应该是“弹”了。对于《蝙蝠》这样耳朵起茧的老曲目,普莱特还能玩出新花样,确实不容易,速度突然加快减慢1倍,在全场音乐会中并不太少见,听起来感觉确实比较“爽”。《炽热的爱情与舞蹈》,上一次演出已经是19年前的阿巴多了,这一次普莱特将速度略微加快,味觉上与阿巴多的演绎有明显的不同(也可能是阿巴多将其作为返场曲目演奏的缘故)。《美酒、女人和歌》或许是上半场最有意思的曲目(《
克拉普芬公园》那几个新玩具我就不评论了),和10年前穆蒂的版本比较,关键字依然是“弹”—— 如同超级大弹簧一样的弹。很奇怪,穆蒂作为同样带有歌剧背景的指挥家,对同一首曲子的演绎居然和普莱特有如此显著的不同,我怎么都觉得这首圆舞曲和歌剧应该不至于太没有关系呀—— 比如莫扎特笔下,胖胖的女主角在舞台上引吭高歌。
下半场开场,演奏爱乐乐团的开山鼻祖尼古莱的作品。普莱特的处理倒是前后平均,但有意思的是开头比一般的版本明显快。同一首作品在1992年新年音乐会上也演奏过,当时的指挥是卡洛斯·克莱博。奥芬巴赫《莱茵仙女》序曲的曲调和《霍夫曼故事》中的《船歌》如出一辙,奇怪了,这两者啥关系?我简单翻了一下奥芬巴赫的歌剧清单,似乎没看到《莱茵仙女》,后来看了Decca的介绍才知道奥芬巴赫把这段旋律移了过去。《晨报》在2001年的时候由非常反普莱特风格的哈农库特指挥过,不过顾着看舞蹈了,没仔细听区别,感觉弹性有所减弱。伦拜整一个就是施特劳斯的山寨版,但他的加洛普似乎不是明显的ABA曲式。返场的第一首,《狩猎》,上一次2005年演奏的时候为了向海啸遇难者表示敬意,没有拿出猎来耍,这次普莱特他老人家亲自上阵,结果“啪”的一声出来一朵花,有新意!新年问候么,普莱特从动作到语调基本都是2008年的翻版,不过86岁的长者还那么有力气,已经很不简单了。
说到最后,相比以前,这一次音乐会的特是一种让人畅快的弹性,这里你必须佩服爱乐乐团的高深功力,虽然今天“稍微不齐”的地方不少见(相对以前要多一些),但几十号人能感觉一致,同时摇头晃脑,确实也很不简单;而且普莱特的指挥有一点“富特文格勒”,有好几次他全身已经开始狂震,几百毫秒之后乐队整齐划一的声音才出来,我是比较好奇哪一个动作发出了“开始”的信号。以前我觉得最有观赏性的新年音乐会指挥是穆蒂,但普莱特的观赏性还在他之上不少,如同CCTV直播嘉宾卞祖善老师说的一样,普莱特“老人的庄重、中年人的力度、年轻人的活力、小孩子的天真”,统统具备,演奏《维也纳糖果》开始的时候还好像小孩吃了块糖一样傻傻的笑了,看得我那个乐呀。虽然今年没有延续2006年开始的“一年一大笑”传统,但看着普莱特在指挥台上手舞足蹈,感觉还是很享受。
   
一年一度的等待,太值得,也太有必要了。
破天荒片尾留大块时间,让电视观众和普老一起享受现场观众献给普老的热烈掌声,经久不息。
又是新的一年,又是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的意义已不再仅仅是一次古典盛宴,还是一个新年的祝福和音乐带给人类的无限美好的享受。
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令我印象深刻。85岁高龄的乔治·普莱特先生给了我一个新年的惊喜。
这几年的欣赏,已经使我成为很忠实的乐迷。相比较而言,2010年新年音乐会,我认为,超过了09,08,07等近几年的音乐会。虽然不能称为完美,但是亮点还是很多的。
后面三首波尔卡,首推在克拉普芬森林。这首曲子这次相对杨松斯的版本要成熟,要华贵一些。平稳中带有明快。
美酒、女人与歌是比较经典的曲目,普莱特演绎的比较华美。相对穆蒂的00年的版本,更加富有变化性。我觉得2010年的更胜一筹。
无穷动显得没有什么特点了,除了结尾比较长。
今年精彩的都比较集中在下半场。那两首序曲,都是比较成功的。毕竟普莱特的本职是歌
剧指挥。速度把我是很到位的。维也纳糖果和晨报显得典雅(这两首我没听过其他版本的,不敢妄加评论)。
因为新年,所以维也纳音乐会基本基本都是以轻快的曲子为主,也有抒情的(比如蓝多瑙河)。最后的一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是每年结尾的必演曲目,积极上进,乔治·普莱特调动起全场的热情,即指挥乐队,又指挥观众,场面甚是火热。
再加上指挥家,爱乐乐队和舞者,简直是一场听觉加视觉的盛宴。喜欢古典音乐和舞蹈千万别错过。
其实,音乐的演奏就像我们在诗歌版写诗一样,要么你就尽情演绎中国艺术元素,表现中华民族风情,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比起那些西洋名曲,去年演的那些中国普通百姓所熟悉的旋律反倒拥有更好的认同感、亲和力和接受度,二胡、晋胡、竹笛等民族乐器在不同曲目中的轮番亮相,更增添了整场音乐会的中华风韵。
但是你不能半中半洋,就好象用满江红填词,里面居然出现了电话手机,打开时,嗡嗡乱啸。再重拨,电波响处,刺声激烈这样的词句,纵使合乎词谱,也会终成笑柄。
不过随着古典音乐的听众越来越多,若文化上的本土意识能够与西洋音乐更好的融合,在
音乐创作与演出领域的通力协作下,办出有中华民族特并形成优秀传统的高水准新年音乐会,指日可待!
我听得古典乐不多,但是我喜欢看这方面的书,算是一个没有耳朵的音乐爱好者吧,我也希望中国出一个卡拉扬,虽然有点荒唐,但是印度能有一个祖宾梅塔,日本能有一个小泽,连韩国也出了一个郑明勋(他的郑京和是与帕尔曼齐名的小提琴手),中国也会有的,我期待着这一天
《维也纳2010新年音乐会》观后感
随着2010年的到来,2009年悄然离去。在过去的几年,我都没怎么注意收看一些新年音乐会,但是可能是09年时在学校介绍维也纳的时候讲到了新年音乐会,我不禁想去看看到底是怎样一个场面。
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在这个音乐之都,有过许多音乐家在这里创造过无比美妙的音乐,在这里,到哪都可以感受的音乐的魅力。而新年音乐会,便是这里的一道新年时的美丽风景线吧。
今天的维也纳音乐会是由乔治·普莱特指挥,依旧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演奏的曲目许多都是“圆舞曲之王”小约翰 施特劳斯的。在美丽的金大厅,观众席上坐满了人,音乐响彻了这个金大厅,一开始便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令人感到既忧伤,又雄伟;既哀婉动人,又热烈欢腾。之后的有一曲《克拉普芬森林法兰西波尔卡》又给一种置身于森林的味道,或者说是田园的感觉,有鸭子的叫声,布谷鸟的鸣叫,以及许许多多美丽的景……《维也纳糖果圆舞曲》也给人一种浓浓的甜味,或许是因为转播的屏幕把镜头拉到了在做糕点、甜品的店铺里,望着一个个巧克力、糖果等等的甜食,再加上耳边的糖果圆舞曲,真是令人垂涎三尺。《蓝多瑙河》,优美的旋律令人感觉到了多瑙河的美和静。《在猎场上快速波尔卡》又让人仿佛亲身体验了打猎的种种乐趣。最后,维也纳2010年新年音乐会在老约翰 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中结束了。在《拉德斯基进行曲》中,指挥家乔治·普莱特不仅指挥的乐团,更是指挥了在场的观众,音乐让观众产生了共鸣,观众们跟着《拉德斯基进行曲》的节拍都拍起掌来,金大厅成了乐器声和拍手声的圣地,2010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随着掌声结束了!
用解说员的话来讲:指挥家乔治·普莱特指挥的不是一场音乐会,而是一种音乐人士们之间的一场有趣的游戏,而且把我们也带领进去了。指挥家乔治·普莱特给人的感觉是他有着老年
人的冷静、中年人的力量、年轻人的朝气、小孩子的童真……
今天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真是令我大饱心福:金大厅的华丽,轻歌剧的舞蹈,香槟的醇美,糖果的甜蜜、打猎的收获、森林的悠闲、多瑙河的美丽与乔治·普莱特的指挥才华!
新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有各种各样,但世界各大城市都不约而同地会有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在轻松美妙的音乐中宣告新的一年的开始。  新年举行音乐会的传统源自维也纳。时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仍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全球绝大部分电视台和电台都进行现场直播,听众数以千万。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票都要提前几年预订,音乐会的CD和录像资料的发行权都是各唱片公司争夺的焦点,因为它意味着崇高的声誉和丰厚的商业利润。中国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以后一直派专题摄制组去维也纳现场直播,使国人对维也纳和新年音乐会有了更多的了解。[编辑本段]1848: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
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前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上半场曲目
蝙蝠序曲
约翰.施特劳斯
女人心波尔卡玛祖卡舞曲 作品第166号
约瑟夫.施特劳斯
在克拉普芬的森林里法兰西波尔卡 作品第336号
约翰.施特劳斯
在爱和舞蹈中的激情匈牙利舞曲快速波尔卡
作品第393号
约翰.施特劳斯
美酒、女人和歌圆舞曲 作品第333号
约翰.施特劳斯
无穷动 作品第257号
约翰.施特劳斯
下半场曲目
轻歌剧《愉快的温莎妇人》序曲
奥托.尼古拉
维也纳的糖果圆舞曲 作品第307号
约翰.施特劳斯
香槟加洛普
汉斯.克里斯蒂安.伦拜
一心一意波尔卡玛祖卡舞曲 作品第323号
约翰.施特劳斯
巴黎狂欢节加洛普 作品第100号
满意答案好评率:0% 184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轫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
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f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前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轫。
1873年:小约翰·施特劳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