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赵一曼抗战精神研究
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形成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女英雄,不仅创造出永垂不朽的光辉战绩,也铸就了彪炳史册的赵一曼抗战精神。朱德元帅亲笔为其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80多年后的今天,时代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赵一曼抗战精神中所蕴含的伟大力量,仍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弘扬。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 9 0 5年l0月2 5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为赵一曼。1935年11月,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她坚贞不屈,于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英勇就义。从赵一曼人生经历和她不平凡的战斗事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她是一个胸怀壮志的传奇女子、巾帼英雄。九·一八之后,在她身上展现出来的这种革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可概括为赵一曼抗战精神,基本内涵为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情怀、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英毅顽强的战斗作风、密切联系众的人民立场、坚贞的共产主义信念。
抗日歌曲
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个人的情愫,更是一种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力量。赵一曼在国家罹难,民族危亡之时,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挺身而出,她深知革命不免牺牲,在奔赴东北抗战前线前夕,就已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托付给亲属抚养。1933年,赵一曼在黑龙江海伦地区以两百人的兵力击溃日伪自卫团五百余人,并将伪团长击毙。同年,她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赵一曼智勇双全,骑着白马,手使双,百发百中,敌人惊恐地称她为“手持双、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她曾以诗言志:“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在战斗中,她经常鼓励战士们,我们要用我们的鲜血浇灌培育民族解放之花。在她舍生就义之时,给儿子留下了最后的嘱托:“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的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赵一曼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四川宜宾为她建立了纪念馆,中国人民将永远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抗日女英雄!
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王英梅
(陆军装甲兵学院军政基础系政治理论教研室 北京 100072)
摘 要: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为了这个胜利,无数革命将士献出了生命,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英雄事迹。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不仅创造出永垂不朽的光辉战绩,还铸就了可歌可泣的赵一曼抗战精神。这一精神所蕴含的伟大力量,仍是新时代鼓舞我们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弘扬。
关键词:赵一曼;抗战精神;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王英梅(1970-)女,汉族,吉林榆树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工作单位:陆军装甲兵学院军政基础系政治理论教研室。
民族气节就是民族的志气和情操,是决定一个民族存续的精神品质。赵一曼从被捕到走上刑场共历经漫漫9个多月的至暗时光,如在魔鬼炼狱一般—用电刑器灼透五脏六腑、强心针、樟脑酊、盐水、高纯度甲基……然而,她始终只有一个字:“不!”最后时刻,她浑身到处白骨外露,多处炭化,这些反人类恶魔不但始终一无所获,而且面对这种凛然的气势内心却莫名地恐惧和障碍,用日本战犯大野泰治的话说:“与其说是审问她,倒不如说是她审判我!”赵一曼以钢铁般的意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民族战士以死报国的英雄主义气概!在她殉难后,东北抗日联军将她视为自己永远的骄傲!随后,全中国人民也将她视为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5000年沉浮始终薪火相传,就是因为这种宝贵的民族气节始终绵亘其中。
英毅顽强的战斗作风
历史上,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兴旺发达,抛头颅、洒热血,展示出了我们民族的坚强风骨。对此曾自豪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见过白山黑水间“密营”生活情形的人,无不为那种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艰苦而痛心难过。彭真曾高度评价:“东北党组织领导抗联所进行的抗日战争为中国共产党三件艰苦的斗争之一”东北抗联精神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容,而赵一曼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其精彩的华章。1934年春,哈尔滨的党组织遭到破坏,赵一曼急需转移到外地,当时,她肺病很重,却坚决要求到抗日游击区去。到了游击区后,她不顾病体,组织领导抗日战士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被敌人包围,在击毙日伪军30多人后,因敌强我弱,左手腕受伤,在老乡空房中养伤时被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用牛车将她押往县城时,她忍着伤的剧痛,对街上的众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满洲国!”在被俘期间,赵一曼仅用 20 天就把看守和护士两人争取过来,共同逃离,尽管后来被追捕回来,也令人五体投地。郭沫若为此题诗一首:“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密切联系众的民本立场
从巴山蜀水中走出来的赵一曼,从来到寒冷的东北之日起,就克服各种不适和困难,与人民众打成一片,很快就在当地把抗日妇女会组织起来了,并领导妇女们以做军衣、军鞋等方式支援游击队打仗。
1935年初,县委决定派赵一曼任铁北区委书记,她很快就组织起一支农民自卫队,被改编成地方游击连。她还日夜奔走于村屯之间,动员、组织和领导民众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满抗日斗争。赵一曼还和其他同志一起,将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改编成抗日歌曲,
环球智库
011
如《九一八纪念歌》《妇女歌》等,深受众欢迎。她还特别关心和爱护战士,休息时,就一边给战士们缝补衣服,一边鼓舞战士们的斗志,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在她的影响下,当地的广大人民众更是倾尽己有,甚至为了掩护抗联官兵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坚贞的共产主义信念
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救国之光。曾有史学家指出,1937 年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不尽是狂妄和臆度,在漫漫 400 年的暗谋中,中国的所有无不在其精雕细琢之列。然而,日本侵略者没有想到,他们在中国会碰到赵一曼式这样用生命捍卫国家和主义的钢铁队伍。如果说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英雄人物成长的沃土,而共产主义信仰则是在这个沃土中播下的种子和催化剂。赵一曼在读私塾时,就阅读了《向导》《新青年》等进步新书刊。1927年初,她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李
达、许德珩、恽代英等政治教官的讲授,则更加坚定了她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同 年 8 月,赵一曼被党组织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进一步丰厚了她的政治理论修养。后来,战友朱新阳曾问赵一曼:“你为什么叫赵一曼呢?”赵一曼答道:“我喜欢‘一’字,所以给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绝不改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问,赵一曼愤怒地说:“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在临刑前她一路高唱《红旗歌》,从容就义时年仅31岁。日伪档案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故审讯未取得理想效果,一是赵一曼女士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激昂的抗日态度,属顽固不化的思想犯;二是赵一曼女士已抱定必死之决心,且意志之顽强令人难以置信,单纯审讯已无法改造其反满抗日的思想。”赵一曼正是靠着坚定强大的共产主义信念的支撑,面对血腥恐怖,视死如归,血洒华夏大地,换来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换来了今天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总之,赵一曼抗战精神是提振衰败的铮铮铁骨,是“红船精神”的继承创新,是中国梦圆的复兴之光。今天,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共和国军人,都应重温这位伟大的军人和母亲给儿子留下的气贯山河的遗言:“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铭记历史的民族才有根,热爱英雄的民族才有魂。对于每个国人来说,对待英雄最正确的态度就是研懂他们,进而弘扬他们的精神,走好他们开辟的道路,保卫他们打下的江山。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特
别要警惕亡我之心不死的日本军国主义等邪恶势力死灰复燃!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我们要弘扬赵一曼精神,我们要大兴学习英雄、崇尚英雄、追慕英雄、争当英雄之风,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赵俊清.牢记光辉历史弘扬一曼精神[J].黑龙江档案,2016(3):30-31.[2]李娟.青春换得江山壮[J].人民文摘,2005(6):60.[3]赵一曼:英雄母亲的最后嘱托[J].党的生活,2015(9).
[4]贠占军.民族的战士、伟大的母亲赵一曼[J].东方收藏,2011(8):21.[5]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杨永康,魏明生.赵一曼精神的时代特质[J].世纪桥,2005(9):37.[7]朱理明.抗日女英雄赵一曼[J].福建党史月刊,2004(3):33.[8]季淑芬.赵一曼在哈尔滨的抗日斗争活动[J ].黑龙江史志,2005(5):43.
[9]孙桂娟.赵一曼的理论修养与实践[J].世纪桥,2010(6):34.[10]鲍宇雁,杨天姿:《环球网》,2020-8-:21.[11]李娟.青春换得江山壮[J].人民文摘,2005(6):60.
[12]杨永康,魏明生.赵一曼精神的时代特质[J].世纪桥,2005(9):3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
英国脱欧原因研究
张晓旭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市 100091)摘 要:英国脱欧,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在一体化层面,英国脱欧受国家主权与超国家权力之间、民族认同与欧洲认同之间固有矛盾惯性的影响;在欧盟层面,英欧关系矛盾激化而产生的欧盟对英国“外推力”的增加;在国家层面,英国对欧政策调整、社会分裂而产生的“离心力”的增大。不同层次产生多重力,相互叠加,相互作用,形成巨大合力,最终导致英国脱欧。
关键词:英国脱欧;矛盾惯性;外推力;离心力
作者简介:张晓旭(1997-)男,安徽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二年级学生,研究方向:美欧关系。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最终英国民众以51.9%的比率选择离开欧盟。公投结果虽然引起了英国国内及国际社会的的震惊,但仔细分析,又在情理之中。英国脱欧的原因隐藏在历史与现实的背后,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英国、欧盟都有自身的原因,同时,英国脱欧也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英欧之间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
欧洲一体化的固有矛盾惯性超国家权力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
主权属于一国的核心权力,国家主权是一国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最高权力[1]。欧洲一体化过程中,英国面临着国家主权与超国家权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主权方面。第一,关税主权。1958年《罗马条约》对共同体成员提出对内取消关税和进口限额、对外统一关税税率的要求以实现关税同盟。虽然关税同盟在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削弱了成员国的关税自主权。在《罗马条约》签订前,英国认为加入新的关税同盟将损害帝国特惠制,不利于工业产品出口,不愿意放弃独立自主发展贸易的权利。英国在欧盟的税收政策例如增值税税率、免税范围、零关税适用范围等受到欧盟的严格限制,脱离欧盟将会让英国在税收政策上重新收回税收自主权,尽管英国脱欧短期内由于经济成本不会大幅度调整税收[2]。第二,边界主权。相对于关税同盟,1985年卢森堡首脑会议确定建立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及之后签订《单一欧洲法案》在更高程度的一体化上实现商品、资本、劳务、人员自由流动。这使得1992年的米兰欧洲理事会上,英国撒切尔政府不能接受,不愿放弃在关于消除“财税障碍”、统一各国增值税率制度及取消边界管制等这些问题上的
——多重力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