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链接地址谈“链接式”声乐教学
摘要:随着近几年艺术类音乐学生扩招,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师声乐教学一直模仿专业院校的做法,强调声乐课的纯技术技巧训练,导致其与中小学音乐教学严重脱节,是否能从高师声乐主干课的教学中得到启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链接式”声乐教学的构想,愿与同仁商榷研讨。
关键词:声像直观;创作背景;观摩互评;纵向比较;舞台实践
高师声乐教学是围绕高师音乐系的培养目标进行的,以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为目的。因此,声乐教学必须以此为基础点,培养出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人才。长期以来,高师类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大多都一直沿用各大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强调声乐课的纯技术技巧训练,很多时候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唱不会教。而用“链接式”声乐教学借助现代视听工具,或变化教学方式来教学的模式来培养声乐演唱教学技能的方法,恰恰克服了这一弊端。
一、借助现代视听工具,实现声像直观教学与传统声乐教学的链接
就传统教学模式来分析,练声是必不可少的,结合现代视听工具,我们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可以把已往的发声练习录下来。首先,教师可以随时调出学生的练声和歌唱音像资料,对其进行点评和指导。其次,也可播放学生的实录练声曲,让学生同步跟随练声,节省了教师的钢琴伴奏环节,从而可以让教师集中注意力,全力来指导学生的练声。最后,借助全方位的声像直观教学,可以以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这样,再把传统教学与之结合衔接,才能点燃歌者的演唱欲望。
二、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理解作品与演唱情感处理的链接
在常规的声乐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了解歌曲创作背景这一点,只是教学生们唱,强调音准、节奏,对作品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背景的探究并不是很重视,在教学中难以唤醒学生演唱时感情的共鸣。比如,我们听到张雨生的《大海》这首歌,如果不去了解歌曲的背景,学生的演唱就会变成喊唱,因为该曲本身的调很高。1986年的76日,张雨生15岁的妹妹不幸溺水身亡,这给了张雨生不小的打击,而张雨生之所以能够接《大海》这首歌,
就是因为他要用这首歌表达他对逝去妹妹的思念,所以说这首歌处处都会流露出思念的情感,这也正是这首歌的意境所在。再如,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把一切献给党》是吴运铎一生的真实经历,他的一生与共和国的炮制造史一起走过。“把一切献给党”是一个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共产党员的心声。了解了这段历史,才能发自内心地演唱好这首歌曲。所以,歌者应该理解作品,查阅并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知识,并与演唱的二度情感处理衔接起来,才能达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