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
上海市漕泾中学  张懿
【内容提要】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灵魂。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与实施生命教育,要充分开发与利用音乐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根据音乐学科特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情感,在音乐学习中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音乐教学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灵魂,促进生命的成长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与实施生命教育作一些理性的探
讨。
一、音乐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挖掘初中音乐学科教材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精神编写的初中音乐(艺术)新教材,充分考虑了音乐课程的审美特点,凸显了普及音乐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那些符合初中年龄段学生的音乐认知规律,体现音乐学科的规律和特点,发挥音乐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的音乐教材资源中,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涵。
(1)具有生命教育内涵的音乐作品
在新教材中有深受青少年喜爱、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真心英雄》、《水手》、《蜗牛》、《明天会更好》等;有体现亲情、友情、爱国情的作品:《酒干倘卖无》、《两地书,母子情》、《我们和你们》、《手拉手祖国更美丽》等;有表达对人生成长过程的美好感受与向往的:《童年情景》、《我怎样长大》、《我的未来不是梦》等;有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作品: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
(田园)、格罗菲的《日出》等;有表达热爱家乡、思念故乡的作品:《上海本是好地方》、《故乡是北京》、《思故乡》等;有反映革命历史文化传统的作品:《保卫黄河》、《光明行》、《东方红》;等等。
这些作品兼顾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经典性与时代性,包含着“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生命价值。教师应充分挖掘作品中的生命教育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得到“关爱艺术、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熏陶,从歌声、乐声中感受美好的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谛。
(2)感人至深的音乐家的故事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可塑性强。教师应注意从音乐文化现象、从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切入,引导学生关注人格的精神力量。
在新教材中,许多感人的音乐家的故事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如贝多芬耳聋之后仍顽强创作的故事、肖邦的故事、刘天华和华彦钧的音乐人生、贺绿汀和丁善德等老一辈音乐家
对中国音乐的贡献等。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应充分挖掘作品背后音乐家的故事,使学生通过了解音乐家的创作与人生历程,感悟音乐家们的不屈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被音乐家们的精神品质所深深感染,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发展健全人格。
(3)丰富的艺术实践能力
实践性和体验性是艺术学习领域课程的重要特征,审美情感的培养,艺术感受力的提高都是通过艺术体验来实现的。新教材中众多的艺术实践提供了学生实践与体验的途径,使学生领悟和品味艺术活动与艺术作品的审美内涵,从中得到生命的教育。例如歌唱、奏乐、舞蹈、创编等,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得到艺术美的熏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与人协作的能力,这些都能与生命教育的精神到契合点。同时,唱、跳、奏、演等活动充分调动了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与协调,给予了生命体锻炼的机会,既愉悦身心又强身健体。
教师要重视创设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体验、领悟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
与人生价值的理解,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明确单元生命教育渗透纲要,切实落实生命教育
新教材中虽然有着非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但是要真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生命教育,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渗透、明确组织和精心引导。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落实“两纲”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在精心备课中体现生命教育的渗透这一内容。
根据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明确并制定各单元生命教育渗透的纲要是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落实生命教育的必要条件,它给我们教师明确了各单元渗透生命教育的目标与方向,有利于我们在备课中到渗透生命教育的切入点。以下是我根据《少年抒怀》这一单元内容制定的生命教育渗透纲要:感受、品味歌曲中健康、朝气、积极向上、对理想和未来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提高审美情趣;抒发真挚的情感,畅谈理想,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音乐人生明确了各单元中生命教育的内涵并在教学目标中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可以有目
的地在各环节中进行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语言的设计(如导语、过渡、提问、小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落实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自然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3、依托《课标》与《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课外合理选材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内容积极向上、具有生命教育内涵的音乐作品,通过媒体的作用,它们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也为广大青少年熟悉和喜爱。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贴近他们生活的音乐作品作为渗透生命教育的素材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作为音乐教师,平时应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和积累这些音乐作品,在以教材内容为主的基础上,注重适当的拓展,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增加信息量,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的教育功能。
在尊重学生音乐审美趣味、关注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教材各单元中的生命教育内涵,精选那些既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作为渗透生命教育的辅助内容,既提高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得到精神的陶冶、生命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艺术之间的距离。如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港台歌手张韶涵的歌曲《隐形的翅膀》,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都具有益志辅德
的教育功能。我在教学《从歌声中感悟人生》这一单元时,将它们补充进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既有时代性又蕴涵着生命教育的内涵和谐团结,我将它引入到《七彩音乐舞台》这一单元中,既符合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又使学生在动情的歌唱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生命教育的熏陶。
二、音乐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与实施的策略
1、激发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以音响为媒介,沁入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音乐教学使学生浸润在充满艺术美的音响中,愉悦身心,满足情感需求。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激发情感是生命教育渗透与实施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人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中的情感作用,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情动情。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用动情的范唱、范奏、富有表情的体态感染学生,以情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真情投入用心体验,在仔细聆听、动情歌唱、奏乐、表演中唤起情感,引发联想和想象,使学生
的心灵与音乐互动,情感与音乐交融,在体验情感、表现情感、抒发情感中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激起对生命的情感。下面是《从歌声中感悟人生》单元中的一个片段——欣赏歌曲《真心英雄》的教学设计,我是这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
师: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份久违的力量与勇气又让我们重拾自信。特别是当那首曾经激励过无数人的歌曲《真心英雄》再次回响时,我想你们肯定有很多的感言要说。
1、欣赏《真心英雄》MTV
要求:会唱的学生跟随原音一起唱
2、学生畅谈感受:感触最深的是哪句歌词?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4、师生共同演绎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选出四名学生领唱,高潮处全班齐唱。
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真心英雄》的欣赏教学主要通过听、唱、感、演等活动得以实现,既满足了学生情感发展的要求,又符合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欣赏规律。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的欣赏热情后,在聆听歌曲中学生的心灵被歌曲优美大气的旋律及歌词表达的意境所震撼,随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鼓励学生畅谈感受,抒发心中的情感,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激发。师生共同演绎歌曲这一环节是掀起教学高潮的关键所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得到适时的表达。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由外在的体验上升到内在的感悟,生命教育的渗透得到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