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草原》读后感(精选9篇)
课文《草原》读后感1
  在这寒冷无比的寒假里,我读了一篇草原的故事。
  有一天,老舍爷爷去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那里有清澈见底的湖水,有碧绿无比的大草原,有晴朗的天气和碧蓝的天空。
  老舍爷爷看见了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把老舍爷爷带去有牛羊的地方,强壮的牛和洁白的羊变成了两条迂回的带子。蒙古人把老舍爷爷带进了蒙古包,一便让老舍爷爷品尝美味无比美食,一边让老舍爷爷欣赏美丽的舞姿。
  火热的太阳快落山了,谁也不想回去,因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我何时才能观赏蒙古啊!
课文《草原》读后感2
  今天,我学习了老舍笔下的《草原》。我知道老舍原名舒庆春,生卒日是1899年2月3日至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满族人。通过记叙访问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爱的主题。
  刚读时,我最喜欢第一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从这句话中,我发现了两点,第一,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抒发出第一次去草原的感受,很值得我们学习。第二,我发现作者写出的作品与众不同,老舍用可爱体现出对蓝天的赞美,能让人感觉到蓝天好像是一个人一样,可以表现出可爱。
课文《草原》读后感3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出自老舍的《草原》。学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蒙汉两族之间深深的友谊。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美丽的的风光和蒙古老乡热情迎客,热情的.招待客人,主客联欢,依依惜别的场景。
  《草原》这篇__写得可真好啊!既写出了草原美丽的风光,又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美丽的心
灵。写草原风光时,作者老舍把“羊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比作“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巧妙的写出了草原的广阔无垠和翠欲流;用“只用绿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柔美的线条;最后,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把牛羊静立不动想成“回味着草原的无限的乐趣”,把草原的美写得淋漓尽致。写蒙古人民美丽的心灵时,蒙古族人民穿上节日的盛装,千里迢迢地来欢迎客人。蒙古族人民既亲切,有礼貌,端上了可口的饭菜,热情地招待客人。饭后,蒙汉人民把酒联欢,十分快乐!离别时,汉族人民迟迟不肯离去,蒙古族人们不舍地挽留。最后,作者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点明了中心,抒发了情感。
草原歌曲精选  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深的友谊打动了我,长大了我也要为我们祖国各族人民的友谊添砖加瓦!
课文《草原》读后感4
  茫茫的草原,掀起一层层海浪,轻轻打在身上,便能感觉到心情是多么舒畅,开朗。
  草儿随着风轻轻地荡漾,牛羊打成一片,寂静的草原开始歌唱。柔软的春风向我吹来,慢慢地飘进了我的梦乡。
  啊!多么美丽的草原,多么美丽的画面,我在画中走来走去,只看见天边的云霞。
  是谁把草原变成一幅画,是谁让我的梦里遍地开花?是老舍——一位伟大的中国作家,是您让草原充满彩,是您让草原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您的名字将会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让小草渐渐长大,让小丘上开满了鲜花,让羊唱起歌儿,让骏马听到风声,听到雨声,也听到我的心声。
  吃上一块美味的奶豆腐,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鲜奶茶,和友善的蒙古族人民一同欢歌起舞,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欢呼着,飞驰着,飞过了小丘,飞过了羊,飞过了蒙古包,飞进了春天的怀抱……
课文《草原》读后感5
  前几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老舍的作文:__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
看到的美丽景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诗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呀!蒙汉两族人民情深似海,不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篇课文还抒发了老舍先生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读了这篇课文,我还学到了动静结合法。老舍先生用静态描写展现了草原的景美,用动态描写突出了草原的人亲,有静有动,这就是动静结合法。这让我想到:平时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中,有些景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山峦、田野、建筑物等,写好景物的静态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有些景物处于变化状态,如:鸟在飞,鱼在游,云在变化。有时同一事物,既静又动,如写:湖水,又是水平如镜,有时微波粼粼,有时波浪层层,一浪推一浪;写树木,有时高高挺立,不动也不摇,有时随风摇曳,微微点头。恰当地写出景物的变化,__才会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