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  认识社会价值选择
(认识论,唯物史观)
课标内容:
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2.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理解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阐明众观点和众路线。
3.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4.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考查方向:
必备知识:1.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劳动与实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众。
3.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
关键能力:1.辨识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对相关情景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用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评价不同信息和观点,辨明事实真伪。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综合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论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意义。
3.阐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表明参加公益活动、践行公共道德的积极态度;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针对生活实践中各种不确定的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学科素养:1.认同实践第一的观点和追求真理的观点,认同并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运用典型事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追求真理,投身实践。
2.坚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认同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认同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众的根本利益;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树立众观点和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3.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判标准;运用价值观的知识科学解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结合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理解,科学评价社会中的不同观点;科学合理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
为社会作贡献。
(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核心价值观: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
2.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众观点。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易错1:错误理解实践的内涵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易错2:错误理解真理的内涵与特点
意识、认识、理论等都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易错3:错误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易错4:不能准确把握社会意识的本质
意识、认识、社会意识都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都具有能动性,都源于实践
易错5:不能准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
易错6:混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产品分配
易错7:错误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易错8:混淆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易错9:错误评价人民众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众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主体创造者,但不是领导者
易错10:混淆党的众观点与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众观点:相信人民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众负责,虚心向人民众学习。党的众路线:一切为了众,一切依靠众,从众中来,到众中去
易错11:错误理解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易错12:错误评价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价值判断的标准是要看其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易错13:颠倒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易错14:对人民立场理解不准确
我们要把人民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易错15:对劳动的理解不准确
劳动而非劳动者,才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
易错16:夸大主观因素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
理想信念等主观因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不能说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判断: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
易歌词
分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3.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分析:×。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实践的基本要素以及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分析:√。
5.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分析:×。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人类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分析:×。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7.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
分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8.必须充分发挥生产关系作为最革命因素对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  )
分析:×。在社会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
9.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
分析:√。
10.守护英雄就要认同英雄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
分析:×。守护英雄的确要认同英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是英雄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众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1.人的需要决定着事物的价值。(  )
分析:×。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需要与物的功能和属性两方面。
12.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
分析:×。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途径。
1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所以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
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客观标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并非因人而异。
14.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
分析:×。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又需要客观条件。脱离客观条件,脱离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所提供的基础和条件,只讲主观条件或只讲主观能动性,是难以实现人生价值的。
15.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
分析:√。
16.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
分析:√。
17.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
分析:×。价值选择的合理性依赖于价值判断的正确性。
1.(2022·北京·高考真题)“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曾是老城内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后来一些高层建筑出现在银锭观山的景观视廊内,连绵起伏的西山山脊线被“截”成了两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恢复银锭观山景观视廊。2021年,相关建筑拆除后,银锭观山美景再现。这说明(   )
A.城市记忆是人们的精神故乡,应尊重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B.完整恢复老城美景是重塑城市空间秩序的首要价值选择
C.抓住主要矛盾,统筹规划,可以恢复自在事物的联系
D.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实现山水城和谐相融
2.(2022·江苏·高考真题)“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当时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焚香操琴,镇定自若。司马昭认为诸葛亮已无兵可用,他是“故作姿态”。司马懿却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令魏军尽皆退去。司马懿的言行说明(    )
①实践是人的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③必须用系统思维看问题         
④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江苏·高考真题)面对同样一个鲜艳的苹果,饥肠辘辘的人看到的是美食,诗人联想到的是少女的脸庞,营养学家则会估量其中的维生素含量……苹果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存在。因此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只是每一个人的感觉。这种观点(    )
A.否认了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B.颠倒了客观事物和感觉的先后关系
C.没有看到人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D.不懂得实践方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4.(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你是咋当上千里马的》(作者:李肖飏)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漫画寓意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