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1年中考二模试题
语文卷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教育ID号___________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    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长城文化带”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一段介绍“长城文化带”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回溯历史,长城的营建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明数代,两千多年的岁月浓缩其中,不计其数的故事唱至今。长城沿线以长城为地理依托和文化载体,最终形成一条由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构成的长城文化带杨幂被怀孕。
长城文化带的价值,既植根于区域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有赖于长城象征意义的不断凝练和升华。从长城的军事意义出发,杰出将帅的英雄事迹一直成为鼓舞人民的巨大力量。巍然屹立的城墙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抗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尤其如此;从长城悠久的历史看,它镌刻着两千多年的沧桑变化,是一座记录战争与和平的丰碑,具有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甲】从长城的局部形象着眼,它像一个巨人在横贯我国北方的高山大漠之上蜿蜒起伏,以龙为图腾的中华民族从这里很容易到共同心声;就建筑艺术而言,长城雄伟壮、布局巧妙、因地制宜的高超设计,以雕刻为主的装饰艺术,显示了人民众的高度智慧。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强化了长城作为民族之魂的文化象征意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又被各民族普遍接受并得以逐步强化,进而凝练升华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乙】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梦想的声音微博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早已是形容祖国辽阔领土的常用语。 
(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 请你帮他做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传”在此处是“传授”的意思,应读“chuán”。 
B.“观”在此处是“景象”的意思,应读“guān”。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逗号,表示句间停顿。
(2)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分别给出修改建议
2. 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文”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笔法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     B.     C.     D.
3. 学校团委为展览制作了展板。下面是其中三块展板的内容。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①  ,丰富长城文化
唐代的边塞诗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诗句: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我的左手旁边就是你的右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甲】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唐以后,又涌现出了无数吟咏长城的名篇佳作:宋代文天祥写下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的诗句,表现忧国忧民之情;元代,黄溍写下万古争一门,天险不可薄的诗句,突出居庸关的险峻形势;明末,孙承宗在山海关写下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的诗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战争后,刘文临在老龙头写下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的诗句,吊古伤怀;清末,康有为游八达岭写下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的诗句,想起飞将军李广为了抵御匈奴入侵而坚守卢龙塞……这些诗作大大丰富了长城文化。
众志成城,筑就新的长城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我们《国歌》中写到‘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因为从古至今万里长城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用血和肉将这精神重铸起来。平型关可以很好地诠释什么是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古长城第一次投入抵御外侮的战争中,击败一支从甲午战争起就在中国横行的日本侵略军,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此后,没有溃散败逃,没有放弃抗争,
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就在这片土地扎下根来,以牺牲捍卫尊严,以信仰唤醒民众,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②  ,守护古老长城
以前,古老长城的守护,主要依赖长城保护员们的人工巡逻,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在长城沿线巡逻,捡拾垃圾,遇到驴友登山时劝导他们不要吸烟,不要踩踏墙体。他们发现有险情的长城墙体,也会及时拍照传给文物专家,以求早期发现早期抢险,最大限度地保护长城。现在,在人工巡逻长城机制不断健全的同时,利用无人机巡查长城也纳入到长城保护体系中来。无人机可进行精细化三维建模,结合长城保护员实地巡查、实时回传,实现天眼”“人眼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更精准、更便捷的巡查。无人机正式上岗后,能够克服山高路险带来的障碍,弥补人力不足的缺陷,长城巡查也更加频繁。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加入到古老长城的保护中来。
(1)同学们就第一段文字和第三段文字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佳作频出 ②与时俱进              B.①名家辈出 ②与时俱进
C.①佳作频出 ②推陈出新            D.①名家辈出 ②推陈出新
(2)第一段文字中【甲】处应填入的诗人是     
(3)结合语境,你认为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新的长城”在此处的意思是我要快乐 曾一鸣      。(不超过15个字)
4. 一位同学来一段介绍“北京长城文化带重要价值”的文字,想用一副对联加以概括,来丰富班级板报。请你根据已拟出的上联,为其选出下联,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以长城为主干的这一带形区域孕育了深刻的人地互动关系,形成了文化和生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历史的积淀过程中,长城沿线区域逐渐形成了军防文化、革命文化、交通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陵寝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以及聚落文化和非遗文化等活态遗产迟帅演过的电视剧。这些文化遗产为当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另一大特点是横贯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自然地理上可以总结为侧田为什么戴帽子“两山四水十八沟。北京长城沿线地带已演化为首都的一道生态屏障,持续发挥守护北京城所在的北京湾小平原地带的重要作用。
上联:历史积淀,文化遗产滋养当代
下联:                         
A. 演化地理,生态屏障守护首都
B. 演化地理,生态涵养横贯北京
C. 地理演化,生态涵养横贯北京
D. 地理演化,生态屏障守护首都
5. 通过这次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对“长城文化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你的认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共6分)
6. 默写。
(1)蒹葭萋萋,_______。(《蒹葭》)
(2)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论语》中孔子感慨时光如流水般日夜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家国情怀的名句。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文除外。每句诗文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二)(共4分)
阅读《赤壁》,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以“折”字写出了前朝战争的_______,以“______”字表现出他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8. 本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清代高鼎《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都写到了“东风”。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东风”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三)(共8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甲】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其林      山水尽        图匕见
B. 答之        百废兴        别一格
C. 便扶路      欣欣荣        晕头转
D. 欣然往      循蹈矩        墨守成
10.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翻译:(洞穴)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渔人)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起来。
理解:山洞起初极其狭窄,没有一点光,往里走了几十步才宽阔明亮起来
【乙】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翻译: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理解:桃花源中家家热情好客,真诚淳朴,都用好酒好饭来款待渔人。
【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之后,到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每一处都记录下来。
理解:渔人处处记录是担心自己回不了家,同时也不希望别人寻访桃花源。
11. 结合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
材料一
孙恩,字灵秀,琅邪人,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宣语令诛杀异己,有不同者戮及婴孩,由是死者十七八。诸县处处蜂起,朝廷震惧,内外戒严。诸贼皆烧仓廪, 焚邑屋,刊木堙井,虏掠财货,相率聚于会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