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要: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是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另外还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功能。本文在分析体态律动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中学音乐“参与-体验”课堂教学的现状,并重点对中学音乐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中学音乐;参与-体验;体态律动;教学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对于个人来说,音乐会舒缓压力、放松神经、悦人悦己。对于社会来说,音乐为社会增添了彩,个人意义的丰富也使社会有了更多和谐的音符。而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接触音乐的最基本途径就是课堂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教学决定了中学生对音乐认知的产生和发展、兴趣和爱好,课堂教学质量的高度直接决定了中学生认知音乐的高度。所以说,音乐教育的作用会涉及小到个人发展,大到社会和谐。在新课改《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了“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课标还要求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梁祝钢琴曲教学
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中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学生的视觉思维远比他们的听觉思维发达。而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靠耳朵听来分辨,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可见,单一的说唱,学生收获甚微。因此,要使学生达到能够形象、直观的感受音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音乐彩的浓淡变化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就要借助肢体语言手舞足蹈的“形象刺激”,学生才会获得外化的表现来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为了使中学音乐教学能够恢复本真的面目,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将律动教学法引进课堂。这种教学法强调“在课程结束时,不是能使学生说‘我知道’而是‘我体验到’。以此引起学生们的表现欲望,激活学生们的情感世界,扩大他们的本能力量,并能迁移到生活中去”的特点,再次将音乐教学引入了“活”的境界,淡化具体的课程内容,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开发学生创造潜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