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放牧
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小学李婧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欣赏曲《草原放牧》。
【教材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小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2、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后,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琵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
2、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
3、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琵琶及琵琶的音,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
梁祝钢琴曲教学【教学难点】
1、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教学方法】演示法、陶冶法、讲授法等
【教学准备】钢琴、琵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门新乐器和大家认识,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它的声音?
1、出示乐器——琵琶。
2、弹奏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茉莉花》。
设问:同学们觉得它的声音好听吗?想不想继续听?
3、出示课题: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
板书:琵琶协奏曲
草原放牧
(设计意图: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征,以认识新乐器作导入,能较广的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
1、初听乐曲
设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听完一遍乐器后,是否对琵琶音的印象更为清晰了呢?想不想继续了解它?
2、出示实物介绍琵琶。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琴头、弦槽、弦轴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面板、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音: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设计意图:以提升学生对琵琶这一乐器的好奇心为主线,通过介绍琵琶的构成和音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草原放牧》的进一步欣赏和体验。)
4、复听乐曲
刚刚,同学通过初听乐曲后,都知道了《草原放牧》的主奏乐器是琵琶,除了听到琵琶的声音,还能不能听到其他乐器的声音呢?
设问: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中的“协奏曲”是什么意思呢?
协奏曲:是一种音乐体裁,以一件或两件独奏乐器为主乐器(钢琴、小提琴、琵琶、长笛),其他乐器围绕主奏乐器协同演奏。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黄河》等。
(设计意图:因三年级学生对音乐体裁的了解较少,为老师浅入讲解、学生深入记忆,就将“琵琶“与“协奏曲”分开来讲。)
4、再次复听乐曲,设问乐曲分为几段?
学生作答。(三段:引子主题一主题二)
板书:引子
主题一
主题二
5、欣赏乐曲的开头:引子
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圆号——铜管乐器)
6、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
(1)下面欣赏第一主题,同时思考这一段旋律是轻快的还是缓慢的呢?(轻快)
(2)情绪是活泼的还是抒情的?(活泼)
7、欣赏乐曲的第二主题
(1) 这段旋律与第一主题的速度上有什么不同?(第二主
题是缓慢的。)
(2) 情绪是活泼的还是抒情的?(抒情)
(设计意图:将乐曲的引子、第一乐段、第二乐段分开来欣赏,增强学生的听赏能力,辨别第一与第二乐段的速度、节奏、旋律,从而达到鲜明对比。从而深化单元主题,熟悉内蒙古草原音乐。)
8、了解草原小妹的的故事和活波可爱的形象。
(设计意图:始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了解草原小妹的故事,为欣赏课画上一们圆满的句号。)
9、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
(设计意图:欣赏课不仅单纯去听,要去体会、体会草原音乐、民族音乐风格、民族乐器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从而达到欣赏课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美丽的大草原不仅有着感人的故事,更有着动听的音乐。这就是这堂音乐欣赏课给我们带来的共同收获。这首我们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琵琶,熟悉内蒙古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音乐可以带给你惊喜,仔细去听,慢慢的感受。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