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教学内容:《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初步了解乐曲创作背景、曲作者简介及交响音画的概念。
2,通过欣赏全曲,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速度、音、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
乐曲意境方面的理解。
3,能够跟随伴奏哼唱乐曲两大主题旋律并为其设计音响效果。
过程与方法:俄语歌曲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通过对比式的聆听方式,感受、体验乐曲情绪的表达及音乐要素在其中所表达的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学生设计马蹄声、驼铃声等音响,进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意识及其实践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音画”这一音乐题材的学习,在审美的基础上,从音乐要
素出发,引导全体学生进行具有创造性的音乐实践,从而拓宽
学生音乐视野,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意境、情绪等方面的作用。
2,对音乐两大主题的区分和理解,学生设计音响进行音乐实践创造并能随着音乐伴奏哼唱其旋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由广阔美丽的草原之景引出
与之相差异的沙质草原——中亚细亚草原之景。
二初次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曲目描绘的草原之景与我们课前所听的曲目中草原之景相
同吗?若不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2,你们在聆听过后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能不能发挥
自己的想象给曲目取个名字?
学生答:略,由其引出作者的创作本意。
三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
一次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
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
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写的。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这首
曲子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获得广泛的传播。
作者曾经在这首乐曲的总谱上写着以下的文字,用以解释作品:
在中亚细亚单调的沙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
歌曲的歌调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
抑郁的东方歌调。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护卫下从广
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恙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
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
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
失在远方。
四根据曲目创作简介,分段欣赏乐曲
1,本曲由几个音乐主题构成?音乐主题是如何发展的?
引子小提琴,木管联想到大草原空旷的景
第一主题单簧管俄罗斯民歌风格
塑造一种安详
静谧的气氛
第二主题英国管东方彩音调
骆驼商队行进的情景远
带有淡淡抑郁和倦意
第一主题
乐队齐奏全曲高潮,力度加强,仿佛商队近
队伍已经走近
第二主题
两个主题相互交融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经济
文化的友善融合。东方商队在
俄罗斯士兵的护送下缓行,直到
友谊的乐声逐渐减弱,商队慢慢
走远,草原又是一片寂静远
2,纵观全曲,乐曲是对草原,商队,护卫队等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那么我们把这种对自然景物描绘的交响诗就称作交响音
画。
五与学生互动,学唱两大主题旋律
1,模仿吹蜡烛时发“HU”音进行发声练习
2,学生自主选择演唱方式:
(1)清唱两大主题旋律简谱
(2)跟着乐曲伴奏用“LA”哼唱主题旋律
(3)跟着乐曲伴奏哼唱主题旋律简谱
2,学生先分组演唱两个主题旋律,然后齐唱第一主题旋律。体验曲目力度的变化以及乐队齐奏气势
3,自寻音源表现马蹄声和驼铃声,一起合作表演。(弹舌、五指轮弹桌面等方法)
4,学生分成三小组,分别表演两大主题旋律以及自己所设计的马蹄声和驼铃声。
六简介曲作者——鲍罗丁
作为现代的中学生,我们除了要学习好,还应该注重自身全面
素质的发展,同样,我们这首曲目的作者也是一位全面发展的
人物,鲍罗丁既是作曲家,又是化学家,从小勤奋好学,醉心
于音乐和化学,他的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音画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乐《勇士》以及钢琴曲、歌曲等。七课堂总结:
整体聆听乐曲,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
1,课后分组演唱并表演乐曲的两大主题旋律,力争做到背唱旋律
2,预习歌曲《嘎达梅林》
欣赏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年级:八年级
单位:五河二中
授课人:李霞
时间:二00八年十一月五日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